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03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新课程中的运用扬中市西来中学 杨 勇接受式学习和发现式学习这两种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彼此是相辅 相成的,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只不过,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接受式的学习, 使学生往往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课程标准 提出了“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的观点,这是符合学 生的学习需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自主学习、合作 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 我,明了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意义;

2、帮助 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 进行评价。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教版的实施过程 中,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课程标准中新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 发现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学习。1激活学习所必须的先前经验,通过梳理、归纳,使学生对知识从感 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初三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时,只掌握到一些零碎的知识,还没有形 成一定的知识系统。随着学习的逐步推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 知识,进行梳理,形成系统,使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系统。例如,在第 2 章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 验”的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先前学过的实

3、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学生 回答出两种制氧气的方法: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制氧气和用二氧化锰催化 过氧化氢制氧气。接着让学生回忆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学生很 快就可以回答出来。前面两个都是基础性的问题,学生通过回忆就能把旧 的知识重现出来。当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后,教师才问:高锰酸钾制氧 气的发生装置是否也适合于用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这个问题 的提出就比前面两个问题提高了一个层次,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才能回答。 教师再问:为什么不能用于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制氧气呢?怎样才能把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改成适用于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装置呢?为什么要这 样改?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样学生就掌

4、握了制氧气的两种 方法所用的不同的发生装置,但这时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只停留在感性的认 识上,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因此, 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掌握了制氧气的两套发生装置的基础上归纳出 气体发生装置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这样,通过重现已有的知识,再创设 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这比把旧知识简单重现,把新知识硬塞给学生的做法效果更为明显。2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对教学过程的预设性,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被控制 在预设的程序中。这种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思维是开放 的,具有不可低估的创造性,教师的职责是要把学生这种创

5、造性最大限度 的发掘出来,而不是去操纵学生的行为,控制学生的思维。 (1)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好奇心转 化成强烈的求知欲,进而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的动力。例如:在“二 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我 不是直接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设计了一组对比实验:1、碳酸钠和稀盐 酸反应;2、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3、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学生通过这 组对比实验,比较三个实验的现象后决定用哪一种方法作为实验室制二氧 化碳的方法。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认为碳酸钠和稀盐酸 反应速度快,用这种方法合适;

6、有的认为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反应速度适 中,用这种方法较好。基本上没有学生认为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因为 他们一致认为这种方法反应速度太慢而且很快反应就停止了。学生各抒己 见,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就更强烈了。这时教师再作引导:我们在实验室 里制出的二氧化碳还要收集起来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两种方法都可以 生成二氧化碳,哪种方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使用呢?问题一下就明朗了:碳 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度太快,不便于收集,所以应该选用 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二氧化碳。又如:在第三单元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在导出“微粒是不断运动 的”这一性质时,设计一个探究实验:用两个小烧杯分别装入蒸馏水,再分 别滴入

7、酚酞试液,用一个大烧杯把其中一个小烧杯(A)和一瓶浓氨水罩 住,在另一个小烧杯(B)放在大烧杯外面,观察现象。学生在做这个实 验时,都感到很好奇:前面学习的物质的变化一般都是不同的物质混合以 后或者改变了温度等外界环境才发生的。而这个实验只是三瓶液体安静地 放在桌上,会有什么变化呢?很快“奇迹”就发生了,小烧杯(A)中的液 体逐渐变成了红色,整个课堂气氛一下子沸腾起来了,通过教师的点拨, 学生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种看不到的微粒在运动的结果,使到两种物质接 触,发生了化学变化。(2)鼓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体验成功的经验,激发学习的 兴趣和自信心当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被激活了以后,他们的学

8、习积极性处于高 峰状态,继续提出更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创造性 发挥出来。因此,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得出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后, 继而提出“你能当一个小设计师,根据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设计出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吗?”学生们都表现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这时教师再次 强调决定气体发生装置的因素,联系制二氧化碳的原理,然后让学生以小 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活动,最后把他们的设计展示出来,并让学生介绍他们 的设计意图和他们所设计的装置的优点。教师对学生的设计都给以点评, 充分肯定其设计中的优点。“好几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这样写道:这节化 学课是我读书以来最兴奋的一节课,我可以把自认为最有创

9、意的想法展示 给同学和老师看”。可见学生在完成一个富有挑战性的任务后,他们的心情 是多么愉快和激动,这正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的教学理念:“让每一 个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积极 探究化学变化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在自己 的设计成果得到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后,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加强了, 为今后主动学习化学又迈进了成功的一步。 在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课中,学生探究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以及 装置后,对探究结果是否可行还有疑惑。我让学生亲自把理论知识运用到 实际操作中,制取出气体

10、并用澄清的石灰水来检验,根据学生观察到的现 象马上就可以判断自己的探究结果是可行的。有一个学生在课后的日记中 这样写到:“当看到自己制取到二氧化碳后,我真想大喊一声我成功了! 我可以自己找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还可以自己当设计师设计制 取气体的装置,我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哦。”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所带来的 喜悦后,自我体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着 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3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知识运用中深化认识。例如,如果学生只掌握了某种气体的制取方法和有关装置的设计,那 他们的知识结构还只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因此,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实 验后,还要适当拓展学生的

11、知识领域,让学生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其 他气体的制取上,一方面可以巩固刚学到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学以 致用,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为此,我在课后补充了一道:在通常状况 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 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制取氢气,请你根据已学过的知识设计一套制取氢气 的装置。通过练习,学生对本课题的知识就掌握得更牢固,思维也更开阔。又如:学生在第 2 章里“水的净化”学习时,通过课堂上的实验探究, 学习了一般的净化水的方法,然后参观自来水厂,结合长江污染的情况, 尝试设计净化方案,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能够使学生意识到 化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又能够使学生通过实践对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解 得更加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