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0281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一、国内外关于“有效教学”理论研究综述 “有效教学”是 20 世纪上半叶随着西方教学科学化运动产生的最具有代 表性的教学理论之一。发展到今天,其理论依据主要来源于:一是以加涅的设 计教学思想为代表的科学主义取向;二是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的建构 主义教育哲学取向;三是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发 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多元智能发现了学生的多种聪明,其共同点在于“发现 学生” 。 2001 年,为了配合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钟启权、崔允墎、张华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解读专辟一节阐述有

2、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并详细介绍了有效教学的由来和发展,这是我国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开始。史 学界最早做过相关研究的是历史学家赵亚夫教授,他使用的是“实效性”这一 概念。早在 2000 年的小学综合科研究中,他就提出了“三性说”即针对性、主 动性、实效性,认为针对性和主动性是实效性的前提。在后续的多篇关于历史 教学的文章中根据历史学科的教学特征,又加上了具体性,即历史教学的有效 性以针对性、主动性、具体性为前提。而历史教学界正式打出这个旗帜,是在 2006 年 12 月由北京石景山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参考杂志社共同主办的历史课 堂研讨会上。自此,在知名教授、大批优秀教研员和中学历史教师的带动下,

3、有效教学的概念风靡全国历史教学界,2007 年 1 月北京师范大学率先出版由赵 亚夫教授主编的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一书,历史有效教学问题(主要指中 学历史)受到愈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国内学者主要从过 程、结果等方面归纳有效教学特征,从价值取向上,关注教育教学实效和效益; 从过程上,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过程;从策略上,关注教学目标的科学性 和可操作性;从结果上,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大多数学者认为,学生的发展 或进步是衡量有效教学的唯一客观标准。我个人比较认同某英国学者的看法: 一,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这节课的绝大多数内容,而且还能学的其他更多的内容; 二,

4、上完这节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仍然乐此不疲地研究那节课的内容;三, 学生的学习是主动探究,而不是被动、机械的。 二、我的历史课堂有效教学故事以罗斯福新政一课为例 1、本课地位及重难点分析 罗斯福新政是必修经济史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 整的第二课,在整个单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共分三目,第一目承上 启下,说明罗斯福上台的历史背景具有临危受命的特点,第二目是罗斯福新政 的主要内容,第三目是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新政的内容和影响是本课的重点内 容,亦是本章的核心所在。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概念的理解是本课的 难点。 2、学生学习状况分析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在雅宝完整地执教过两届高一,经过

5、一个学期的接 触,通过观察、调查和谈话等,我发现,这个年龄阶段、学习阶段和学习层次 的学生,在开始第二个学期的历史学科学习之前,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和学习 状况是:对历史教师本身较为认同,对历史学科学习较有兴趣,比较关注历史 学科的现实价值,对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充满信心;但学习的主动性明显不够, 比较习惯于在老师的明确指令和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没有养成好的阅读 习惯,在这个快餐化时代、读图时代,课本知识的阅读尚且囫囵吞枣、断章取 义,课外阅读更是不足,阅读面较窄,历史人文知识储备量较小。 3、期望达到的教学效果 学生能很好地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理解新政“新”体现在 哪,进而理解“国

6、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在突破重难点的基础上对比分析 罗斯福新政前后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不同之处、分析中国的邓小 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罗斯福在新政过程中的作用,联系当今世界 经济现状,从经济学角度探寻新政对现世的意义。 4、教学设计片段及实践效果 (1)如何导入新课? 由温家宝总理年初在人大上的发言:“08 年恐怕是经济上最为困难的一年。 国际形势、经济环境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国内经济发展还有许多新的困难和 矛盾。”学生结合生活体会、身边例子谈谈当前国家经济面临的困难与矛盾。 教师承转,引出本课:既然危机的存在已是一种现实,那么“反危机” 也必定是 当前中国乃至世界的一个时

7、代主题。其实在历史上,“反危机”的案例不乏其数, 下面让我们一起分析其中一个经典案例罗斯福新政,愿这次学习历程能为 我们对当下困境的思考带来一些启迪。 从教学效果看,直接跟现实热点问题挂钩的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对此课学 习的期待和参与的热忱。可以说,在学习此课时,学生是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 抱着一探究竟的心态,急于找到历史跟现实的对接。 (2)选取什么教学方式讲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相关措施中包含较多的经济学 概念,且大多都具有极强的现实借鉴意义。一开始,我认为这一环节可以以小 组合作的方式,搞一个模拟智囊团献计献策环节,把它打造成此课亮点。如用 小组合作

8、的方式,应能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学生足够的参与度。但这样的话, 一堂好好的课就变成了一场表演,师生表演过后,该解决的问题未必能很好地 解决。当然,深层次的未解决的问题并不影响课堂的表象效果。但如要真正让 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还是传统的讲授法为主更为有效。当然,教师讲多 了,学生表现的机会肯定少了,整个课堂气氛可能会很沉闷。举棋不定之中, 我认真研读了一些全国名家教学设计方案、观摩了人教社录制的一些教学光碟。 在不断研究、琢磨中,我发现,他们的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并不花哨,甚至有 的显得过于平实,但却又是令人回味的。我认识到:一堂课到底遵循什么样的 教育理念,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它不由流行的

9、观念决定,而应由具体的教 学对象、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决定。因为,教育教学是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 务,而不是为某种流行的教育教学理念、最新的现代化教学媒介服务的。为兼 顾教学实质内容的突破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最后我决定先让学生以小组 为单位,结合当时美国经济困境献计献策,在各组讨论、发表意见后,学生可 就不甚明白的问题向同学、老师提问。如学生讨论、提问不够充分、深入,教师再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分析问题。 从教学效果看,本小节中,学生积极思考、各抒己见,再加以教师适当的 解释和引导,从后来的试题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良好。课后不 少学生围着我问一些经济方面的问题

10、,可惜的是我这个历史老师不是经济学家, 在学生的追问之下真相毕露、黔驴技穷,好的是我这个老师并不以此为耻,反 而借此机会鼓励学生多多自主钻研。 (3)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在学生理解罗斯福新政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认为学生还应思考诸如以下 的问题:新政到底“新”在哪?新政的实质是什么?实行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 是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吗?罗斯福新政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有哪些? 这些问题均有一定难度,有的是学生结合当堂所学知识就能解决,有的需 要学生结合旧知再进行横向纵向对比才能理解,有的则需学生在课外做进一步 探究才有答案。我的做法是:学生自己当堂能解决的自己解决,然后才是我出 场解释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因为有一个勤快的老师不如培养勤快、爱动脑的 学生;需要综合以前内容的,我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一些思路,然后独立思 考、小组讨论,实在不明白再由教师给出个人见解;而如“新政对当今世界经 济的借鉴”这样的问题,当堂无法彻底解决,那就留给学生,有兴趣的可以通 过课外阅读、探究,得出很有见地的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