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408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食,俗称“天狗吃月亮”,是一种不常见的天文现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1 页 共 10 页月全食观测月全食观测月食的观测是一项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身的活动。它的美丽与神秘对同学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本案例就是对一次月全食观测 的完整纪录。课题课题申申请书请书课题名称月全食观测申请人组长:吴小晨组员:徐超 王昊目的和意义通过观测月全食加深对月球及地球本身的了解主要内容使用望远镜观测月全食阶段时间主要任务阶段目标一3.10-3.24获取信息初步知晓月全食发生时间、进行资料收集二3.24-5.5器材准备及实地观测熟悉望远镜使用、进行观测本课题研究的活动计划三5.5-5.20成果总结进行总结报告展示成果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充分的资料来源 较好的天气情

2、况计算机 望远镜 摄像机 数字相机 光学照相机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方法老师提供条件,学生自己进行研究完成本课题的主要手段通过网络、书籍获取信息;用肉眼观察、望远镜观测;拍摄照片、录像记录研究进行探索;做课件、作报告、写论文本课题的成果表达形式论文(文字)、课件(图片与文字结合)、讲解、录像、照片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2 页 共 10 页我们这一课题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在今年五月五日凌晨二时四十八分,月全食如约而至。马鞍山二中天文地理校本课程月球小组的同学们对其进行了观测。观测过观测过程及程及纪录纪录一、知识准备月食,就是月球进入地球阴影,月面变暗的现象。地球在背着太阳

3、的地方有一条阴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没有受到阳光照射,半影受到一部分阳光照射。月球在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时进入地影,这就发生月食;只有一部分进入本影,则发生月偏食。如果月球之进入半影而不进入本影,就称为半影月食。月食只能发生在“望”即农历十五前后。由于白道与黄道约有五度九分的倾角,所以并不是每个望日都会发生月食。只有当月球运行到黄白交点附近时,才可能发生月食。月全食的过程可分为 7 个阶段:半影食始(1) 、初亏(2) 、食既(3) 、食甚(4) 、生光(5) 、复圆(6) 、半影食终(7) 。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3 页 共 10 页本次月全食可见于亚洲各地,是一次很好的观测机会。我们

4、月球小组的几个同学在三月份获知这一消息,便着手准备观测。我们这一想法得到了指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为了能取得更好的观测效果,老师为我们提供了天文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还提前为大家讲解了关于月球及月食的知识。大家原来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经过老师的帮助和指导,大家已能熟练操作望远镜。在观测的准备阶段,我们通过互联网、书刊杂志等途径查阅了大量资料。在真正的月食到来之前,我们已掌握了许多月食的知识及这次月食的相关资料。本次观测使用的器材有:望远镜 MEADE Model 395 口径 90mm照相机 海鸥 DF-1000A胶卷 FUJIFILM 200摄像机 SONY DCR-TRV75E数字相机 SO

5、NY P-72二、观测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五月四日晚,我们月球小组的三位成员以及两位指导老师来到了学校科技馆天文台,准备进行观测。在此之前的一周,马鞍山地区持续阴雨,这令大家很不安。但是五月三日,一场大雨过后,天气放晴,五月四日阳光灿烂,我们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4 页 共 10 页五月四日晚九点左右,就在我们和老师组装仪器的时候,天空中的云层又多了起来,把月亮遮得严严实实。可我们的望远镜还未调整好,这个意外令我们无可奈何。大家有些沮丧,只希望云层赶快散去。两位指导老师张老师和周老师并不着急,只是让我们要有耐心。这个时候着急不是办法,于是大家又开始工作。我们几个为了让观测

6、取得成功,决定采用多种手段同时进行观测记录。我们同时使用望远镜、照相机与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达到最佳效果。进入十一点,开始起风,云层很快散去,我们的焦急之情也一扫而空。此时漆黑的夜幕中明月当空,让人心情格外愉快。两位老师也很高兴,毕竟这是大家盼望已久的。按照我们掌握的资料,月全食的半影食始将开始于北京时间五月五日凌晨一时四十八分,初亏将发生于北京时间二时四十八分。半影食始对于月面亮度的影响很小,肉眼是无法察觉的。半影月食的时间较长,约有一个小时。这个时候,正是下半夜开始,是一天当中倦意最浓之时。我们为了抵挡睡意,想了许多办法。困难还不止这些。由于刚下过雨,夜里风又大,天文台又是露天的,十度左右的

7、低温让大家吃足了苦头。此时鼓励我们的,除了两位老师,便是那一轮明月了。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刻,想起古人的诗句,我们深深感到这次观测活动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进入二时四十五分,大家都紧张起来,准备迎接初亏。到了四十八分,一丝阴影如约而至,出现在月面西北角。我们十分激动,赶紧记录下这一珍贵瞬间。在此之后,月食进行很快。我们每三至五分钟拍摄两张照片,分别是数码与光学两种媒介;同时摄像机每个三至五分钟拍摄一至一分半钟。大约半小时后,本影偏食已十分明显,食分达到了 0.5。此时的月面明暗各半,棕红色与月白色形成鲜明对比。很快,月面被黑暗吞噬殆尽。食既发生在北京时间

8、三时五十二分,月亮的最后一丝光芒从东南角消失。天气依然晴好。天气依然晴好。食甚以后,月面的亮度极低,呈暗棕红色,轮廓十分不明显,几乎已融入苍茫的夜幕中了。此时用望远镜已不能很好捕捉月球的样子,我们改用摄像为主。在这几个小时中,月亮已从东边天空缓缓移动至西面。由于学校的西面是马钢厂区,灯光明亮,尘埃较多,我们根本无法找到已消失在黑暗中的月亮,仿佛她真的被“天狗”吃掉了。时间过得很快,四时三十分后,天色已开始亮起来,但月食还未结束,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5 页 共 10 页我们无法确定月球的位置,这令我们感到很着急。可是天还是亮了,这次月食在大家的期盼中留下一个悬念,我们并没有看到它的结束。毕竟万

9、事不能十全十美。在的朝阳升起的那一刻,我们的观测宣告结束。月全食观测记录月食过程月食素描时刻颜色级别天气情况半影食始1:484晴初亏2:484晴本影偏食3:183晴本影偏食3:263晴本影偏食3:362晴本影偏食3:432晴食 既3:521晴食 甚4:300晴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6 页 共 10 页说明:0 级月面很黑,几乎看不到。1 级月面稍亮,呈黑黄色,细节难以区分2 级月面微亮,呈黑红色或棕黄色3 级月面少亮,呈砖红色,能看见月面细节但很模糊4 级月面较亮,呈铜红色,很好看,可以看到月面细节(三)学(三)学习习收收获获通过这次近三个月的研究与学习,我们不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体会到了许

10、多东西。学习是一个过程,一个需要大家亲自实践的过程。希望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和我们一样,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下面图片为我们记录的 2004 年 5 月 5 日月全食过程: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7 页 共 10 页(四)学(四)学习评习评价价自我评价:自我评价: 天文地理研学过程自我评价表自评者:吴小晨 2004 年 6 月 10 日 评价等第及权重评价内容A(10-8 分)B(7-6 分)C(5-0 分)得分行动表现(10 分)积极主动变被动为主动被动甚至无动于衷9 分研学态度认识思索(10 分)有研学体会记录有想法,但很少有文字记录很少考虑9 分研学方法(10 分)有自己独特的研学方法注意吸取

11、好的研学方法不注意研学方法的改进8 分研学方法研学效率(10 分)科学利用时间时间利用不够充分无时间概念8 分参与实践(10 分)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能利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只能在课堂中获取知识8 分研学体验过程记录(10 分)有系统的研究过程记录有部分研究过程记录没有研究过程记录7 分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8 页 共 10 页论文总结(10 分)科学性、理论性强和独特的见解有论文的框架和和丰富的资料没有成熟的论文或丰富的资料7 分研学成果课件作品(10 分)技术性、创新性强欣赏价值高有交流课件或相关图片无或仅有部分资料7 分独立性(10 分)能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立题研究与同学讨论找到研究的

12、课题没有感兴趣的课题8 分研学能力组织合作性(10 分)能组织同学或积极配合同学进行课题研究能主动配合同学进行课题研究只能做一些辅助工作9 分同学评价:同学评价:天文地理研学课题交流与评价评价人:黄子炎 评价时间:2004 年 5 月 19 日课题组 (组长、组员)月全食观测 吴小晨、徐超、王昊评价内容分值得分评语真实性10 分10 分实际拍摄了月食变化情况丰富性10 分6 分除月食外的内容欠丰富信 息 资 料有趣性10 分5 分趣味性不强科学性10 分10 分运用了科学知识进行论述美观性10 分8 分真实月相十分美观课 件 作 品技术性10 分10 分运用望远镜、数字相机等观测, 十分成功语

13、 言逻辑性10 分8 分语言较有逻辑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9 页 共 10 页标准度10 分8 分语言表述较准确表 达 表现力10 分10 分表现活跃组长安排10 分9 分组长分配组织成功组员配合10 分5 分配合一般团 队 风 貌合作协调10 分8 分组内人员合作协调团队精神10 分10 分积极进行活动实践精神10 分10 分所有内容全是实践行为加 分 指 数创新精神10 分4 分有欠创新优秀120121 分总体较好良好100合格90综 合 等 第 不合格90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我们天文活动课的宗旨是通过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多媒体网 络获取相关信息,经历并记录重要天象后制成课件,上讲台以小

14、老师的身份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全班同学交流,以再现重要的天 象奇观,演绎斗转星移的变化规律,揭示深邃星空中神秘天体的 真实形象,介绍广袤宇宙最新的天文科技探索成果。月全食观测 小组活动主动,具备较好的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活动中能吃苦耐 劳,成果显著,表现在:1) 兴趣。好奇、好问、好动手试,喜欢参加天文系列活动。2) 信息技能。会多途径收集天文活动有关的最新消息,并分 类筛选、整理,制作成科学美观的课件交流。3) 探索技能。会观测记录天象,研究天体特征,在老师指导 下能提出探索的问题和设想。4) 创造。在天文观测中剪辑合成月全食专集。5) 传播。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在校内办展报、向市媒体提交新 闻报导等形式介绍本次活动。6) 同时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细致观测、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较强的合作精神和克服寒冷困倦的意志。案例一:月全食观测第 10 页 共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