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蜡烛》学案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7906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蜡烛》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3《蜡烛》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3《蜡烛》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3《蜡烛》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3《蜡烛》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蜡烛》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护国中学护国中学 20122012 年初二语文导学案年初二语文导学案 编制编制 李德楷李德楷 备课组长备课组长 卢小玲卢小玲 年级组长年级组长 游安素游安素蜡烛蜡烛教案教案教学目的:教学目的: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2、了解作者,掌握通讯的特点;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通过分析人物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课时安排:课时安排: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内容导航内容导航】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第三课蜡烛。你们应该都用过蜡烛吧,那我考考你们:我们经常什么时候、什么场合用到蜡烛?(提问:让学生思考后回答)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

2、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以及文体一、了解作者以及文体西蒙诺夫,前苏联作家。1934 年开始写作。1938 年毕业于高尔基文学院。1939 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曾任文学报主编、 新世界杂志编委、 文学俄罗斯报编委、苏联作协副总书记和书记处书记等职。主要作品有剧本我城一少年 、 俄罗斯人 、 俄罗斯问题 ,诗集友与敌 ,长篇小说日日夜夜 ,三部曲生者与死者等。1949 年访问中国,并于次年出版了描写中国人民进行解放战争的战斗的中国一书。其中作品我城一少年 俄罗斯人 日日

3、夜夜 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 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通讯是记叙文体的又一实用文体,包括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它和新闻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时效性) ,但报道的人和事比新闻更具体更系统,注重故事性和生动性。通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对材料进行精心的选择和合理的安排,努力写出人物的思想,突出事件的本质意义。蜡烛是一篇战地通讯。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二、整体把握,感知课文:、自由朗读:读懂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提问: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时间: 地点

4、: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 、再读全文,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请你为大家朗读一下,并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2目的寻读: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某种感情,作者往往会对有些内容反复交代和描写。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理解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3、通过这么反复的描写,表达了老妇人对烈士的情感,可概括为“敬爱”和“哀痛”,谈谈你对此的理解?本文主题是什么?【当堂检测】1、 识记词语(正音、解词):鞠躬( ): 瓦砾( ): 地窖( ) :精疲力竭( ): 名副其实( ): 永垂不朽( ): 颤巍巍( ):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

5、、分析品味重点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2、分析人物动作描写,体味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3、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回顾内容回顾内容】一、用自己的话概括老妇人的形象。一、用自己的话概括老妇人的形象。()、()、()、(4)、【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一、揣摩语句,体味文章丰富的意蕴:1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 45 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2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

6、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3 “这一点火焰是不会熄灭的。它将永远燃着,正像一个母亲的眼泪,正像一个儿子的英勇,那样永垂不朽。 ”怎样理解这句话?4 “即使是在这个当儿,老妇人也没有说话,她不过抬起眼睛来,朝这些脱了帽的肃立着的人们看了一眼,十分庄重地对他们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围巾拉直了,颤巍巍地走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 “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为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课堂小结课堂小结】这篇

7、文章反映了二战时期法西斯阵营将人类拖入深重的苦难,反法西斯阵营的各国军民在埋葬法西斯强盗的战斗中结下了深深的情谊。在这场正义的战争中,各国人民用血肉铸成了坚固的城墙,许多感人肺腑的形象,令人难忘。“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当堂检测】文章中的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她的动作表现出来的。试揣摩倒数第四段,设想一下文段中表现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并用一二百字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