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7172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浅析民营企业面向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属于个体私营企业的体制范畴,因此,民营企业的兴起,得益于我国改革开放基本 国策的实施,党的十五大进一步确立了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把民营经济由作为公有 制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提升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纪念馆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表明了 我国民营经济经过改革开党二十年的不断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形成越来越强的经 济势力,在我国的过名经济宏观格局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随着新的一个世纪的到 来,知识经济已然成为全球不可制的发展潮流,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也使得经 济发展的传统模式遭遇愈来愈严峻的挑

2、战,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作为在市场机制下通 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努力摸索刚刚炼就一身适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基本本领的民营企业, 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在新一轮的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我 国最终实现经济的振兴和全面繁荣作出举足轻重的贡献,应该是每一个民营企业管理者在 定位企业的发展战略中最应高度关注的课题,从才长远看,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 入一个新的实际的时候,面对令人眼花缭乱,变幻莫测的经济全球化景象的最终目标,尤 其显得意义深远而重大,再次,本篇将分为四个部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展开描 述: 一、私营企业在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的发展沿革及应有的地位评价 中国非公有

3、制进经过二十年的不断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份 额也越来越大,尤其是民因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中的绝对主力,更是发挥的其不可低估 的作用。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初的 1978 年,民营经济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份额为 0.7%,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但在二十年后的 1998 年,民营企业已经靠自己的实力和对我 国社会主义市场进的完善及经济建设的发展作出无可替代的贡献,因此民营企业在我国的 市场经济结构占有重要的一席之自然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这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基本国 策的必然结果。据有关数据统计,截至 1998 年底,我国私营从业者为 7800 余万人,占全 国从业人员的近 12%,实

4、现总产值 11800 亿元,占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的近 12%,消费品零 售总额近 13000 亿元,占社会总销售额的 44%,实现税收 700 多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 近 10%,目前,我国私营企业达到 100 多万户,个体工商户 3000 万户左右,私营经济积 累注册资本达到 13000 多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有 10000 亿元,因此毫不夸张地说以民营 企业为代表的私营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近年国企 面临困境,为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问题,民营企业 成为安置事业人员的重要途径,有近 600 万下岗职工被私营企业所吸纳,极大地帮助

5、了国 企下岗职工失业的严重问题,支持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常实施并促进了国民经济的 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私营企业对我过 GNP 增加额的贡献连续达到 60%以上,而其融资的 比例仅仅占到全社会融资总额的 30%,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感受到私营经济在改 革开放的二十年来所蕴藏的巨大生命力,通过私营企业的不断成长壮大,我们充分的理由 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近一不发展,民营经济也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我国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迅速摆脱经济水平落后的现实需要, 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就是要按市场规律发展经济,合理配置资源,使得投入产出实现最 优,面向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要全面振

6、兴,能否利用私营经济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关系 到国计名胜的重大战略问题,我们不能像在改革之初那样,将发展私营经济看成经济落后 地区和某些行业的需要,而是要充分认识到私营经济在机制上的突出优势,利用其市场适 应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强的特点,认识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国情,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吸收大量劳动力资源的特长,从劳动力于最简单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开始,进行原 始积累,开发各种资源,加快全社会资本的积累,提高过名经济总体效益,从这一点出发, 我们就不会将私情经济同公有经济截然分开,而是的出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互 动关系的结论,无论从我国以有的三十多家私营性质的企业成为上市公司,尤其是在近

7、两 年来以北京、深圳为代表的民营高科技公司的迅猛发展,还是越来越多颇具规模的私营企 业开始步入股份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之路,我们有理由认为民营经济将发展成为我国有光 明前景的所有制形式,这是民营企业坚信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会取得更大成就的前 提下定位自身发展战略的基石,也是应予以自身在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所占有不可动摇地 位的正确评价。 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及某些理论上的认识误区制约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来自于国家在制定有关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政策上的不完 善和民营企业内部自身与生俱来及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若干缺陷两大方面的因素,从国 家的宏观政策面上来看,虽然国家已将私营经济作为我所有制

8、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 确认,并在十几个省市陆续出台许多鼓励、引导、扶持于保护其发展的政策文件和法规条 例,但是私营经济至今在具体法律上仍没有明确其地位,因而无法受到良好的法律保护, 目前,私企发展在宏观上面若干障碍,一是认识上、观念上政府需进一步端正对非公经济 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再把踏看成是对国有企业的拾遗补缺,政府需要重新评估其对整个国 民经济的贡献和影响,应该看到 回顾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当程序 上是得益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国家不仅实现了增加税收,扩大就业这样的经济功能,更为 重要的是催化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不仅实现了增加税收,扩大就业这样的经济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

9、催化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有利于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有利于人们更新观 念,更加自觉的适应市场经济,因此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不权益之计,而事关经济全局 和长远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二是规范法规政策与完善法制环境,放开民营企业在参与国际 市场竞争,国内市场准入及融资方面存在的而已写明显的体制性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的市 场环境,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利益,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平等,切实消除行政管理中存 在的歧视现象,致使企业遭受不平等的待遇,为此,首先在加入民国际市场竞争方面,应 扩大民营企业的进出口权并享受同外资企业同等国民待遇,减轻税赋,鼓励民营企业不断 提高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其次,在市场准入方面,应拓

10、宽其经营范围解除包括在基础 设施领域及公共服务领域内的严格限制,以便能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扩大市场,实现扩 大就业的目标,尤其是从事高科技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工程等领域的民营企业更需要进 一步的给于优惠政策,以利于其早日孵化成长,成为我国促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源 泉和动力,再次,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应允许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的战略 重组,与国有、集体企业参股,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可取得企业的控股权,群许符合 条件的民营企业改制成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且使其成为上市公司,最后,国家要大力改善私 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在融资成册上应和别的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在立法上切实保障对民 企实施统一的

11、信用评估标准和贷款发放条件,成立相应担保机构,提供全方位的融资服务, 消除国有商业银行与非国有企业存在着的制度上、观念上的不对称,改变银行对民营企业 的传统歧视意识,这一点对于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壮大显得有为重要,因为没有资金的 支持,科技成果就无法转化成商品,阻碍了科技产品的商品化、产业化进程,致使生产规 模维持在低水平,这不仅与国家科教兴国在新世纪大力发展高新科技技术产业的基本国策 背道而驰,而且在客观上扼杀了民营科技企业的生存发展,这对于国家顺应知识经济的发 展潮流,迎头赶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从民营企业自身的管理结构特征和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看,其内部的缺陷夜严重制约

12、本 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小农经济逐步萌芽发展起来的,因此其本身就带者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缺点,这既是我国农村教育程度普遍地下,致使民营企 业的大部分管理者挂念陈旧,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快速和主动的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历年 有关,同时又与在我国沿袭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在民营企业管理者的身上根深蒂固,难 以动摇有关,此突出的表现便是家族化管理和独裁决策,这两大缺陷归结为一句话便是民 气管理者头脑中的小农意识,这种小农仪式渗透在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进一步的 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并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初期客观上存在 市场不成熟,许多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还

13、没有放开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这其中 必有一些市场空白,许多民营企业抓住了这个机遇,使企业的财力实现了扩张,有些企业 积累相当雄厚的资金实力,但这对于还未深入了解管理企业的理论方法,建立科学的企业 发展机制的民营企业管理者来说,由此衍生而来的只能是心浮气燥,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形 成误导,错误的以为企业有了他便无所不能,没了他便一事无成;其二,民营企业靠机制 和政策上的漏洞相对容易完成原始资本的积累,从而导致管理者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 不是考虑改善产品、结构和机制,而是热忠于寻找捷径投机取巧,有的甚至不昔上市企业 信誉经营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又快速、盲目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快速扩张,由于缺

14、 乏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更没有一套系统的近期、远期规划,加之粗放和原始化的管理, 进行家族化的指挥,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最终一蹶不振走向衰落,更有一些企业 在顷刻之间遭到毁灭的命运,其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知识经济的渐渐成为 促进经济发展的主流,民营企业在适应高度市场化和网络、信息为的知识经济催化的产业 革命方面,显得无能为力或手足无措,从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潮流这个层面上考虑,民 营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其四;民营企业的创业机制决定了其管理者变是经营 者,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企业结

15、构特征,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便于控制和提高 效率,但当企业规模壮大后,其管理者变很难超越自我和约束自我,致使企业无法保持旺 盛的生命乃至走向四忙;其五;名应企业在原始资本积累的相当丰厚由此步入家族化的过 程中,仍然实行一元化的投资结构,表现出同国有企业毫无二致,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 自身的活力,为自身的体制创新带来巨大障碍,总之,民营企业在步入新世纪,面对崭新 的市场竞争格局,由于众多管理者的素质尚不足以充分把握经济全球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 的深远意义,市场的预测和运作能力底下,管理方式和经营体系仍相对落后对大多数民营 企业来说,以上各方面的消极因素及产生的后果。绝非危言耸听,而且也绝不仅仅是制约

16、 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而是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命题。在探讨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涉及到的国家宏观政策和民营企业内部自身缺陷两方 面的瓶颈时,有必要澄清一些关于民营企业理论的错误看法,其中比较流行的理论是关于 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理论,将民营企业的家族化看成是阻碍民营企业的发展的最大桎梏之一, 这种论断完全是错误的,因为家族化企业和家族化管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若将二者 混为一谈从而对民营企业的家族化产生片面认识最终导致对其中政策法规或行政管理上的 过渡月素,其结果非常不利于调动民营企业发展扩张的积极性,使其健康发展。事实上, 家族化企业并不等同于落后、保守,没有发展动力,通常我们所讲的家族企业的弊病应该 属于当她走向集约化后未进行专业化管理,进行管理观念的变革,创新管理机构诸方面的 因素,而当家族企业处于小规模,从事单一产品生产的时候,管理者大权在握,独断决策, 集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于一身,是和家族结构特点及运作方式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对于家族企业在创始阶段是有力的,而当家族企业规模扩张,实力壮大之后,如不摒弃家 族式的管理,则其将不可置疑的走向衰亡并断送其家族化之路。在西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