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24295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律法规课件 :群体行为基础(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群体行为基础v认识什么是群体v认识群体的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v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正式群体第一节:群体概述v一、群体的概念v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 合活 动相互作用感 情群体组成的三要素关系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群体身份感同一规范v二、群体的形成v1、为什么会产生群体v因为人们需要它,群体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社会事 物安全需要 加入群体能够降低个体独处时的不安全 感(和动物一样,走夜路为什么一块走)地位需要 加入大家认可的群体能够使个体获得 成员的社会认可和地位(没有人管理谁啊?)自尊需要 感受到自我价值(心理满足感)归属需要 社交需要权力需要

2、 权力只有通过群体活动才能实现目标实现需要 完成具体目标需要汇集众人的智 慧力量v2、群体的形成v3、群体的发展阶段v(1)五阶段模型(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阶段特点阶段1 形成阶段(大一上 学期)群体成员之间开始相互熟悉;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并形成最基 本的群体行为规则;开始建立基本的人际关系(如:确定领导者); 当群体成员开始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员时,这个阶段就结束了。阶段2 震荡阶段(大一下 学期)群体内部存在高度的冲突;群体成员常常抵制群体领导者的控制;群体成 员之间也可能出现敌意;群体间冲突的解决决定群体是解散还是继续 进入下一阶段。阶段3 规范化阶段(大二 )群体变得更有凝聚力;群体

3、成员的群体身份感也更加强烈;群体成员之间 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对群体的责任感也进一步增强;人们热切的寻找 共同可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群体成员建立起一套共同接受的行 为方式和形成共同的愿望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阶段4 执行任务阶段(大 三)群体成员努力完成工作任务;群体成员之间良好的关系和对领导的接纳将 有助于群体更好地发挥作用。阶段5 中止阶段(大四)群体的目标已经实现;群体成员将离开群体;群体成员有不同的反应,有 的人比较乐观;有人悲观;为失去群体中建立起来的友谊关系感到惋 惜。v(2)间断-衡模型v三、群体的特征v1、社会性:人类的群体相对于动物带有社会 性(有表现欲、有社会等级之分)、

4、角色的 作用:处于某一地位(职位)的个体根据社 会的期望所表现出的一套行为模式(心理契 约)v2、规范性: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 并约束其行为的准则v群体规范的类型:与绩效活动有关的规范(公司章程)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规范(员工仪表,仪态行为 )非正式的社交约定(家规、不成文的规定)与群体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工资标准)v3、群体归属感:有家的感觉就是不一样,呵 呵v4、群体成员的交往具有经常性、持续性v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和相处的时间成正比v群体成员之间的感情和交往的次数成正比四、群体的类型群 体正式群体 (明确的分工、 职责、权利、 义务)非正式群体 (约定俗称、心照不宣的)职能群体任务群

5、体利益型群体友谊型群体五、群体(work group)与团队(work team)团团 队队(研发团队发团队 ) 群 体(工作组织组织 ) 领导权领导权共享领导领导 者角色(每人都是领领 导导)强有力的领导领导 中心责责任承担个体的或共同的个人化的目 标标指向一个具体的目标标与组织组织 使命相同工作产产品集体化的工作产产品个人的工作产产品沟 通鼓励开放式讨论讨论试图试图 强调调会议议的效率能力随机的或相似的互补补的有效性以直接评评估集体工作产产品来 衡量以群体对对他人的影响来衡 量 工作风风格讨论讨论 、决策、授权权,成员员一 起完成的讨论讨论 、决策、授权权的基础础 上单单个进进行第二节:影

6、响群体行为绩效的主要因 素群体成员 l传记特点l个人能力l人格特质l需求与期望群体结构 l群体规模 l群体构成 l规范 l领导 l角色 l地位 l凝聚力群体任务 l任务目的 l任务类 型 l任务难 度群体过程 l有效性 l协同效应 l社会促进群体绩效 l生产率 l满意度 l个人成长 l任务完成群体外部环境条件v一、群体成员v 1、员工的传记特点:包括:性别、年龄、抚养 人数等。v 2、人格特点:能力、气质、性格影响到一个组 织的发展(一个组织中应该有各种各样的人才)v 3、个人能力特点:员工与群体目标的完成的能 力符合度越高,员工在群体中的威信越高v 4、需求与期望:个体的需求与群体提供的相符

7、 度,个体对群体的未来的期望度与组织的寿命有 关v二、群体结构v群体结构变量: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群体领 导、群体角色、群体地位、群体凝聚力v 1、群体规模(社会惰化现象):2468101214生 产 率群体人数7人左右的小群体在完成执行( 生产)性任务时,更为有效12人以上的大群体更擅长于完成 调查真相及信息收集的任务v2、群体构成v 构成指成员的年龄、性别、种族、教育、服务 年限等 v同质群体指个体特征比较接近的群体。v适合完成简单,时效性强,经常性的工作的,如 :车间小组、数学教研室等v异质群体指个体特征显著不同的群体。v适合完成复杂的,没有时间限制的任务。给时间 充分磨合,了解。临时性

8、的工作,比如科研小组 、专案小组等。v3、群体规范v (1)概念: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的 ,并约束其行为的准则,一般分为正式规范、非 正式规范。v (2)群体规范类型与绩效活动有关的规范群体成员形象有关的规范非正式的社交约定与群体资源分配有关的规范v(3)群体规范的作用v 有利于增进内聚力,促进群体生存v 有利于增加群体成员行为的可预测性。v 有利于减少人际摩擦,改善人际关系。v 有利于澄清群体身份,表现群体的核心价值 观。v (4) 群体压力和从众行为v 群体压力指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当群 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 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

9、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 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 应。 v从众行为:心理学术语。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 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 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 行为现象 (5)、工作偏差行为(deviant workplace behavior) 是指故意破坏重要的组织规范、并旨在威胁组织或员工 安宁的行为生产提前离开故意慢吞吞工作浪费资源财产蓄意破坏谎报工作时间偷窃组织财产政治表现出偏袒行为散布谣言指责同事人身 攻击性骚扰谩骂偷同事的东西工作偏差行为一旦受到群体规范的支持就会迅速蔓延v4、群体领导与地位v领导:是影响和支持其

10、他人为了达到目标而富有 热情地工作的过程。领导在这里既然是指一个人 ,更是一个管理过程。v地位:他人对群体成员的位置或层次的一种社会 性的界定v地位的来源:掌握控制他人的权力(正式地位)有能力实现群体目标个人特征(非正式地位)v地位对成员与组织的影响v地位越低、与高层沟通越困难。因此就需要调整 组织为扁平化,也就是要把每个员工当成加盟者 ,而不是当成老板的下属。共同合作。v地位越高、个人自由行为度越高。处于某一地位(职位)的个体根据社会 的期望所表现出的一套行为模式角色的定义角色期待他人认为个体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下应该 作出的行为反应(父母认识你们在学校 就应该学习)角色知觉个体对自己在某一情景

11、下应如何行为反 应的认知:师傅带徒弟就是培养角色知觉角色冲突个体面临多种角色期待,而这些角色期 待又是相互矛盾的5、角色角色之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相对于经济契约提出来的,当雇 佣双方能够满足彼此的角色期待,便构成了 心理契约达成高水平的心理契约,能够提高员工的满 意度,降低企业的监控成本心理契约的内容报 酬晋 升良好的工作环境任务与职业取向的吻合价 值 认 同培训与发展的机会安全与归属感个体在群体中的角色分工任务导向角色创新者、贡献者、信息寻求者、 意见提出者、能量供应者关系导向角色调和者、折衷者、鼓励者、加速者自我导向角色阻碍者、认可寻求者、统治者、 回避者v6、凝聚力v (1)概念:是群体对

12、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 间的吸引力。功能:增强群体效能、实现群体目标、维持群体存在(2)如何提高群体凝聚力?v缩小群体规模v鼓励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v增加成员在一起的时间v提高群体的地位或让人感觉v提高加入群体有难度v挑起和其他群体的竞争v奖励整个群体而非单个成员v从时空上隔离群体v(3)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高生产率中等生产率低生产率低到中等生产率高低高低(凝聚力)(绩效规范)v 三、群体互动过程和群体任务v 1、群体互动过程群体潜在 绩效水平过程增量过程损失=群体实际 绩效水平(1)协同效应1+12 或者1+12(2)社会促进效应指个人在他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心理倾向。v

13、2、群体任务v群体任务可以简化为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两类。v简单任务是指标化、常规化的任务,v复杂任务是指非常规化的新颖特殊任务。v群体互动过程对群体绩效水平和成员满意度的影 响,会受到群体所承担任务的影响。许多研究证 明,群体任务的复杂性、相互依赖性和不同要求 ,会影响群体规模的适宜程度以及群体的有效性 。第三节:非正式群体v一、什么是非正式群体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那些相对于正式群体 而言的群体。 有梅奥提出来的。如:学生之间的小团体活动 。v二、为什么会产生非正式群体v (1)共同的兴趣爱好,即趣缘群体。足球队,经 常喜欢玩游戏的一些人老是在一块v (2)价值观的相似,即志缘群体。强者和强者

14、在 一块,弱者和弱者喜欢在一块玩v (3)有类似的经历和社会背景。同学会,战友会v (4)性格一致。一样的在一起,不一样的因为能 互补也会在一起。v三、非正式群体的特点v 有较强的凝聚力v 群体规范性v 有自然形成的领导人物v 信息沟通灵敏v 有强烈的群体意识v 群体效率高v四、非正式群体的类型v 1、按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原因划分v (1)利益型。v (2)情感型。v (3)信仰型。v (4)“宗族亲朋”型。v (5)目的型。v (6)“压力组合型”。v (7)爱好型。v2、按非正式群体的性质和作用划分v (1)积极型。v (2)中间型。v (3)消极型。v (4)破坏型。v3、按非正式群体的内部组成信息沟通方式划分v (1)明星式BJ I CDEABCDEv(2)全通道式v五、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方式v1、实事求是是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前提v第一,认识非正式群体存在的客观性。v第二,把非正式群体与“政治小团体”严格区分 开来。v2. 正确分析是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基础v3. 合理引导是正确对待非正式群体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