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提纲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3749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提纲(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心理学心理学讲授提纲讲授提纲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一、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与任务 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情感过程; 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 2、研究任务、研究任务:描述与测量、解释或说明、预测和控制。 二、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二、心理学的发展及其研究方法1、发展、发展:1879 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 ;发展脉络:构造主要行为主义精

2、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观察法(记录) 、实验法(控制描述) 、测验法(量表) 、产品法与个案法等。实验法:能能够较为够较为精确地确定精确地确定变变量之量之间间的因果关系的因果关系。 三、心理的实质三、心理的实质 1、心理活动是生物神经系统的突现、心理活动是生物神经系统的突现:从物种的发生史来看:腔肠类(感感应应性性)环节类(感感觉觉)脊椎类(知知觉觉、思、思维维);从个体的发展史来看:伴随其大脑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而成熟。 2、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人的心理的物质基础: 1、 神经系统:神经调节。 神经元基本单位是神神经经元元,由细细胞体、胞体、轴轴突、突、树树突突三部

3、分组成;神经元之间的联接形式叫突触突触,其以神经递质的方式传递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脊髓、脑干、小脑、大脑;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 。 2、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调节。 3、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心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 1、 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有机生命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的反应。基本类型有:非条件性反射(先天具有的、固定的神经通路) ;条件性反射(后天获得的、暂时神经联系) 。其获得的方式主要有:经经典性条件反射典性条件反射(巴甫洛夫) 、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 动动力定型力定型 当身

4、体内外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不变地重复多次后,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关系也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固定下 来,这样就形成了大脑皮层的动力定型。 2、 基本过程兴奋:是神经过程的发动或加强;2抑制:是神经过程的停止或减弱,有两种类型:非条件性抑制(先天 的):包括外抑制外抑制(额外的) 、超限抑制超限抑制(保护性抑制) ;条件性抑制: 包括消退抑制、分化抑制消退抑制、分化抑制。 3、 基本规律扩散与集中,中等强度易于集中,反之易于扩散。 相互诱导:正诱导(小孩小孩闹觉闹觉) 、负诱导(视视而不而不见见) ;同时诱导、继时诱导。第二章第二章 注意注意一、注意概述一、注意概述 1、注意:、注意:是

5、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注意的功能:、注意的功能: 1、 选择功能 2、 准备功能 3、 维持功能 4、 调节和监视功能 3、注意的生理机制及其外部表现、注意的生理机制及其外部表现 1、 生理机制:定向反射定向反射(对新异刺激物的指向和集中) 。 2、 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活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轻微而缓慢) 。 二、注意的种类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 1、 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 其特点:引起和维持均不消耗精力,但只能获得零星片段的信息。 3、 引起的条件:刺激物的特点:强度、对比关系、运动和变化、新异性; 人

6、本身的状态:需要和兴趣、情绪状态、身体状态。 2、有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 1、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须意志努力的注意。 2、 其特点:引起和维持均消耗一定的精力,只有其才能获得系统化的知识信息。 3、 引起和维持的条件:加强对活动目的、任务要求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 合理地组织活动(形式) ;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抗干扰) 。 3、有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 1、 是指有预定的目的、但无须意志努力的注意(多勃雷宁多勃雷宁) 。 2、 其特点:引起和维持均不消耗精力(对特定活动) ,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 3、 其形成途径:由直接兴趣发展而来;由间接兴趣转化而来。 三、注意的特征三、注意的特

7、征 1、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 1、 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活动上所能维持的时间的长短。 2、 注意的起伏和衰减函数:起伏起伏包括正、负两个时相:正感受性提高、增强;负 感受性下降、减弱。衰减函数衰减函数:警戒作业开始 35 分钟后迅速下降。 3、 影响因素:年龄大小;经验多寡;身心状态;行为习惯。 2、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 1、 是指同一时间内所能清晰把握对象的数量的多少。一般为 72 个组块。 2、 影响因素:知觉对象的特点(分布) ;个体的知识经验;职业训练。3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 1、 是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 2、 其实现条件: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操作

8、达到自动化水平。 3、 从严格意义上讲,注意的分配是不可能的(复合器复合器实验实验) 。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 1、 是指根据活动任务需要或要求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活动)上转移到另一个上去。 2、 转移的质量:能否顺利从事转移后的活动; 3、 分心分心:是无关刺激对当前活动的干扰,从而使注意被动离开正在注意的对象。第三章第三章 感知觉感知觉一、感觉概述一、感觉概述 1、感觉及其作用:、感觉及其作用: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号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剥剥夺夺感感觉实验觉实验”表明:没有刺激,没有感觉,人不仅不能产生新的认识,而且也不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生活 2、感觉的过程及特点、感

9、觉的过程及特点: 1、 过程:心物量:感受性感受性:感受器(感官)对适宜刺激的觉察或反应的能力。 绝对阈限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差别阈限: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够辨别出的两个刺激强度的最小差异量,即辨 别两个强度不同的刺激所需要的最小差异值,也称最小可觉差。 差别感受性:韦伯定律:I/I=K。 反应时间:从 SR 所需时间(有一个短暂的潜伏期,此后逐渐增强) 。感觉后效:S 消失后的感觉残留,视觉约为 1/10 秒,有正、负后效(像) 。 2、 特点:适适应应:感受器对于持续(不变)作用的刺激所产生的感受性的变化的现象。有两种情况:刺激过久引起感官钝化;缺乏刺激引起感官敏感。

10、入藏入藏兰兰之室,之室, 久而不久而不闻闻其香;入其香;入鲍鱼鲍鱼之肆,久而不之肆,久而不闻闻其臭。其臭。 对对比比:同时对比(鹤立鸡群) ;继时对比。 联觉联觉: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色彩比较明显。融合融合:两个 S 同时作用于同一感觉器产生一种新的(不同于单一的)感觉。 二、感觉的种类二、感觉的种类 1、分类:、分类:人有 8 种基本感觉: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 (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 。 2、几种主要的外部感觉、几种主要的外部感觉 1、 视觉(80%):适宜 S 范围:760(红)380(紫)m(可见光谱) 过程:折光系统(光学物理作用) 感光

11、N 传导系统(视觉 N 细胞,有视锥、杆细胞两种) 中枢成像系统(外侧膝状体枕叶皮枕叶皮层层区区)视觉感受:与波长、波幅、纯度对应的是色调、明度、饱和度。 2、 听觉(17%):适宜 S 范围:1620000 赫兹的声波。 过程:集音系统(外、中耳)感音系统(柯蒂氏器)受音系统(中枢) 听觉感受:与频率、振幅、波形对应的是音高、响度、音色。 乐声与噪声:85 以上分贝为有害人体噪声。 3、 其它感觉:肤觉:包括压觉、温觉和痛觉。感受器散布于全身的 N 末梢且分布不均。4嗅觉:适宜 S 为气体,是距离性感距离性感觉觉。复合气味比单一要浓烈得多。味觉:适宜 S 为液体,有酸、甜、苦、咸 4 种。通

12、常不独立(复合性复合性) 。三、知觉概述三、知觉概述 1、知觉:、知觉:是有机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号的多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1、 整体性整体性:是对当前刺激物的各种属性和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把 S 构成具有一定结构 的整体。 2、 选择选择性性:从众多的 S 中选择一个或几个 S 作为对象,而其余为背景。易于成为对象的条件:客观 S:对象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S 组织特点等;主观状态:需 要兴趣、经验、情绪等。 3、 理解性理解性: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来解释、说明或命名当前的 S 物。 4、 恒常性恒常性: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在一定的范围内) ,知觉对象

13、保持相对不变。 四、知觉的种类四、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空间知觉: 1、 形状知觉:主要是通过辨别对象与背景的轮廓(边界)来实现的。 2、 大小知觉:根据视网膜上视像的大小来确定,近大远小。对熟悉的对象具有恒常性。 3、 方位知觉:对 S 物所处的空间位置和方向的知觉。听觉:双耳时差与双耳压力差。 4、 深度知觉:包括距离、立体知觉。深度线索(获得深度知觉的条件)有两类: 单眼线索:眼睛曲率的调节、对象的大小、明暗和阴影、空气透视、线条透视、 结构级差(近疏远密) 、运动视差(近快远慢)等。 双眼线索:双眼视轴的辐合、双眼视差(立体知觉的生理线索) 。 2、时间知觉、时间知觉:是对 S

14、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 、时间知觉的依据:自然界的周期现象、社会生活的周期现象、计时工具(日晷、漏和 钟)表、生物钟、生理节律等。 、人体的生理节律: 、时间的估计:一般心理上的“现在”大约为 1/623 秒,短于此感知为“瞬间” ,长于 此要靠回忆来估计。短于 1 秒易高估(快) ,长于 1 秒易低估(慢) 。3、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对 S 在空间位移的知觉。有三种基本形式: 真动知觉:下阈角速度为 12 分/秒,上阈为 53 度/秒。 似动知觉( 运动):实验:T0.035 秒同时;T0.2 秒先后;T0.6 秒左右运 动。 运动幻觉:诱导运动(月亮在云层里移动等) 、自主运动(眼跳)

15、 。 五、错觉五、错觉:是对 S 歪曲性的反映。 1、种类:、种类:形状错觉、大小错觉、形重错觉等等。 2、原因:、原因:眼动说;恒常性误用说;环境变化说;主观态度(投射) 。第四章第四章 记忆记忆一、记忆概述一、记忆概述 1、记忆:、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记忆表象、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具有直观性直观性,所反映的 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具有概括性概括性,只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53、记忆的分类:、记忆的分类: 1、 按记忆的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运动记忆。 2、 按记忆活动特点(加工方式)分: 感感觉记忆觉记忆: :0.

16、252S;编码方式主要是形形码码;贮存容量可能很大可能很大(部分报告法) 。 短短时记忆时记忆:1 分钟以内;编码方式主要是语语音音码码;贮存容量为 72 个组块个组块。 长时记忆长时记忆:1 分钟以上;编码方式主要是语义码语义码;贮存容量约为 101516比特。 二、记忆的基本环节二、记忆的基本环节 1、识记、识记:即识别并选择记忆,是记忆的开端。 类型:、按有无明确目的分:无意识记;无目的且不消耗精力(潜移默化潜移默化) 。 有意识记;有目的且消耗精力。、按对材料的理解分:机械识记;不理解,机械重复。意义识记;理解。“偶偶发发性性记忆记忆”:是对学习材料的非中心意义的无意识记,属于记忆障碍。 2、保持、保持(遗忘):即记忆的贮存,是记忆的中间环节。 、保持内容的变化:卡密尔克的实验表明语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