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17368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59 大小:13.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9页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9页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9页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9页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活动地域格局1-3节 课件(1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地理世界地理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地理科学专业第四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局v世界种族、民族、宗教、国家v世界人口及城市化v世界经济活动的空间差异v世界经济活动的地域格局第一节世界种族、民族、宗教、国家v种族主要是指在生理上和体态外貌上具有共同生物学和遗传学特征的人的群体。 种族是人类的自然属性。v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鼻形、面部轮郭、身高等人体表面的一些性状,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 v20世纪最常见的分法是由美国人类学家Carleton S. Coon提出的:刚果人种,即黑色人种;高加索人种,即白色人种 ;蒙古人种,即黄色人种;澳大利亚人种

2、,即棕色人种 。一、世界种族1 . 蒙古种族 也称黄种人v 体征上:皮肤呈黄色(或黄白、黄褐色)、毛发黑且直、眼睛颜色较深并有“内眦褶”、面部扁平、颧骨较高、嘴唇厚度适中、鼻型高宽适中。v 分布上:主要有两个分支,一为亚洲分支,集中分布于亚洲大陆,是蒙古人种的主要部分;另一支是分布在北美和南美的印第安人,他们是早年从亚洲大陆越过白令海峡移入美洲的。太平洋一些岛屿上的居民也属于这一人种的范围。印第安人亚洲人穿越白令 海峡到达美洲线 路图2. 欧罗巴种族又称白种人,也称欧亚人种或高加索人种v 体征:柔软的直发或浓发,发达的体毛和胡须,褐、灰或蓝色的眼睛,高鼻梁,唇不向前突,口宽度小,唇薄。v 白种

3、人的差别比较大,比如肤色,欧洲人的肤色很浅,而阿拉伯人、印度人肤色较深。v 分布: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以及亚洲南部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等地区;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南美洲及南非等地区分布有白种人移民的后裔。3. 尼格罗种族也称黑种人v 其最显著的体质形态特征是皮肤呈黑色或深棕色,头发为黑色卷发,鼻梁宽扁、嘴唇厚而突出。v 广泛分布于低纬的非洲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以南地区。4. 棕色人种或马来波利尼西亚人种v 与尼格罗种族近似,肤色黑、头发黑卷,鼻宽唇阔。v 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太平洋中的若干岛屿及亚洲东 南部的一些黑色人种,为此,也称“赤道人种”。资料v人的肤色

4、,与多种因素有关,如皮肤的折光性、毛细血管的分布 、血液流量等,但主要取决于皮肤内的色素物质。色素分布愈多愈密 ,人体肤色就会愈深愈重。不同肤色人种的色素细胞量是不同的,在 每1平方毫米内,白色人种的色素细胞约在1000个以下,黄色人种在 1300个左右,而黑色人种则超过了1400个。 v人体肤色是受遗传物质控制的,有稳定的遗传基础。目前已经弄 清了色素产生的生化过程。色素的形成主要是与一种蛋白类的酶有关 ,这种酶称作酪氨酶,在它的作用下,可使细胞内的酪氨酸转化为色 素构成物。如果缺少了这种酶,就会使色素细胞失去功能,不能产生 色素物质。 v色素参与皮肤的保护皮肤的屏蔽功能。它可以防止过多的阳

5、 光紫外线对机体的损伤,以及过多的红外线热辐射到达机体深部。在 阳光强烈的热带地区,色素浓重的黑人就比色素稀少的白人有更大的 适应力;在炽烈的光热辐射下,白人会有较高的皮癌发生率。相反, 如果在寒冷的地球北部地区,深肤色反而成为不利因素,有关材料证 明,在朝鲜战场上,黑人比白人更易冻伤。资料卡寻找人类起源计划v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和IBM联手,一起启动了一个历时5年的“寻找人 类起源计划” 其目的是描制人类迁徙的路线图。来自美国、中国、巴西、南非、英国、法国、俄罗斯、黎巴嫩、印度和澳大利亚的人类遗传学 家参与这次活动。v参与“寻找人类起源计划”的科学家解释,来自原著人的血型样本是 判定其是否是古代

6、迁徙人们的主要指示,这些血样中的DNA包含有经过 几百代人都不会改变的基因标示线粒体,它存在于细胞质中,自己 有DNA(脱氧核糖核酸),能够独立复制,代代相传,是一种很好的遗传标记。v为期五年的“人类种族迁徙历史探索计划”在全世界建立有10个中心 ,共采集约10万个原著人DNA样本,运用最先进的实验室和计算机来分 析DNA从而来描绘人类是怎样迁徙的。这个项目采用的研究手段是分子生物学技术。v似乎暗示了“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这一观点已成定论,该计划再次在考古学界引起轩然大波。资料:种族迁徙v关于人种迁徙的起源地,遗传学家与考古学家有截然不同的观点。v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教授阿兰坦普雷顿在对不同人群基

7、因进行分析后称,人类并不是同时从不同的地方发源,而是起源于非洲,然后迁移到各地,但是他们并没有代替各地存在的各种早期人类,他们与当地的早期人类混合,形成了不同的人群。v坦普雷顿认为,早期人类历史上有2次大规模的迁徙,第一次发生在距今42万年至84万年之间,第二次发生在距今8万至15万年之间。v吴新智院士认为,大约200万年前远古人类走出非洲的观点,基本上没有太多争议,但认为1015万年前的现代人起源非洲一说争议还很大,远没有形成定论。v高星研究员说“考古学的证据还不足以支持现代人起源于非洲这一论点。就以中国获得的材料来看,从200万年前直到1万年前,都有石器文化遗存下来,从文化、行为、技术的角

8、度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是一种连续状态的本土演化。而如果非洲人进入而取代本土人,则必将出现原先文化的中断、突变现象,但我们看到 的却是从早期到晚期一脉相承的文化。”非洲是卑格米人二、世界民族民族是种族分布地域的文化分化。是人类的社会文化属性。1. 民族定义v指的是特定地域内生活着的,拥有共同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传统的,由同族意识连接起来的个体的总和。 v常被引用的斯大林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v任何一个地域共同体,只要其成员意识到自己是该共同体的成员,并希望保持对其的认同,就是一个民族。v由一般

9、表现为共同语言、宗教、习俗等等的假设的血缘纽带联结起来的人群 v统一在一个单一的独立政府之下的一国居民之总体,即国家。v孙中山定义:第一血统、第二生活、第三语言、第四宗教、第五风俗习惯。2. 民族数量、分布和类型v 数量:共有民族2000多个;v 人口超过10万的民族550多个;v 超过1亿的民族7个汉族、斯坦族、美利坚族、俄罗斯族、孟加拉族、大和民族、巴西族;v 各洲差异大欧洲大约70多个,但各民族人口数量均已达到一定 的规模;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的民族数量 ,粗略估计大约分别在200300多个之间;亚洲面积广,人口多,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差异较大, 共有民族 1000多个,约占世界民族总数的一

10、半左右。v强化因素:长期稳定的区域(空间范围;空间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等)、 与其它区域的相对隔离(地形、经济发展水 平、文化、国界)v思考:弱化民族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当今民族发展将向何方?分布特征:(与民族形成因素相关)v 分布集中,其界线大体与国界相吻合(如欧洲与美洲的某些国家的建立与民族的形成几乎是同时的);v 有的民族虽分布较集中,但却因历史原因(如民族扩张、殖民统治、大国干涉等),被分割在不同的国家(如,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西方主持下把库尔德斯坦的领土分割给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国 ,但库尔德人从不承认这种 政治分割,他们在分属不同国家的库尔德斯

11、坦地区之间“来去自由”)。类型 :v 单一民族的国家;v 两大民族并立的国家;卢旺达主要由胡图族、图西族组成塞浦路斯由希腊族和土耳其族构成加拿大以英裔和法裔为主构成v 多民族国家。3. 民族的迁徙、同化与融合民族迁徙与民族同化:v 民族迁徙指民族地域扩张及其伴随的民族人口迁移;民族同化指某些受其它民族文化的长期影响逐渐失去本民族特 性的现象。v 如:公元2世纪时,罗马帝国版图南达整个地中海沿岸,向北深入到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以及大不列颠岛,在这片 广阔的地域上生活着克尔特人、伊比利亚人、伊利里亚人、 希腊人及其他民族。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版图内除 希腊人以外的许多民族中广泛地被采用,与此同

12、时,这些民 族也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罗马文明。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罗 曼语族(拉丁语族)的各种语言。v 当今,民族人口迁移是民族文化传播与同化的重要因 素(联合国2002年国际移民报告说,全球人口中有3%现在生活在出生国之外;一些发达地区近1/10的人口是移民,当地的人口增长中2/3来自移民。联合国人口司官员认为,移民是决策者在21世纪必须面对的一个议题)。民族融合与全球化:v 民族融合是民族同化的结果,其标志是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如,美利坚民族、巴西民族、中华民族等。新中 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的民族名称竟然多达400多个,仅云南一个省就有260多个。v 反例加拿大当局总试图以英格兰文化同化法裔居民及

13、其他民族,但是这效果并不理想,反倒造成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对立。v全球化,从狭义上看,全球化是指从孤立的地域国家 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从广义上讲,则是指全球经济、文 化交流日益发展情况下的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合作、互动 愈益加深,使得具有共性的文化样式逐渐普及推广成为全 球通行标准的状态和趋势。v(其他观点全球化就是西化,就是美国化)v全球化具体表现在世界经济活动的跨国化和相互依赖 的日益加深,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全球化、社会全球化、 科技全球化、文化全球化、军事全球化、信息全球化、教 育全球化等。v请问自己:全球化了我在哪里?全球化了我应该做什么?三、世界宗教v宗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最大的特

14、点是相信现实世界之外还存在一个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秘境界和力量,这个力量主宰着自然和社会。v宗教向来在国际政治、世界和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关系、法律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v从罗马教会发动的8次十字军东征,到现代政治家试图把“政治神学化”,寻求宗教势力对其政党的支持和帮助,如“天赋人权”;v各种民族冲突,如阿以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 ;v美国文化可以概括为以基督新教天主教犹太教三位一体的基督宗教为主流的文化体制,没有宗教信仰的多元化就失去了美国文化赖以存在的根基。在美国人判断人格的价值尺度中,宗教因素具有重要地位。美国国会议员的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对美国立法的影响和作用就显得非

15、常重要。 v在世界60多亿人口中,信奉各种宗教的人有近50亿,占世界总人口的81。了解世界宗教问题的基本知识,对我们理解国家的战略思维和决策极为重要。1.民族宗教v 数千年以前,原始宗教就存在于各个原始部落中。如古希腊的拜物教;中国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等。在自然封闭或落后地区至今仍保留着这类宗教信仰。v 随着原始部落向国家发展,信徒逐渐信奉同一神灵,宗教也从原始宗教形式转向古代宗教民族宗教或地区性宗教。如犹太教、印度教、拜火教、道教、儒教、神道教等。v儒教不是对人格神的信仰,而是一种文化信仰。这里 的“教”是通过教育而潜移默化的意思,简称为“教化”。它的经典是四书六经;它以天地祖先作为祭祀的对

16、象;主要是对文庙(孔子庙)和家庙的祭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传承华夏文化的孔子表示敬意,对我们的祖先表示敬意;儒教所教给人的是做人和做事的原则。儒教没有教主,只有老师,最高的就是先师孔子。宣教地点是家庭、学校、社会讲学或书院。儒教要解决的问题,是心灵归宿问题,文化信仰问题,人生修养问题,从政治国的原则问题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基督教世界第一大宗教,信徒最多,2004年止,基督教信徒有 20亿人。基督教又分为三大教派。v 天主教主要分布在南欧、拉丁美洲。天主教占主导的国家:意大利,法国,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 立陶宛,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葡萄牙,列支 敦士登,摩纳哥,圣马力诺,马耳他,安道尔。美国天主教徒人口比例为35%,澳大利亚为28%左右。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