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451229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商名人堂——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专稿(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冯亚丽1冯亚丽 海亮集团董事长冯氏姐弟掌舵的海亮集团,以铜业起家,历时26年,从根植单一产业的“小树苗”, 蜕变为深耕六大产业的“参天大树”。如今,冯亚丽的新目标,是铸就海亮百年金字招 牌,光耀全球。冯亚丽2并通过经销铜材,顺利赚得第一桶金。1988年,冯 海良凑齐16.5万元人民币,成立海亮集团前身的诸 暨县铜材厂,围着两只新搭的小铜炉,开始创业。他的新生意非常红火。4年后,为了解决产能 问题,满足日益高涨的市场需求,诸暨市铜材厂通 过集资,成立了规模更大的诸暨市铜业公司,注册 资金280万元人民币。面对前所未有的事业格局, 冯海良觉得管理层要适时扩充“自己人”,他想到 了姐姐冯亚丽。199

2、2年的冯亚丽,是诸暨市阮市镇一家羽绒厂 的小主任,主管技术和生产。她义无反顾投奔了弟 弟,从第一天开始,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隔行如隔山。从管理服装,到管理铜加工, 跨度很大。”冯亚丽回忆说,为了弄懂弟弟的生 意,她经常下车间去看、去问,一待就是大半天。 “那时候企业还很小,管理人员不多,权责分工都 是粗线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管仓库、管 生产、管质量,哪个都不能手软。”有了姐姐安顿后方,冯海良得以从繁复的日常 管理中抽离出来,全身心开拓市场。他北上南下, 去过许多地方,甚至为了挤上好不容易买到票的火 车,把一只鞋子都掉到了车厢外。“弟弟在外面闯 天下特别不容易,我当姐姐的,就更要把公司管

3、牢、管好,分担他的压力!”冯亚丽说。中国“铜娘子”海亮集团董事长冯亚丽“姐弟档”出征海亮集团创业26年来,冯亚丽从不自居任何功 劳。她总会笑着对别人说:“弟弟是老板,我是职 业经理人。”这对默契的“姐弟档”,似乎注定要 结伴“闯荡江湖”。冯家的七姐弟里,冯亚丽排行老四,上面有三 个姐姐,下面有弟弟冯海良和两个妹妹。上世纪60 年代,因为父亲有海外关系,冯家被下放到浙江省 诸暨市店口镇的湖西村,进行劳动改造,日子十分 艰难。“别家的小孩都可以高高兴兴去上学,我们 却不能;全家人的生活费,都扛在父亲一个人的 肩上,经济很拮据。我们几个小的,一大早就拿 着簸箕走街串巷去捡猪粪,时常遭人白眼;我穿 的

4、衣服,都是姐姐们穿过的,在学校里总被人笑 话”回忆起那段时光,冯亚丽经常眼泛泪光, 但她仍感念“苦难”是一所“最好的大学”,磨练 出她和家人坚强的意志。文革结束后,冯家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1979 年,弟弟冯海良高中毕业,接班父亲进入店口镇 供销社工作。因为聪明又勤快,不到5年,他就从 “打酱油”的小伙计变成分社经理。后来,冯海良与供销社合作,成立贸易公司,中共十八大会场里,人称“铜娘子”的冯亚丽,是八位A股民营企业家代表中,唯一一 名“娘子军”。她与弟弟冯海良,带领海亮集团从偏居浙江一隅的小铜厂,发展成为中国最 大的铜管、管件出口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铜合金管生产企业,并凭借多元化战略的强势竞

5、 争力,荣膺2015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13位,中国制造业500强第41位。冯亚丽3这种“默契搭档+优势互补”的姐弟合作模 式,成为海亮崛起阶段的核心动力。1996年,铜加工行业受制于政策,景气萧条, 不少同行纷纷停产转行,冯海良却预见到市场即将 迎来升级转型,逆市进行高额投资,以2500万元改 建了铜管生产线。两年后,“春天”如约而至,海 亮凭借引领市场需求的产品,大举扩充市场份额。同样在1998年,冯海良带领海亮于亚洲金融 风暴中“逆向前行”,乘借低价趋势,对部分优质 资产进行收购、兼并重组,以此扩大生产规模。此 后,海亮又投资2.5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建设了年 产3万吨的“高清洁度盘管”

6、及“内螺纹盘管”项 目,向中国第一家实现铜材年产销量突破10万吨企 业的荣誉冲刺。不仅如此,海亮还在冯海良的布局下,成立了 铜加工研究所,相继开发出市场急需的高精度铜盘 管、冷凝管、合金管等系列产品。当住宅用铜水管 展现出良好市场前景时,集团又组织技术人员开发 了覆塑铜水管、空心连铸铜水管等水暖器材,一举 打破了日本、韩国在东南亚市场的垄断地位,也改 变了我国在个别产品上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与此同时,随着海亮不断强化业务版图,冯亚 丽也以女性独有的细腻角度,坐镇后方,着力建设完善的企业制度与和谐的企业文化。日常运营中, 她将产品质量视为企业生命,要求“产品零缺陷, 客户无抱怨”;客户往来中,她

7、带领海亮在全国民 营企业中,率先订立诚信制度,承诺按规定时间支 付货款,违期自愿按银行当期利率10倍赔偿;团队 管理中,她首开浙江省先河,将职工工资的发放额 度,交由企业工会与行政方集体协商得益于冯氏姐弟的默契配合,海亮集团一路突 飞猛进:2002年,集团铜材加工产量达到12万吨, 成为中国首家产销量突破10万吨的铜加工企业; 2005年,集团营业收入突破百亿元人民币,首次进 入“中国企业500强”;2007年,集团实现营业收 入258.7亿元人民币,自营出口居国内铜加工行业 首位;2008年,集团旗下主营铜材加工的浙江海亮 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截至目前,海亮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铜

8、管、管件 出口企业,以及全球最大的铜合金管生产企业,客 户遍布全球188个国家及地区,并建立起浙江、上 海、安徽和越南四大生产基地。在做精做强铜加工 主业的基础上,冯氏姐弟计划向其他产业延伸,寻 求更广阔的发展。多元化探索转机藏在2008年。时值全球金融风暴肆虐,海海亮集团外景冯亚丽4亮所在的铜加工行业陷入低谷。“最严重的一段时 间,我几乎每天都睡不着。因为当时我们70%的产 品依赖出口,眼看欧洲、美国一片萧条,我们一怕 客户赖单,二怕客户赖钱,所以想方设法调整市场 结构,一方面逐渐将过半产品的销路转向国内,另 一方面,开始苦练内功,重视节能环保。”冯亚丽 回忆说。坚守“不以牺牲环境换取企业短

9、暂利益”的 至上原则,海亮集团深入探索铜加工工艺环节的节 能减排技术,先后成立了四家专业的节能环保子公 司。这不仅开启了“海亮能源”的产业化之旅,更 为拓展集团业务版图多元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四家子公司的经营范围,涉及废水、废气工 程治理和设备开发;节能设备生产及销售;SCR脱 硝催化剂等环境新材料开发等。”冯亚丽说,也是 从这个时候开始,弟弟冯海良逐步将更多决策权责 交给自己,曾经的“后方指挥官”逐步走到台前,成为整个集团的核心人物。2010年底,浙江海亮能源管理有限公司正式 成立。冯亚丽瞄准市场缺口,以进军印染业为发力 点,通过全新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率领团队 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

10、权的高效印染余热回收系列 产品。仅2011年上半年,她就成功与全国130余家 印染企业签署合作订单,实现了快速扩张。进军工业节能板块的同时,她又将目光聚焦到 前景更广阔的建筑节能大市场。2011年,海亮集团 在店口镇投资兴建了占地3万平方米的热管生产基 地,同时在杭州成立了海亮技术研究院,招募一众 节能技术专家,共谋未来。“我希望通过海亮能 源打造一个全国性的节能产业服务平台,从而再 造一个新海亮。”冯亚丽说。加速布局能源产业之外,她与弟弟冯海良在未 来战略方面达成一致,于近年来积极拓展地产、金冯亚丽在车间了解安全防护工作冯亚丽5融及教育产业,以期将海亮打造成多元化的大型民 营企业集团。地产领

11、域,海亮以开发住宅及社区商业为主, 业态涵盖城市综合体、写字楼、星级酒店、专业市 场。凭借前瞻性的规划创新,与国际化的资源整 合,海亮地产综合实力连续八年位居中国房地产百 强榜,从区域地产开发商蜕变成为辐射全国的大型 房地产企业。未来五年,冯亚丽的目标,是将销售 额提升至500亿元。金融领域,海亮于2011年成立浙江海亮资本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又于2013年获批开设海亮集团 财务有限责任公司。集团致力于打造“类金融公司 群”,力争成为金融细分领域的佼佼者之一。最令外界瞩目的是教育领域。2011年底,海亮 投资25亿元人民币,在诸暨本土打造海亮教育园。 该教育园于2015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园区

12、占地约 1280万亩,包含两所高中、两所初中、两所小学、 两个幼儿园、一个托幼中心及一所国际学校。目前,园内在校中外师生1.9万余人,规模实 力稳居华东地区民办中小学之首,海亮亦成为全国最大的民办基础教育集团之一。“未来10年,我们 计划逐步推进异地扩张,准备先在上海收购一所优 质民办中小学,最终将海亮打造成为国际知名 教育品牌,向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输送优秀学子。” 冯亚丽说。2014年12月底,海亮集团再下一城,集团旗下 的农业食品品牌“明康汇”首批4家门店,在 长三角地区开业。这标志着蓄力多时的海亮农业板 块,正式启航。在技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领域披荆斩棘后, 海亮为什么“回身”选择农业?“

13、起先,我们的出 发点,只为解决海亮教育集团中1.9万名师生的食 品安全问题。但后来我们很快意识到,哪里能买 到安全的食品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国问,最可靠 的方式,是自力更生。”冯亚丽说,弟弟冯海良尤 其重视这个问题,他从2011年10月起,就陆续邀请 了100多位农业专家前往诸暨市店口镇考察,探讨 业务模式。但此举遭到董事局内几乎所有成员的反对。大 家的理由是农业项目风险高,利润低,周期长。一 个简单的纰漏,就可能让整个企业背上资金链断裂海量地产重金打造的“海亮首府 ”效果图冯亚丽6的重压,无异于“在刀尖上行走”。可姐弟俩不改初衷,他们坚信,越是困难的 事,越有机会,农业最有可能让海亮铸就“百年

14、企 业”的金字招牌。在两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海亮农业确立“明 康汇”品牌,以打造中国中高端生鲜健康食品产业 链为使命,植入工厂精细化管理理念与信息化系 统,实现了养殖、物流、销售的全程追溯,并订立 了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如今,明康汇生态农业产品已覆盖果蔬、畜 禽、水产三大领域,在全国建立起30个优质农业区 域基地,其中16个已正式投入生产。至2017年,冯 氏姐弟计划投入90亿元人民币扶持“明康汇”,至 2020年,预算将扩大至260亿元。“对海亮来说,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花 钱。”冯亚丽认为,搞现代农业最高的门槛不是 资金,而是诚信。“现在国内的大企业,能拿出 一二百亿甚至几百亿元搞农

15、业的很多,但成功的只是极少数。明康汇要树立品牌,关键是诚信, 要把高品质的食材,认认真真奉于餐桌。”铸就“百年海亮”随着多元产业板块的协同发展,海亮已形成 了以有色金属、地产建设、农业食品、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金融服务为主体的海亮产业体系。下一 步,冯亚丽计划进一步挖掘企业品牌含金量,推动 海亮享誉全球,并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为顾客提供 卓越的价值,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利润,为员工铺设 成长的平台,为伙伴营造共赢的局面,为社会做出 最大的贡献。“这是我们不变的理念,亦是海亮铸 就百年品牌的基石。”要立牌,先立人。在团队管理方面,海亮集团 尤为重视人才培育,一直将员工的幸福感奉为头等 要义。公司投资

16、1.3亿元为员工建造了高标准、高 品质的海亮花园生活社区,又投资800多万元与中 南大学联合开设了MBA研究生班和本科班。“海亮现在的6000名员工中,有5000多人都冯亚丽解读海亮集团25周年社会责任报告冯亚丽7是外来务工人员,让他们找到家的感觉,踏实的感 觉,才能护佑企业团队保持核心竞争力。”冯亚丽 说,集团里的老员工,多唤她为“四姨娘”而不是 “冯董”,这也是她最喜欢的称呼。“四姨娘,因 为我在家族排行老四,而且这更像在喊家人,很亲 切。在员工心里,我乐于自己像个关心他们、呵护 他们的阿姨,而不是冷冰冰的上司。”把爱与温暖施予团队的同时,冯亚丽不忘作为 大型企业领军人的社会责任。她常说,企业越大, 社会责任就越大,善行天下是每个企业都理应推崇 的发展理念。长期以来,海亮一直热衷帮扶弱势群体,截至 目前,集团累计为社会各类慈善公益事业捐赠达超 过3亿元人民币。2007年8月25日,经浙江省民政厅 批准,“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作为浙江省首批非 公募基金会之一正式成立。至2015年,该基金会募集的总计7600万元人民币善款,均由海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