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

上传人:h****u 文档编号:4517738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文化生活客观题》教师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2011 年全国政治高考题汇编 文化生活客观题 安徽 1(7)为中国共产党建档 90 周年,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一些列活动,如举办“双百”人 物共产党员先进事迹图片展、学党史、唱红歌等,宣传和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坚持理想、无私 奉献的崇高精神。开展这些活动有助于 维护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发挥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导性作用 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A. B. C. D. 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回答 89 题。 2(8)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 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

2、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 说明 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 DB 福建 3(25)福州的三坊七巷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朵奇葩,有过“清明上河图”般的绚丽,孕育出 林则徐、严复、冰心等百余仁人名士。作为福州的城市名片,三坊七巷以其特有的魅力影响 着人们,保护三坊七巷正在进行中。保护文化遗产 A.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B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C.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D实质在于保护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4(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

3、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 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 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 5(27) “双百”人物(一百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一百位新中国成立 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 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人民,指引方向 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DCA 广东

4、 6(30)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 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 B C D 7(31)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经济强弱是动态的、可以浮动的,但是民族的文化 却是自己国家永远的一张王牌,尤其是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国。 ”这段话的合理内涵

5、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文化有顽强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不因时而变 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 A B C DBA 海南 8(14) “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 ,人们都要拜祭“公祖” ,举行“过 火山” 、 “上刀梯” 、 “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 、 “赛书法” 、 “赛技能” ,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 B C、 D 9(15)北京的“四合院” 、上海的“石库门”

6、 、广东的“围村” 、陕西的“窑洞” 、福建 的“土 楼,等民居建筑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 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 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A B C DAC 山东 10(19)2011 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 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A. B. C. D. 11(20) “好客山东贺年会”

7、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目消费。关于图 7“好客山 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民族节目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 12(21)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从文化建设的角度应当 A. 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B. 倡导和践行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C. 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D. 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缔落后文化BBA 上海 13(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 海南省儋州

8、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 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 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 A B C DB 浙江 14(31)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 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 现象表明 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D 北京 15(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

9、建 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 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16(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 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 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 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 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 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

10、持各自的民族特色DB 天津 17(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 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18(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 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 ,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 ,让两位老人 15 年收到了 15 张汇款单和 56 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 当

11、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 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C 江苏 19(20)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 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政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20(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

12、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 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 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 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 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 B. C. D.21(22)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 90 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 15000 套含有记 忆.我爱你中国 , 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 “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C.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22(23)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 实 5-10 年之后,只不过是一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 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 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A. B. C. D. CA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