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1667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孙 斌1( 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西南昌市 330013 )摘要: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一直有种错觉,过分地强化了非物质性因素,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陷入 空洞无味,表现出极端的说教学说,有的甚至认为物质利益观教育会违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实相 反,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认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利益观,强化个人的既得利益,完善 利益获取的合法理念,更加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效果的提升。 关关键词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利益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难度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利益关 系的多元化,人们对利益的追求更加复杂多样,原来在计

2、划经济条件下着眼于解决单一利益关系的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已经难以适应这一变化,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降低的 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如果把淡化利益追求作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突破口,显然是不正确的,也是 不符合实际的。因此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利益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 一根本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就无法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贴近 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 1、马克思主义利益观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原动力。由于受前苏联对马克思主义的误

3、读和我国 “左”的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大误解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忽 视物质利益,只讲政治和阶级斗争的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水火不相 容的。其实恰好相反,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为核心的价值观。所谓马克思 主义利益观是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决定精神、利益决定思想为基本出发点,揭示当代社会发展 的源泉、动力、过程和目标,阐述当代全球化和市场经济中的理想、信仰、人生和价值等一系列重 大问题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可以概括为四个主要方面:(1)利益是人类赖以生存和 发展的基础。马克思在批判鲍威尔把思想和革命激情看成历史活动的决

4、定性因素的唯心主义错误时 说道:“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在马克思那里,利益不是一种抽象 观念,利益也不是功利主义的心理联想,更不是利己主义的个人私利,而是指以物质生活条件为基 本内容的物质利益。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利益是生产力乃至社会发展的内驱力。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对物质生活资料的需要是人们从事生 产活动的最初动因,随着这种需要的满足,人们又产生精神生活等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人们 创造满足“一切”需要的各种工具和方式,从而推动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3)利益关系是经 济关系的表现,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利益矛盾。恩格

5、斯说:“每一既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 为利益。”不同社会经济关系的不同阶级都是不同阶级的利益关系的代表者,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共 同体都是“虚假的共同体”,它们代表的都是少数人的利益,只有共产主义社会代表了全人类利益。 (4)上层建筑的任务就是代表那些在经济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利益,维护和调整一定社会各 阶级、阶层的利益关系。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是人们对利益和利益关系最基本的立场和态度,它为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提供了世界观基础和前提。 2、马克思主义利益观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 的价值目标。马克思主义指出的人的全面发展 是建立在物质利益追求上的人的全面发展。首先,人的全面发展以市场经济交换价值

6、的生产为前提。【作者简介】孙斌,1969 年 1 月出生,江西峡江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教授。在人类社会初期,也产生了单个个人的全面性,但那是一种没有丰富性的原始的动物式的全面性。 在以市场经济交换价值的生产为前提的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为物的关系。但这种异化的 全面性同时也造成了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全面性。其次,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主要是个人能力的 发展。个人能力不是指单个人的自我发现的能力,而是指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协作形成的共同 的社会生产能力。这种生产能力要求物质生产的劳动不仅是具有社会性的劳动,而且同时是具有一 般性和科学性的劳动。个人在这种生产劳动中,不是“用一定方式刻板训

7、练出来的自然力,而是一 个主体,这种主体不是以纯粹自然的,自然形成的形式出现在生产过程中,而是作为支配一切自然 力的那种活动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个人个性的全面性实质就是个人作为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支 配一切自然力的活动能力。个人能力的全面性意味着人们既摆脱了人的依赖性关系,也摆脱了物的 依赖性关系,即实现了个人关系、个人交往的全面性。 3、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核心价值理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 行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市场经济是利益经济,利益概念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成性概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多元主体

8、的利益选择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看来,道德是人们利益关系的反映,道德不 过是利益的特殊表现形式和实现利益的特殊手段,由这种道德准则而形成的价值选择标准必然具有 强烈的功利性。在多元利益主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上升为当代社会个人 生活和公共生活的主要矛盾。 但是,道德的价值选择是主体自主自觉自决的选择,在多元主体的利益矛盾相互冲突的利益选 择中,道德主体自主的道德意识和价值尺度就决定了道德主体道德选择的价值取向。所以,马克思 主义利益观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以马克思主 义利益观作为核心价值,才能在多元利益主体的利益矛

9、盾相互冲突的利益选择中,逐渐形成道德主 体自主自觉自律的道德意识,为道德主体自主自觉自决的价值选择提供科学的价值尺度和标准,在 个人生活和公共生活领域,正确理解和处理利己与利他、国家与集体、社会与个人、整体和局部、 代内之间与代际之间、人民群众的长远根本利益和眼前正当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二、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核心 中国共产党的利益观是以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核心内容的观念体系。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都是围绕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制定 和实行的正确的路线、纲

10、领、方针、政策都是人民利益观的体现。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迄今对 人民利益观核心内容最清晰、最完备的总结和概括,我们党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路 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上提出的新观点和新要求,使党的人民利益观得到极大的丰富和 扩展。 1、实现和满足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观的出发点和归宿。 毛泽东指出:“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 为出发点的” 。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必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 但最重要的是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基本着眼点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

11、方向前进。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 区先富起来,保护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通过辛勤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人们的发展活力,这 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是否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始终关系党的执 政全局,关系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全局,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安定的全局。把 绝大多数人团结在我们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改革和 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 “关心群众,首先要关心困难群体的疾苦; 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首先要为困难群体谋好利益,

12、因为他们眼前最困难,最需要帮助。 ”在极端 艰苦的战争年代,为了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支持和参加革命,我们党帮助群众解决穿衣、住房、柴米油盐、疾病、婚姻问题,党执政后“我们完全拥有解决部分群众生活困难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如 果不能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向党、向人民交代的” 。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 问题入手,注重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同时又有发展和治穷的通盘考虑和长远安排,确保有关政策 措施落实到位,使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心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2、谋求人民利益的最大化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观的政治追求。 物质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物质利益是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基础和保证,主要在既

13、定的 经济关系中通过经济活动得以实现,而经济利益则是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没有经济利益,就 很难动员和组织人民、发挥强大的利益整合功能,不可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无法体现执政为民的 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广大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 文化利益密切相关,必须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并使之不断地得到全面实现。 “我们共产党人,多年 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 。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社会 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一切工作以经济建设

14、为中心,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改革、发展生产力、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 最大的政治,正确的政治领导的成果归根到底要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上。 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有序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把坚持党的领 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既着眼于人们现实的物质文 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 根到底都是为了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15、 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 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也是全面实现广大人民利益的目标。3、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促进各种利益关系协调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利益观核心理念。 国家利益集中体现广大人民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在各种利益类别中,国家利益处于最高层 次,应当得到优先考虑和安排。大河没水小河干,国家利益保不住或受损害,其它利益也会丧失或 不能保全。我国内政外交都必须维护国家利益,当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处 于较低层次的利益要服从较高层次的利益,即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暂

16、 时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一般利益服从根本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要在 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发展中得到实现,其实现和发展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规范,不能损害国 家和其他集体或个人的利益。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共产党员要在大 局下做好各自的工作,承担起维护和服从国家利益的责任,时时着眼于大局,处处顾全大局。当然, “我们提倡和实行这些原则,决不是说可以不注意个人利益,不注意局部利益,不注意 暂时利益” 。只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 聚起来,使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广大人民。 “为此,就不能只顾一头,必须兼顾 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 。在承认和保护正当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并尽可能地为其实现和 发展创造条件的同时,必须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大力倡导大公无私、克 己奉公、埋头苦干等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 “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