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考评析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1684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岳阳楼记中考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岳阳楼记中考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岳阳楼记中考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岳阳楼记中考评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岳阳楼记教学设计 (zhong)(讨论稿)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5、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课时安排:四课时课文导读: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 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 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自学热身。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 zh 巴陵郡 jn 属予作文 zh 衔远山 xin 浩浩汤汤 shng 朝晖 zho 骚人 so 霪雨 yn 霏霏 fi 隐 曜 yo 潜形 qin 樯倾楫摧 qing j 薄

3、暮 b 冥冥 mng 忧谗畏讥 chn 一碧万顷 qng 岸芷汀兰 zh tng 宠辱偕忘 chng r xi 嗟夫(ji) 2、朗读全文,做到基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新课: 1、走进作者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 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 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2、了解背景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两人的友谊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遭到保守势力

4、的反对,庆历四年被贬谪 守岳州(今湖南) ,第二年范仲淹被贬谪守邓州(今河南) 。滕子京心里很有些愤慨, 范仲淹非常担心他惹出祸来,想找机会劝他。恰好 赶上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范仲淹身在河南,望着滕子京送来的洞庭晚秋图 ,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 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3、岳阳楼简介。三、整体感知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2、学生疏通文意,掌握文言文实虚词,并根据词语提示背诵课文: (1)谪守.越通和具乃增旧

5、制.属作文之 (2)胜状浩浩汤汤横际涯晖则大观备然则.极得无 (3)若夫霏霏开排曜潜倾摧薄斯去国忧谗畏讥极 (4)景惊集郁郁而或一空极宠偕把临 (5).求心或为以居是进退然则先后微斯人归 3. 积累文言现象: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流传至今的成语。 二、研讨课文: 1、朗诵全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 1 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

6、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 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 2 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好。 “衔”和“吞”用拟人手法,既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之间的位置关系,又突出洞庭湖的非凡气势,显示其动态 美;用“连” “接”则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突出景色的什么特点,如何写景?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从空间上写)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7、。(从时间上写)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有何作用?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启下,引出下文“迁客骚人”两种“览物之情”。7、(3)(4)段这两幅画面各渲染了怎样的气氛,写了迁客骚人的哪两种“览物之情”,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一悲一喜。以物以己而或喜或悲。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 全文的主旨。 8、“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讨论

8、并归纳: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发而发生变化;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们的悲喜感情跟民生疾苦有关。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古仁人”忧国忧民,不考虑个人的得失。 10、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1、提问: “微斯人,吾谁与归?”字面上的意思是什么?“斯人”指的是什么人?作者在结尾写这句话,含蓄表达了什么

9、意思? 讨论并归纳: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斯人” 指 “古仁人” , 也暗指滕子京。结尾这样一句含蓄表达了作者学习古仁人的 决心,也含有对好友的规箴劝勉之意。12、范仲淹在这篇记里借题发挥,表达了自己怎样的胸襟和抱负?(用课文原句回答)13、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仁人 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 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

10、极深。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 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5、本文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请你具体说说文章是如何将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巧妙结合在一起的?讨论并归纳:第一段简要叙述重

11、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第二段概括描写岳阳楼之大观,三、四两段具体描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第五段在以上基础上议论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三、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四、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拓展阅读 六、教学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 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 作对比,自然弓!出 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 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