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随乐“动”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9884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随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随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随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随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随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随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随乐“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随乐“动”浅谈如何让音乐课动起来姓名:王慧 职务:教师 职称:中二 单位: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学校 地址“辽宁省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学校 手机:15841424528 邮编:117013心随乐“动”新一轮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已经开始,建立“以人为本的音乐发展观”的音乐教育科研已在全国正式启动。从新认识“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动”起来,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动”中求新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享受音乐的能力,培养具有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公民。把“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在音乐教学中,充分

2、利于音乐独特的魅力,激活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质,加强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美好,真正的让学生全方位“动”起来。具体内容和方法:1、动口:演唱歌曲、视唱曲谱、声态模拟等;2、动耳:聆听音乐作品、辨别音高、音色、旋律、节奏、调式、力度、速度、以及情绪等;3、动眼:视唱曲谱、观看挂图等;4、动手:进行器乐演奏、节奏训练、手势练习、音乐游戏、律动、舞蹈、表演等;5、动脑:对音乐进行理解、想象、记忆、创造、再现等。除此之外,教师应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倡导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上。营造创新的氛围、轻松的教学环境,挖掘教材内容,

3、通过各种手段、途径,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创造美。让学生在想象的基础上积极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动肢体,激励其创新精神的勇气和能力。二、建立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中求学新的课程标准展示了一种新的教学思路,他立足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彻底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1、创设“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激励学习主体的自觉意识,加强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乐学” 。2、创设“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

4、、合作的师生关系,建构师生合作教学、师生合作学习的集体性教学模式,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信息网络、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配合、学会关心、学会竞争。3、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学生多想、多问、多做;开发创新意识,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创造性个性品质。在教学中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培养创造性操作能力,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并在动手、动口、动耳,动脑的亲身体验过程中,真正感受到音乐美,从而激起他们追求和创造美的欲望。三、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动”中求知新的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参与” 、 “实践”

5、、 “创新”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启发、培养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语言、舞蹈语言、录像画面、音响效果、多媒体再现引导学生听、看、唱、律动、表演、情感体验、主动联想等。2、合作与探究法:让学生自由组织各种表演队、排演各种文艺节目、与老师共同探讨、共同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问题,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信任。3、示范法:通过教师范唱、范奏、例讲曲谱、启发诱导学生欣赏评判、模仿学习、质疑、举一反三。4、讨论法:在教学中教师给出节奏改编、旋律创作、发声练习、

6、歌曲处理、舞蹈、演奏等不同结论,让学生讨论从而达到理解,掌握音乐表达的基本规律和方法。5、展示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歌唱,通过即兴表演的形式,把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用形体动作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的歌唱与表演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也可以通过组织歌、舞、演奏比赛,音乐游戏、知识竞赛或童话,课本剧表演等,使学生的表现欲望得以充分展示,从而引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爱好和兴趣。6、欣赏法:教学中,通过听觉、视觉及想象、联想,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即兴创作发挥,提升到开启创新思维的高度。7、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

7、视听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反应等能力。8、归纳法:通过例举所学内容,启发归纳、总结等,引导学生用各种音乐形式展示自己的收获,用形象的语言谈自己学习音乐所得等。此外,快乐游戏法、谜语竞猜法、写谱比赛法、等,都是激发学生“动”起来的好方法。四、创设情境,让学生“动”中求异苏霍林斯基说:“音乐是思维的有力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求异性是其重要特质。在音乐教育中要鼓励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音乐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音乐想象允许一定的夸大性,允许在形式上脱离真实世界。音乐家在作曲时往往冲破普通人的常规思维方式,以不同的全新的思维角度发

8、挥想象,从而创造出一曲曲惊世骇俗的音乐杰作。因此,鼓励学生在音乐想象的实现,本身就体现一种求异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采取挖掘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手段,鼓励学生求新、求异思维,以达到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1、答案求异:对于一些基本问题尽可能设计没有唯一答案,让学生们大胆设想,并其自认为合理的答案,在学生们的自编自创中不断培养训练其思维求异的习惯,引导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欣赏歌曲时,给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

9、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再如:学习嘀哩哩让学生听着音乐,开始游春,不要求每个学生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 。2、方法求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知识技能已不再是单纯模仿,应该允许学生自己做个性化的即兴创造。把个体的多样化纳入到特定艺术范畴中,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3、表现形式求异:音乐是表现的艺术,任何音乐表现形式都包含着特定的情感和思想,学生通过音乐与自我情感生活的连接和相互作用,学习用不同音乐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情感,获得创造、表现和沟通能力,当一首音乐作品可采用多种形式表现不同音乐形象、音乐情感时,往往能极大限度的发

10、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4、评价求异:全面学习新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多元分层的教学评价体系,努力引导学生客观地评介自己和评价他人。五、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动”中求美音乐教育属于美育的范畴,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是其终极目的。在音乐教育教学中,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场地和硬件设施,更要创设优雅的教学软环境。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音乐教学。1、课堂结构合理:布局合理的课堂教学,不仅给学生带来求知的乐趣和享受,而且对教学本身有着巨大的感染和熏陶作用。课堂内容结构要注意雅与俗、疏与密、断与续、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等方面的关系,让课堂教学“动”而不乱, “静”而

11、不呆, “静”中求“动” , “动”中有“静” ,交替进行,相互调节。2、课堂教学氛围美:音乐课堂的氛围美应该:活跃而不失之零乱,安静而不失之呆板,紧张而不失之抑闷,愉快而不失之松散。例如:通过多媒体营造一个与音乐情绪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根据音乐情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做伙伴扮演角色,随着音乐“动”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语言表现能力。而在学习蜗牛与黄鹂时,让学生讨论选择歌名,学生在讨论中,结合歌曲的情绪,发现小黄鹂“叫声” 。想象一下,除了小黄鹂,到了春天还有什么别的小鸟吗?春天你能看到什么? 3、教学语言美:教师以其清晰、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往往能引起同学们的喜爱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因此,教师语言准确简洁、精炼易懂、生动形象,学生才能聚精会神、乐此不疲。总之,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与创造美,让学生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