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指导原则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1042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指导原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管理指导原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企业生產管理 【ANDREW】一、一、 生產管理的指導原則生產管理的指導原則企業的生產活動是企業整個經營活動中的基本活動,它要將企業所期望的理想經營目標, 通過產品的製造過程而轉化為現實,即從目標,產品轉化為現實產品要打到這一目的需要做大量 的生產管理工作.制定出正確的工作指導原則,使生產的指揮管理者,按照公司即定方針、準則去 正確地管理,是實現生產目標任務的根本保證. 2. 管理職責 公司高層管理者,應按照本原則精神制定生產管理的各項政策制度和工作要求,並應在整個管 理層統一思想認識.尤其應嚴格督導生產管理心痛的各級管理人員,按照本原則指導生產管理各 項工作. 生產作業系統各層級的指揮者、

2、管理者應堅決遵循公司所確立的生產管理原則,在具體工作 中按照各項原則的要求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確保生產管理活動在正確的指導方針和準則的規範 條件下,能更好地完成生產目標任務. 3. 主題釋意與分析生產管理是對企業日常生產活動的計畫、組織和控制,是和產品製造密切有關的各項管 理管理工作的總稱.它是整個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做到正確認識和理解生產管理的指 導原則,首先應瞭解生產管理系統在整體經營活動過程中所處的地位,及生產系統的運行規律. a)生產管理在企業管理系統中的地位 i.生產管理和經營決策的關係從企業管理的分層看,經營決策處於企業的上層,即領導層,生產管理處於企業中層,即 管理層.生產

3、的具體任務是根據企業的經營決策所確定的經營目標計畫來制定的.所以,他 們之間是決策和執行的關係.生產管理對經營決策起保證作用.處於執行性地位. ii.生產管理和技術開發管理的關係技術開發管理是生產管理必須具有的一項前提條件,因為生產管理活動,要實現計畫任 務,需要技術開發部門提供先進的產品設計圖紙,先進的工藝方法,先進的技術手段,先進 的原材料等.如果沒有技術開發部門作為後盾,生產管理就沒有活力.生產活動就處於停滯 和軟弱無力的狀態.當然管理也要為技術開發管理提供資訊和條件,他們在企業管理系統 中處於執行地位,保持著密切的協作關係. iii.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的關係生產管理是銷售管理的前提條件

4、,它為銷售部門提供用戶滿意適銷對路的產品,銷售部 門要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需要生產管理工作作後盾.當然,要使生產管理適應銷售管理 的要求,銷售部門必須及時向生產管理部門提供可靠的市場訊息,他們之間也需要保持十 分緊密的協作關係. b)生產管理系統運行規律分析生產管理系統的運作規律就是輸入生產要素,經過生產過程,輸出產品或勞務,並且 在生產過程的進行中不停地進行資訊回饋.可見生產管理系統由產品或勞務,生產要素,生產過程,資 訊回饋四個部分組成.2i.產品或勞務產品是由一定的產品要素構成的,產品要素有品種、數量、品質、交貨期、成本等.企業生產出什麼樣的產品或勞務,主要取決予用戶和市場的需要.所以

5、,生產的滿足社會需要產 品或勞務,就成為生產管理的目標.不言而喻,這個目標就是品種對路,品質優良,價格便宜(即成本 低),數量滿足需要以及交貨及時. ii.生產要素 在現代化大生產的情況下,生產要素包括以下內容; A. 人: 這是指參與生產過程的生產者與管理者. B. 財: 這是指投入到生產中的資金. C. 物: 這是指生產過程應具備有的廠房、設備、工藝、裝備、原材料、能源等. D. 信息: 這是指計畫、工藝圖紙、工作指令、情報等. 生產要素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從事生產活動必須具有的前提條件;另一方面要素,在品質、 數量、時間等方面必須符合生產過程的需要;其二,生產要素在生產過程中必須有效地結合

6、起來, 使生產活動按照預定的計畫和工藝方法使機器設備和工具作用予勞動對象;其三.生產要素,在生 產過程中的結合還要形成一個彼此的關係,密切協作的,有序的,高效的完整體系. iii.生產過程 生產過程是企業的產品製造過程,也是人力、物力、財力的消耗過程.為了保證實現 生產管理目標,就需要在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採用最經濟的生產方式,使投入的資源消耗儘量可能 最小,而獲取最佳的產出;只要對生產產品的品種、數量、品質、交貨期、成本等產品要素先行 周密的具體的計畫,並使它落導實處. iv.資訊回饋這是指把生產過程輸出的資訊返回到輸入的一端.目的是使生產管理人員掌握生產 過程的運行情況,使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地

7、解決;以保證生詞過程的正常運行和生產計畫任務的 完成.資訊回饋在生產管理系統中,對生產過程的控制起著調節促進的作用.以上四個部分構成了生產管理系統,他們之間互相影響,又互相制約,從整個系統的運行規律 看出,生產管理的任務就是運用組織計畫控制的只能,把投入生產過程的各種生產要素有效地結 合起來,形成有機體系,按照最經濟的方式,生產出滿足社會需要的產品(或勞務). 4. 生產管理的指導原則指導原則就是人們進行工作的指導方針,或者說是準則。要搞好生產管理,必須要遵 循經濟性、適應性、科學性和均衡性四項原則。其中經濟性是基本的,其他三項是為經濟服務 的。 4.1 講經濟效益的原則這也就是經濟性原則,要

8、求企業用最少的勞動消耗和資金佔用,生產出近可能多的適 銷對路的產品。 4.1.1 在生產管理中貫徹講求經濟效益的原則,具體體現在實現生產管理的目標上,就是做到 數量多、品質好、交貨及時、成本低。為此,在生產管理中要防止片面追求產量、速度而忽視 品質、成本的傾向。這不僅要求生產管理部門要高度重視,負好責任,同時也要求企業的品質 管制部門和成本管理部門進行嚴格管理,並負好責任。34.1.2 講求經濟效益指的是綜合經濟效益。由於產品的各要素之間是彼此影響的,比如,生產 某鐘產品要求品質高,成本就會升高,數量就會減少,交貨期就會延長;反之,如果要求價格 便宜,品質相對就會降低,數量就會增多,交貨期也就

9、塊些。所以,講求綜合的經濟效益,就 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的生產條件,對生產要素進行權衡,找出他們各自最佳點,制定出正確 的生產政策。 4.2 堅持以銷定產的原則這也可以說是適應性原則,即要求企業根據產品銷售訂貨的情況,來安排生產計畫任 務。要以銷定產,要做好一下幾點: 4.2.1 要加強對生產管理人員的教育,樹立正確的經營思想,防止生產計畫任務脫離市場需求 的錯誤做法,克服不重視銷售的單純生產觀念。 4.2.2 要正確地生產同銷售的關係。生產要為銷售服務,滿足銷售需要,這是生產的方向。但 要堅持這個方向,生產又必須從企業的實際出發,揚長避短,才能辦到。所以在處理這個關係 時,要防止兩種片面性,

10、一是只講為銷售服務,不顧企業的生產條件,如職工的技術水準、機 械設備條件等;二是過分強調生產中的困難和條件,不願努力改進工作為銷售服務。 4.2.3 要不斷提高生產管理對市場的適應能力.因為市場的需求是經常變化的,用戶對產品的要 求越來越高.要滿足用戶需求,就要不斷地增強生產管理的適應能力.為此,要做許多工作,如搞好 市場動態分析;發展新產品,建立雄厚的技術儲備;採用更加靈活的生產組織形式、計畫和控制方 法等. 4.3 實行科學管理的原則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生產力的發展生產管理將逐步採用許多現代的管理理論、方 法和手段在科學化的基礎上向現代化的管理方向發展。企業要實行科學管理要做的工作很多,

11、但首先應將一些基礎工作做好。 4.3.1 必須建立統一的生產指揮系統,進行組織、計畫和控制,以保證生產過程能夠正常地運行。4.3.2 建立和貫徹各項規章制度。如工藝規程、操作規程、設備維護和維修規程、安全技術規 程以及崗位責任制等。 4.3.3 要建立和實行各種標準。如品質標準、各項定額、期量標準等。 4.3.4 要加強資訊管理,做好各項原始記錄的整理、加工和分析工作。 4.3.5 加強職工培訓,不斷地他們的專業技能和科學技術知識。 4.4 生產均衡性原則生產的均衡性,是指出產成品或完成某些工作,在相等時間內,在數量上基本相等或穩 定遞增。比如工廠將全月生產任務的完成量安排在上旬完成 30%,

12、中旬完成 30%,下旬完成 40%。 均衡生產是又節奏、按比例生產。 4.4.1 組織均衡生產能夠取得比較好的經濟效益。因為均衡生產有利於保證設備和人力的均衡 負荷,提高設備利用率和工時利用率;有利於建立正常的生產秩序和管理秩序,保證產品品質和安 全生產;有利於節約物資消耗,減少在製品佔用,加速流動資金周轉,降低產品成本。 4.4.2 要組織均衡生產,需要生產的組織管理者搞好生產計畫安排,加強生產調度工作和在製品 管理等。另一方面也需要爭取外部條件的支援和配合,建立起比較穩定的供應管道和密切的協4作關係,保證原材料、外購件、為協件能夠按質按量及時地供應。 4.4.3 組織均衡生產是生產管理的一

13、條原則,但在執行過程中也不要絕對化。因為企業在面對 市場的情況下,為了滿足顧客的急需,或者實現某些經營戰 Lue,有時搞點加班突擊也是可以的, 不過事先應權衡利弊,慎重決策。 5.5. 附件附件附件一,-生產管理系統工作圖生產管理系統工作圖生產管理系統工作圖生產管理系統材料供應 生產過程組織 編制生產計畫 進度控制 人力配置 工藝制定 編制作業計畫 庫存控制 設備動力保障 方法研究 作業分配 品質控制 紀律要求 勞動組合安排 安排臨時任務 成本控制激勵措施 物資保管與發放 計畫修訂 資訊回饋 工作督察 工藝裝備管理 責任制度 安全管理 績效考核 5S 管理生產保障 這是指保障 和推動生產 有效

14、進行的 必要工作生產計畫 這是指對產 品的生產計 畫工作和計 畫任務的分 配工作生產控制 這是指圍繞 著完成計畫 任務所進行 的管理工作生產組織 這是指生產 的物質技術 準備工作和 組織工作生產管理目標5二、二、 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措施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方法措施 1. 目的作用工業企業的生產過程需要合理地組織,這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生產的 經濟效益,促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保證.为了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使企业的生产过程能够处于 最佳状态制定本制度. 2. 管理職責生產組織管理部門(從生產作業部到車間、工斷、班組)均應根據各自的管理許可權 和職責範圍,以最佳的方式將各種生產要素結合起

15、來,對生產的各個階級,環節,工序做出合 理的安排,特別是生產作業部的各科室及車間主管這一級,應在生產管理系統中發揮如指揮、 協調、控制的作用,對生產的品種、數量、交貨期、成本等產品要素進行周密和具體的計 畫,並使它落到實處,盡力做到;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行程最短、時間最省、耗費最小、並能 按市場的需求生產出適銷對路的合格產品. 3. 主題釋意與說明企業產品的生產過程,是指從準備生產該產品開始,到把它生產出來的全部過程.它 的基本內容是人的勞動過程,即在勞動分工和協作的條件下,勞動者利用一定的勞動工具,按 照一定的方法、步驟、直接或間接地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成為具有價值的產品的過程.企業的生產過程是

16、各種產品生產過程的總合,一般是由四個部分組成,並分別有著 不同的作用,他們之間即有區別,又有聯繫,均是生產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3.1 生產技術準備過程是指產品在投入生產前所進行的各種生產技術準備工作,如產 品設計、工藝設計、工藝裝備的設計製造,標準化工作,定額工作.調整勞動組織和設備佈置 等.這些都是為基本生產過程和輔助生產過程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 3.2 基本生產過程.是指直接為完成企業的基本產品所進行的生產活動.基本生產過程 按照工藝加工性質,可劃分為若干相互關係的生產階段(局部生產過程).每個生產階段又可按 勞動分工和使用的設備工具劃分為不同的工種和工序.整個生產過程中基本生產過程是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