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22631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同步练习题考试题试卷教案《论语》十则(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精选习题精选一、字词知识1给下面画线字注音。论语( )不亦说乎( ) 默而识之( )不亦乐乎( ) 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2解释下列画线词。(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平?(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温故而 知新 (4)学而不厌 (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吾尝终日不食。二、句子翻译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已成为人们习惯用的成语,请用现代汉语准确地表达下 列成语的含义。1 温故而知新2 诲人不倦 3.不耻下问 4.学而不厌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内容理解 下列各句是谈学习态度的,还是谈学习方法的?将序号填入答案中。1不耻下问 2.默而识之 3.学而不厌

2、 4.温故而知新 5三人行,必有我师 焉 6.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谈学习态度的有_谈学习方法的有_四、文学常识 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 2.论语中的“子”“先生”均指的是孔子。( )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战国时代鲁国人。( ) 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5论语中所说的子贡是孔子的同学。( )五、阅读论语第一则,完成练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1.解释词语。时_ 说_2.这一则主要讲 的愉快, 的珍贵, 的修 养。3.“不亦乎?”相

3、当于今天的 句式,是_的意思。4.对“人不知而不愠”翻译正确的是( )。A人们是不了解(情况),因而(他们)不会恼恨。B人们不知道,我不会恼恨。C人们不聪明,因而不会恼恨。D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恨。六、阅读论语第五则,完成练习。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之文也。”1.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子贡是孔子的养子,知道孔子鄙薄卫国大夫孔圉的为人,因此对孔圉死 后被赐予“文”的谥号不理解,就向孔子请教。B这是论语十则中唯一的对话体,既谈了学习态度,也讲了学习方法。C孔子主张为人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D孔子赞扬孔圉是借题发挥,教育弟子们要勤

4、学好问,勇于向不如自己的 人请教,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2.“不耻下问”的正确译句是( )A不愿意耻辱地问下去。B不愿意耻辱地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C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发问、请教当作耻辱。D不以向地位低下的人发问为羞耻。参考答案参考答案:一、1略 2。(1)同“悦”,愉快。(2)道德高尚的人。(3)温习旧的。(4)因过多而不喜欢。(5)舍弃。(6)曾经。二、1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2教别人时 不嫌疲劳。形容教导特别耐心。3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4 专心学 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形容好学。5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能做我 老师的人。三、学习态度:1、35 学习方法:246 四、 12345五、1.按一定的时间 同“悦”,愉快 2.学习 友谊 个人 3.反 问 “不也是吗?”4.D六、1.B 2.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