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史2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3006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史2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电影史2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电影史2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电影史2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电影史2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影史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史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授课内容(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一章第一章 中国中国电电影史概述影史概述 第一第一节节 内地内地电电影概述影概述教学内容说明:教学内容说明: 1、重点讲授内地电影电影的发展历史脉络; 2、观摩电影西洋镜和纪录片百年光影等,从感性影像把握电影史发展线索。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内地电影的基本发展脉络。教学方法:教学方法: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 2、理论教学、影片观摩相结合。教学工具:教学工具: 1、多媒体理论教学; 2、影像教学。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授课内容教师授课内容影片观摩影片观摩百年来,内地电影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 1、初创期萌芽和初创阶

2、段; 2、发展期20 年代,探索阶段; 3、高潮期战前左翼电影、默片成熟和有声电影诞生时期; 4、低潮期抗战电影阶段; 5、成熟期40 年代,战后影戏电影的成熟阶段; 6、繁荣期建国后“17 年电影”的高潮阶段; 7、荒芜期文革电影的低落阶段; 8、新时期文革后创新突破阶段,第五代电影和娱乐纷争; 9、新电影新生代电影和老电影人新创作。一、中国电影的初创期和发展期(一、中国电影的初创期和发展期(1896-19301896-1930)1 1、电影传入中国、电影传入中国 香港:多种说法 1896 年 1 月 18 日;1897 年 4 月 26 日。1898 年是可以肯定的。观摩纪录电影 百年光影

3、 。内地:1896 年 8 月 11 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 ; 台湾:多种说法:1899 年;1901 年。2 2、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早期电影短片的创作 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谭鑫培表演的京剧戏曲纪录片定军山 ,这是中国第一部电影。 1913 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和郑正秋联合导演了难夫难妻 (又叫洞房花烛 ) ,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 1913 年,黎北海导演、黎民伟自编自演了影片庄子试妻 ,是香港电影自主创作的开始,也是中国最早的短故事片。3 3、长故事片的创作、长故事片的创作 1921 年,中国开始摄制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 、 海誓

4、、 红粉骷髅 。 (1) 阎瑞生:导演任彭年、徐欣夫。 (2) 海誓:导演但杜宇。 (3) 红粉骷髅:导演管海峰。 (4) 孤儿救祖记:1923 年,编剧郑正秋,导演张石川,主演王汉伦、郑小秋。4 4、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早期重要的民营制片、发行放映业 20 年代以后,中国掀起电影投资热潮,制片公司蜂拥而起。明星” 、 “天一” 、 “联华”等是其中最重要的公司。 (1)明星)明星 1922 年 3 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为张石川、郑正秋、周剑云等人。创办宗旨:“抱定创造新企业的宏愿,秉者为艺术而奋斗的 精神”去办,电影“与国民道德实业发展有莫大关系” ,可以“补家庭教育暨学校教育

5、之不及” 。 1923 年底,长故事片孤儿救祖记问世。1928 年,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武侠神怪片火烧红莲寺 ,推动第一波武侠片 热潮。(2)天一)天一 1925 年 6 月,在上海成立,创办人是邵氏兄弟,主持人为老大邵醉翁。 明确提出反对欧化倾向,公开主张“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等基本的创作路线。 1925 年拍摄了女侠李飞飞 , 1926 年拍摄了梁祝痛史等稗史片,引领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的稗史片潮流。观摩影片定 军山(3)联华)联华 1930 年,联华影业制片印刷有限公司成立,创办人是将外国电影看作为“外国文化侵略”工具的罗明佑。 联华提出了“提倡艺术、宣扬文化、

6、启发民智、挽救影业”的“复兴国片”终极目的。 1930 年的创业作故都春梦 ,由罗明佑编剧,孙瑜导演。5 5、早期重要人物、早期重要人物郑正秋、张石川郑正秋、张石川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二、中国电影的高潮期(1930-19371930-1937)1 1、左翼电影的兴起、左翼电影的兴起 1933 年 3 月,在瞿秋白的领导下,沈端先(夏衍) 、阿英(钱杏邨) 、王尘无、石凌鹤、司徒慧敏在内的五人“党的电影领导小组”。1933 年是左翼电影的丰收年,涌现了春蚕 、 民族生存等无声影片,还有姊妹花 、 渔光曲等优秀的有声电影。2 2、无声电影的成熟、无声电影的成熟 (1)吴永刚和)吴永刚和神女神女

7、1934 年,被誉为 1934 年中国电影界的最大收获,也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的艺术成就走向了成熟的最高点。 (2)蔡楚生和)蔡楚生和渔光曲渔光曲 1934 年,影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赢得国际奖项的故事片。3 3、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有声电影的诞生和探索 1930 年 6 月,明星公司开始拍摄蜡盘发音的有声片歌女红牡丹 ,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1 年 10 月,中国第一部真正的本土摄制、片上发声的电影歌场春色 (1)郑正秋的)郑正秋的姊妹花姊妹花1933 在声音的探索上,台词的运用已经比较成功,而且在语腔语调上有了比较独特的节奏感。缺点在于,台词过于集中和戏剧化,并 且整部影片没有音

8、乐和音响。观摩影片神 女 渔光曲 片段。观摩影片姊 妹花 桃李劫 马路天使(2)袁牧之和)袁牧之和桃李劫桃李劫1934 桃李劫遵循了有声电影的创作观念,将声音第一次作为有机的艺术表现手段进行构思,被赞誉为“中国有声电影划时代的作品” 。 (3) 马路天使马路天使:1937,袁牧之导演,袁牧之导演 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赞誉为“风格极为独特,而且是典型中国式的”影片。影片使得中国有声电影艺术成就登上更高境界。三、中国电影低潮期(三、中国电影低潮期(1937193719451945)1、国统区电影:国民党统治区的“大后方”电影,绝大多数是服务于民族战争的抗日宣传片。 2、上海“孤岛” :孤岛的

9、电影工作者不能直接进行抗日宣传。创作数量数百部。 3、沦陷区:主要拍摄宣传日本侵略政策是“启发民智”以及消磨中国人民斗志的“娱乐影片”,由日本人创作。四、中国电影成熟期(四、中国电影成熟期(1945194519491949) 1 1、战后电影的成熟、战后电影的成熟 (1)电影观念的成熟:“影戏”传统更加完善,并且占据了中国电影的主导统治地位。#1 强烈地关注现实;#2 明确的时代特征;#3 鲜明的社会功利目的;#4 戏剧化叙事功能的大大加强。 (2)电影艺术的成熟:作品:一 (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三 (三毛流浪记 ) ;五(乌鸦与麻雀 ) ;八 (八千里路云和月 ) ;万 (万家灯 火 )特

10、点:1、电影创作中现实内容的容量更加广泛;2、重大转变是,着重从普通人的平凡生活角度来把握历史和探讨人生2 2、重要影片、重要影片 (1)情节剧史诗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蔡楚生、郑君里合导,陶金、白杨主演。特点一:史诗性的宏观描写风格。#1 大地域跨度;#2 大时间跨度;#3 大社会容量;#4 大历史写真。片段。观摩一江春 水向东流 小 城之春片段。特点二:以情节剧的结构模式为影片的主要叙事架构。剧性冲突的多层次设置,反差性高潮段落的合理安排。(2)散文风格的艺术电影小城之春:1948 年,导演费穆,文华公司出品。特点一:侧重于人物内心情感表现、注重散文诗般文化传统,注重人生哲理、情感

11、价值、伦理观念的意义探讨。特点二:银幕意境氛围的营造,叙事、影像体现出婉约派宋词含蓄内敛的特点。 五、中国电影繁荣期(五、中国电影繁荣期(1949-19661949-1966 )1946 年 10 月 1 日成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完成了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的拍摄,标志着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新中国电影政策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a、极强的政治性。b、极强的领导意志。c、多变性。经历四起四落的过程。 1 1、战争题材影片、战争题材影片 (1)主要分类:)主要分类: a.全景式、宏观式的战争史诗电影; b.注重革命者个人成长的战争电影; c.儿童视角描写战争的电影 (2)重要作品)重要作品 南征北

12、战 (1952,成荫、汤晓丹导演;沈西蒙等编剧;陈戈、张瑞芳等主演) 董存瑞 (1955,丁洪等编剧,郭维导演,包杰摄影,张良主演) 青春之歌 (1959,改编杨沫,崔嵬、陈怀恺导,谢芳、秦怡、于是之主演) 红色娘子军 (1960,梁信编,谢晋导,沈西林摄,祝希娟、王心刚、陈强演)2 2、人文主义电影:、人文主义电影: (1)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1 明确的批判性主题;#2 鲜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3 强烈的矛盾冲突(内在情感层面) ; #4 悲剧性结构,一般导向悲剧结局;#5 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2)重要作品)重要作品 我这一辈子 (1950,石挥编导演) 林家铺子 (1959,夏衍

13、改编,水华导演,钱江摄影,谢添主演)观摩南征北 战 董存瑞 红色娘子军 片段。观摩林家铺 子 早春二月 片段。早春二月 (1963,谢铁骊编导,李文化摄,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 农奴 (1963,黄宗江编,李俊导)3 3、喜剧电影、喜剧电影 (1)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1 夸张的动作;#2 噱头式表演;#3 误会的场面;#4 尴尬的语言。 (2)发展演变:)发展演变: A、讽刺喜剧B、歌颂喜剧C、轻喜剧 (3)重要作品)重要作品 李双双 (1962,鲁韧导演,张瑞芳、仲星火主演) 新局长到来之前 (1956) ;不拘小节的人 (1956) 五朵金花 (1959,王家乙导演,杨丽坤主演)

14、今天我休息 (1959,鲁韧导演) 锦上添花 (1962,谢添、陈方千导演,韩非、赵子岳、凌元等主演) 4 4、历史题材电影、历史题材电影 林则徐 (1959,郑君里、岑范导演) 红旗谱 (1960,梁斌等编剧,凌子风导演,吴印咸摄影,崔嵬、葛存壮主演) 甲午风云 (1962,林农导演,李默然、浦克等主演)5 5、音乐故事片、音乐故事片 刘三姐 (1960,乔羽编剧,苏里导演,黄婉秋主演) 阿诗玛 (1964,葛炎编剧,刘琼导演,杨丽坤、包斯尔、韩非主演) 洪湖赤卫队 (1961,谢添、陈方千、徐枫导演,钱江摄影,王玉珍等主演)六、中国电影荒芜期(六、中国电影荒芜期(1966196619761

15、976)样板戏电影 8 个保留剧目:红灯记 智取威虎山 沙家浜 红色娘子军 白毛女 海港 龙江颂 平原作战观摩李双双 锦上添花 片段。样板戏电影特点:样板戏电影特点:敌远我近、敌暗我明、敌小我大、敌俯我仰。 或者简化为:英雄人物近大亮、反面人物远小黑。 七、中国电影新时期(七、中国电影新时期(1976-19891976-1989)1 1、电影复苏和艺术探索、电影复苏和艺术探索 (1)理论复苏)理论复苏 1979 年,中国电影理论界走出关键的步伐,主要产生了著名影评家白景晟的文章扔掉戏剧的拐杖 、电影评论家钟惦斐提出“电 影与戏剧离婚”、著名女导演张暖忻和文化研究者李陀合写的文章谈电影语言的现代化 。 (2)重要作品)重要作品 巴山夜雨 (1980 吴永刚总导演/吴贻弓导演,张瑜、仲星火主演) 天云山传奇 (1980,谢晋导演,王馥荔、仲星火等主演) 邻居 (1981,郑洞天、徐谷明导演,冯汉元等主演) 伤逝 (1981,水华导演,王心刚、黄宗洛主演) 边城 (1983,凌子风导演) 城南旧事 (1982,吴贻弓导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