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15324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78p(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监管四部曲之二监管四部曲之二-充足拨备充足拨备监管四部曲监管四部曲监管工作的重点监管工作的重点, ,规制导向监管的核心规制导向监管的核心 准确分类和充足拨备是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基础准确分类和充足拨备是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基础1. 1.准确分类 ( (原则原则) )2. 2.充充足拨备( (指引指引) )3. 3.做实利润4. 4.资本充足率达标 (办法)2引子:一份年报引发的争议主要内容12政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3国际会计准则计提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计提方法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发展4中国银行业会计制度改革历程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9932001)n1992年,财政部颁布了企业 会计准则,随后会同人民

2、银 行颁布了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1993年版本)n1993年以后,财政部陆续颁布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等16项具体准则,并制定了 商业银行相关核算要求,如调 整贷款利息收入确认方法等n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执行金融 企业会计制度(1993年版本 )及相关财务会计规定;上市 银行主要执行金融企业会计 制度(1993年版本)、具体 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新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022006)新企业会计准则 (2007 )n2001年,财政部发布金融企 业会计制度(2001年版本) ,自2002年1月1日起在上市的 金融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其他 股份制金融企业执行n2005年,财政部制定金融工 具确认和

3、计量暂行规定,自 2006年1月1日起在上市银行和 拟上市银行范围内执行n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中行 、工行、建行、交行)和国内 上市银行执行金融企业会计 制度(2001年版本)、具体 会计准则及相关财务会计规定n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 了由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 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新 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 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 施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 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不再执行n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标志 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 告准则之间实现了实质性趋同n自2007年1月1日起,上市银行 (包括已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 )将统一执行新会计准则5表1:贷款准

4、备金政策演变表1988年以前的各银行都不计提呆账准备金,从1988年起,按不同 行业、不同性质计 提不超过0.2%呆账准备金从1993年起,统一按年初贷款余额的0.6%全额提取,1994年开始每年增 加1个千分点,直至历年结转的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贷款余额的1% 为止,从达到1%的年度起,改按年初贷款余额的1%实行差额提取。 从1998年1月1日起,改按本年末贷款余额1%的差额提取现行的与风险大小挂钩的贷款损失准备提取政策6贷款准备金政策的演变三个历史阶段三个历史阶段?02-98-01-19887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一)财政部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央行2002

5、年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二)财政部2005年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三)财政部2005年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财政部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22号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四)国家税务局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8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一)财政部2001年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商业银行应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 、足额计提专项准备金,也可从税后利润中计 提一定比例的一般准备。93制度与01制度的比较 按照93制度,银行不需要为不良贷 款提取足够的损失准备,因此,它们的利润 计算有很大的随意性; 根据01年制度,银行

6、必须为不良贷 款提取足够的损失准备,如果损失准备不足 ,就必须冲减相应的利润乃至资本金。93制度转变为01制度的影响01制度与IFRS规定的比较贷款准备金政策的发展9央行2002年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三类准备(一般、专项、特种) n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不低于年末贷款余 额的1% n专项贷款损失准备 n根据五级分类结果,按每笔贷款损失 程度计提的用于弥补专项损失的准备 n关注类提取2%、次级25%、可疑50%、 损失100% n次级和可疑的损失准备的计提比例可 上下浮动20% n以贷款分类为基础,建立审慎的贷款 损失准备制度 n特种准备由银行根据不同类别(如国别 、行业)贷款的特殊风险情况、

7、风险损失概率 及历史经验,自行确定按季计提比例 。10央行2002年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五家境内上市银行的拨备情况计提范围计提范围计提比例计提比例计提方法计提方法押品处理押品处理11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二)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 财金200549号 重新界定呆账准备、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规定:n呆账准备包括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 n其中一般准备是针对全部风险资产从净利润中提取,属于所 有者权益;并将一般准备的计提标准从原来的不低于期末贷款余额 的1%调整为不低于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n资产减值准备则在税前提取,包括贷款损失准

8、备(可参照贷款 五级分类计提比例)、坏账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对贷款损失准备、坏账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和计提方法 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首次在制度上对除贷款以外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做详细的规定。进一步规范一般准备和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包括提取、转回、收 回已核资产损失时的会计处理方法等。12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三)-财政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试行)2005年月 财会 号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 基本采纳了 IAS39 “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的相关内容不再区分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根据减值程度确定准备金金额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包括:持有至到期、贷款和应收款项 、可供出售

9、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方法包括个别和组合计提两种,由银行自行确 定与现行制度的主要区别:交易性资产不提减值准备只有在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的客观证据时才计提准备不是分类按比例计提,而是以每笔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基础对尚未识别的风险不计提准备13现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四)国家税务局金融企业呆账损失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本年末允许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余额的1%上年 末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余额金融企业发生的呆账损失,按规定报经税务机关 审核确认后,应先冲抵已在税前扣除(按1%比例计提)的 呆账准备,不足冲抵的部分可据实税前扣除。14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

10、 (2004.3)第二十一条 两家试点银行2005年底不良贷款拨备覆 盖率,中国银行应达到60,建设银行应达到80;2007 年底应继续有所增长。中行 建行 工行拨备覆盖率 2005年 80.55% 66.80% 70.56%2006年 91.43% 82.24% 54.20%不良贷款率 2006年 4.04% 3.29% 3.79%银监会关于准备金的有关要求:拨备覆盖率如何分析?15拨备覆盖率分析50%7.69%26.38%43.6%案例:工商银行案例:工商银行162006年 年报招行 135.61%华夏84%浦发 151.46%民生 115%深发48%兴业 126.02%拨备覆盖率上市中小

11、股份制银行数据的可比性拨备覆盖率低的声誉风险17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 第十三条 风险抵补类指标衡量商业银行抵补风险损失的能力 ,包括盈利能力、准备金充足程度和资本充足程度三个方 面。准备金充足程度指标包括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和贷款 损失准备充足率。 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为一级指标,为信用风险资 产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 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为贷款实际计提准备与应提 准备之比,不应低于100,属二级指标。18准备金充足率我国主要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余额3257亿元 专项准备金缺口4547亿元 专项准备金充足率41.73 国有商业银行 一般准备

12、金余额533亿元,专项准备金2388亿元 专项准备金缺口4827亿元 专项准备金充足率达到33.10% 12月末,仅有农行还存在专项准备金缺口5603亿元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贷款损失一般准备金余额220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已提取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869亿元,按五级分类 结果应 提取588亿元 股份制银行专项准备金充足率达到147.73%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的专项准备金充足率均超过200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超过30019主要内容12政策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3国际会计准则计提方法国际会计准则计提方法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演变发展20国际会计准则 ISA39强调的资产减值是 指由过去发生的损失事件

13、 等客观证据显示的未来现 金流损失,并且这种损失 可有效估计。银行贷款损失准备 的国际规则新巴塞尔协议 商业银行应提取充 足的贷款损失准备 和资本分别抵御预 期损失和非预期损 失。2005 欧盟、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 21ISA39通过确认损失模型计 量贷款损失度, 不分一般、 专项和特别准备。人行0298指引一般准备是根据全部 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 计提的、用于弥补尚 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 的准备; 一般准备年末余额应 不低于年末贷款余额 的1%。 银行提取的一般准备 ,纳入银行附属资本 。财金200549号 呆账准备包括一般准 备和相关资产减值准 备。金融企业应当于 每年年度终了根据承 担风

14、险和损失的资产 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 一般准备。一般准备 的计提比例原则上一 般准备余额不低于风 险资产期末余额的1% 。财金200590号 一般准备余额不低于 风险资产期末余额的 1%,已经考虑了一般 准备一次性到位的困 难,因此一般准备 2005年无法到位的, 可以分年到位。为防 范不可识别风险,金 融机构应在3年左右 提足一般准备,最长 不得超过5年。关于一般准备“如果正常类贷款有风险,也可计提专项准备。” “金融企业以前对 正常贷款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是根据其风险状况在成本中列支的 专项准备,不具有一般准备的性质。”(财金200590号)22一般准备与资本监管-我会的监管规定 商业银行资本

15、充足率管理办法(银监会主席令2004年第2 号)一般准备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按巴塞尔协议的有关原 则,纳入银行附属资本附属资本包括重估储备、一般准备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资本充足率计算中有 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办发2005249号各行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管理办 法的通知(财金200549号)提取的一般准备计入核心资本部分银行将专项准备中按贷款余额1%计算的部分列为“一般准备”,作 为附属资本。考虑到我国金融企业的承受能力,CBRC目前默认这一做法。 但是,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般准备。从监管角度而言,商业银行在提足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的基础是再提取 一般准备,只要是用于弥补尚未识别的可能性损失,不论是从净利润中 提取还是从成本中列支,均可作为资本。如果从净利润中提取,作为核 心资本;如果从成本列支,作为附属资本。23国际会计准则对贷款披露的要求投资资分类类计计量方法列报报和披露方式交易性投资资公允价值值公允价值值的变动变动 确认认在利 润润表中以公允价值计值计 量且其变变 动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