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20549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政治三轮复习限时强化训练(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 届高考政治三轮限时强化训练(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2(2014江都学情调研)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 B C D3截至 2012

2、 年 8 月 23 日,已经有 6 个台风登陆我国,目前又有两个台风“天秤”和“布拉万”向我国沿海靠近。回顾今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呈现出明显的频发多发、密集登陆、威力强大等特点。气象专家指出,台风是发生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的强热带气旋(风速超过 32.6 米/秒)。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强热带气旋称为飓风,也就是说在中国、菲律宾、日本一带叫台风,在美国一带则称飓风。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 B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C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D新事物在力量上强于旧事物4(2014淮安联考)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

3、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52012 年 9 月 7 日,云南彝良地震最高震级只有 5.7 级,然而遇难人数却达 81 人,70多万民众受灾,为何破坏性如此大呢?专家表示,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等是主要原因。这警示我们(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人类活动必将引起自然灾害的发生 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A B C D6 8 月

4、 8 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1.6%,涨幅连续回落。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来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说明( )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 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7(2014宿迁月考)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只要能算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可循的 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实践决定于认识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 B C D8宋代诗人陈简斋在诗中写道“飞花两岸照船红,

5、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万物都在概念中运动 B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C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D事物是静止不变的9(2014南京学情调研)下列观点中属于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是(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A B C D中国共产党第 18 次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据此回答 1011 题。10.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我党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城乡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遭到

6、破坏等突出问题和矛盾提出来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B把握事物间的联系,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11十八大指出,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同时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这表明(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要以党的指导思想为根本出发点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A B C D12漫画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警示。 漫画没有过不去的桥告诫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A. 能够限制

7、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B可能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阻碍C就能办好一切事情 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13湿地是地球的肾,对于湿地保护的认识存在一些偏差:一味地追求原始,存在“打碎新世界、恢复原生态”的冲动。时空变化是不可能复原的,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刻舟求剑一样可笑。因此,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1)材料中说: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就像春秋时代楚人的刻舟求剑一样可笑。从哲学角度分析楚人刻舟求剑的可笑所在。(2)“我们既要反对改造自然中的狂妄,认为人类可以征服一切;也不能因敬畏自然而无所作为”这句话蕴涵了什么哲学道理? 解

8、析:选 B 本题考查对物质概念的理解。客观实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概括抽象,但不等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也不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A、C、D 排除;B 是对“客观实在”的正确理解,当选。解析:选 C 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和意识的能动作用。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人类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故符合题意,正确选择C。材料不体现。错误,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解析:选 B 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材料从台风的形成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B 应选。A、C 不符合题意。D 观点错误。解析:选 D 本题考查相对静止和绝对运动的统一。 “长江东流去,来

9、者方不息”说明物质是运动的,这与 D 观点相吻合。A、C 是唯心主义观点。B 错误,没有看到事物具有相对静止一面。解析:选 A 本题以云南彝良地震为背景考查自然界的客观性。由于当地生态遭破坏致地质环境脆弱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告诫我们应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题意。不属于警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之间没有必然联系,错误。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对相对静止的理解。材料中“涨幅连续回落”属于相对稳定和静止状态,故 A 符合题意。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故 B 错误。哲学上讲的静止具有相对性,故 C 错误。D 观点表述错误。解析:选 B 本题考查规律、认识的无限性

10、等知识。科学家根据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三者在某时刻的相对位置,就能准确预报日、月食,这说明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符合题意。 “随着现代天文学的发展,天体位置历表的精度不断提高”说明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符合题意,正确选择 B。错误,实践决定认识。不符合题意。解析:选 C 陈诗体现的是运动与静止的关系,C 正确。A、D 均表述错误,B 不符合题意。解析:选 C 本题考查绝对运动、相对静止等知识。都是教材中的观点,都是只承认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承认运动,但也承认相对静止,是辩证法的发展的观点。解析:选 A 本题考查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等知识的理解。材料的主旨是强调科学发展观与我国面临的实际问题的关系,

11、即科学发展观作为主观认识,它是根据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由物质决定的,故 A 观点正确。B、C、D 三项中的联系、矛盾、以人为本观点都偏离了题干的主旨,故排除。解析:选 C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等知识。想问题、办事情要以客观存在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表述错误,可用排除法选择 C。解析:选 D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漫画中的人无视客观存在的问题和危险,必然带来毁灭性的灾难。这告诫人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B 不符合题意,A、C 说法错误。 解析:做好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第(1)问考查对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理解;第

12、(2)问考查认识规律、尊重规律、利用规律的知识。注意要灵活组织,全面作答。答案:(1)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没有脱离运动的物质。 “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否认了舟、水、剑是运动的,忽视了二者关系的变化,因此求剑失败,也是荒唐可笑的。今天我们如果无视时空的变化,盲目追求原始的生态环境,也就同那个楚国人一样可笑。(2)自然界是客观的,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我们改造自然,要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盲目蛮干,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改造自然为人类谋福利。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3、,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析:第(1)问,需要对应材料中有关猪肉价格上涨原因的三层信息,逐一调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即可。第(2)问,要明确知识范围要求“运用规律的知识” ,以及题目指向“政府如何稳定猪肉市场” ,由此推断,需要调动的知识是规律客观性的两个方法论要求,即一要按 规律办事,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答案:(1)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猪肉生产供不应求是导致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价值决定价格。在通胀压力下,生猪养殖和流通成本的增加推动了猪肉价格上涨。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在饲料和生猪流通环节存在着囤积投机等问题体现了市场调节的局限性。(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政府对猪肉市场的调控,必须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为前提。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政府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认识和把握猪肉生产和流通的内在规律,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研 究治本之策,促进猪肉市场平稳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