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513944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109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级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主要内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一 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体制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如何科学评价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的利弊?1、资源的合理配置及配置的方式 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人们要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获得最佳效益。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计划调节通过政府的作用,以对 客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一定的经济发展 目标为依据,自觉地对经济活动作出安排。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 等要素

2、综合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自发地作 用于经济活动。2、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利弊 能够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控制;优化资源 配置;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 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产生 供求之间的脱节;难以协调微观经济主体 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 和缺乏活力。3、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利弊 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优化配置资源;给 微观主体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 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映,协调供求 关系。 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整, 难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实现社 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一、中国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 主观条件 客观

3、条件 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2、党对建立符合中国国情 的经济体制的探索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开始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陈云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纠正“大跃进”中的错误时,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商品生产的阶段,必须有计划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3、改革开放之前,不能突破 计划经济体制框架的根本原因 将计划和市场分别看作是社会主义和资 本主义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 “左”的思想的发展。 改革开放之后,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是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期理论 探索

4、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十二大予以肯定 。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 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 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 全社会的。” 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的重大创新: 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制度属性的传统观念,将其作为

5、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强调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相结合,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本特征。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共性 资源配置方式:都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 手段; 微观层面: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 人实体; 经济活动: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 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 手段实现; 经济运行: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 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 分配方式并存。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 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 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

6、裕。 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 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 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 性调节作用。1)财政政策2)货币政策3)经济计划化4)收入政策5)产业政策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两大支柱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 收财 政 部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科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科 技、教育、环保

7、等领域技、教育、环保等领域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是社会总需求的重是社会总需求的重 要组成部分;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财政支出政府采购国家直接投资政府转移支付调整税率对付经济波动 税收政策调节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财政政策税收改变政府社会福利保险、改变政府社会福利保险、 失业补助和救济金等方面失业补助和救济金等方面 的支出总量的支出总量当经济衰退时, 政府 支出 总需求税收 就业投资当经济高涨时, 政府 支出 总需求税收 通货膨胀增加增加增加减少刺激抑制控制减少社会总需求不足小练习社会总需求过

8、度扩张性的财政政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国家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给量,从而 影响利息率的变动来间接影响总需求。 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 利息率 总需求经济萧条 扩大降低刺激经济高涨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 利息率利息率 总需求总需求缩小提高抑制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公开市场业务open-market operationsopen-market operations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 券券 微调货币供给量微调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rediscount-raterediscount-rat

9、e policy policy 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的利息率 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调节货币供给量与利息率 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 reserve rateLegal reserve rate 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 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 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政策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Legal reserve rate Lega

10、l reserve rate 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根据存款所 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必须持有的最低准备金量的比率 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防范信用危机,维持金融稳定法定准备金率为法定准备金率为10%10%每吸收100元存款,准备金 为10元,可发放贷款90元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政府债券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经济萧条购买降低降低经济高涨抛售提高提高政府债券 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小练习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社

11、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党对所有制问题认识的深化 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 必要的补充; 十三大,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 的和有益的补充; 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是 一项长期的方针; 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提出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两个毫不动摇”,“一个统一 ”。2、确立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离开了这一 点,就不是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 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离开这一点,就脱 离了初级阶段的实际,就阻碍

12、了生产力的 发展。 第三,一切符合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 有制形式,都可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服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社会主 义性质的经济,也包括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 济,对此,在认识上必须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的具体表现,是我们党对马克思社会主 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 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就认为非 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也不 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就把它排斥在基本经济制度之外。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3、1、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必须是全体或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 有生产资料,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 是平等的;二是所取得的利益必须是服务 于或服从于他们的共同需要,即收益必须 是共同占有。 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 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 成分和集体成分。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国有经济的认识: 控制的行业和领域: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自然垄断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 务、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 干企业。 对国有经济

14、进行战略性调整的原则: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国有经济应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只存在 于非竞争性领域?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 层次的问题,前者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问 题,后者是指资产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 问题。4、正确认识股份制 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 作为资本的组织形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 性; 有利于实现两权分离、实现经营机制的转 换和科学管理、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三、鼓励、支持和引导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等。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15、在社会变革中出 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 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 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2、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 提供了多种市场主体; 促进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制经济的体制创 新提供借鉴。 3、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途径 创造良好的环境:市场准入、金融环境、 法律环境、税收政策等; 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引导。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1、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基础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基础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收 入分配领域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 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4、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意义 体现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最终实现; 建立和谐的经济利益关系;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多种分配方式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