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1009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8 大小:3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教材分析(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九年级思想品德思想品德(全册全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目标(1)认识成长的社会环境,提高生活适应能力。(2)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祖国的发展和命运。2、内容(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字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3)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提高心理承受力,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4)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团结就是力量”,能够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5)感受社会

2、生活的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的行为。(6)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3、活动建议(1)选取一个感兴趣的社会热点话题或现象,发表个人的意见和看法,与同学交流。(2)联系“追星”现象和“小团体”现象,讨论在生活中如何正确把握从众心理。(3)讨论在自然灾害中的社会救助活动和英雄事迹所反映的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二)承担社会责任1、目标(1)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树立公平意识。(2)懂得公平需要正义,激发社会正义感。(3)理解自己负有的社会责任,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内容(1)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树立公平合作意识。(2)

3、知道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3)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4)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5)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3、活动建议(1)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区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就“怎样做一个负责的公民”进行一次主题讨论。(2)考察社区内残障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志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三)法律与社会

4、秩序1、目标(1)知道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增强法律意识。(2)认识法律在维护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2、内容(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3)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3、活动建议(1)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讨论依法治国的重要性。(2)开展“

5、我是中国公民”主题活动,讨论群众举报和舆论监督对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秩序的作用。(3)组织一次模拟法庭活动。(四)认识国情爱我中华1、目标(1)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及其途径,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2、内容(1)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6、。(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的不平衡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4)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5)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于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6)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

7、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7)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8)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3、活动建议(1)搜集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巨大变化的资料,讨论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2)调查本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设计一个保护环境或珍惜资源的公益广告。(3)以“我

8、的理想和选择”为题,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交流探讨为实现理想应该如何努力。(4)查阅历史资料,知道中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深刻含义。(5)组织少数民族歌曲演唱活动,了解少数民族风情。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服务社会一、本单元的地位一、本单元的地位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搞) 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展开。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的主题是“责任与使命”,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根据学生生活和成长的轨迹,学生在认识自我、学会与他人交往、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基础上,学会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只有具有

9、强烈的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才能自觉关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勇于推动社会的发展。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作为第一单元的主体内容,为后面讲述认清基本国情、肩负使命等教学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二、本单元的内容结构本单元由主题探究“学会承担责任,做负责任的公民”和第一课“责任与角色同在”、第二课“在承担责任中成长”组成。其中,第一课有两个框,第二课有三个框。(图表略,可参见教参 P1)三、探究活动建议三、探究活动建议1设计目的设计目的设计本主题探究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承担责任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觉承担责任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

10、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让学生在承担责任中既感受到压力,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不是到了九年级才开始培养责任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在以往的学习和生活中,很多同学已经承担了不少责任,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学生的这些行为是无意识的,甚至是被动的。主题探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有助于他们了解自己承担责任的实际情况,体验承担责任的感受,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从而负责任地投身于社会实践,更好地融人社会生活。2操作建议操作建议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初中阶段的生活,列举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会承担哪些责任,还有哪

11、些责任应该由自己承担,但自己还没有主动、自觉地承担。这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休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多,从而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清醒地认识到,还有一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起来,而不很好地承担应该承担的责任,既不利于个人的成长,也不能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责。其次,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履行责任的能力是如何在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青少年应该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例如,自己第一次骑车去学校,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照顾生病的同学,第一次出一期黑板报等。每一次承担责任,带给学生的可能既有紧张和

12、劳累,也有喜悦和成功。无论什么样的体验,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都是有益的。最后,让学生每个星期记录并总结自己一周内承担责任的基本情况,包括自己主动承担了哪些责任,还有哪些责任自己没有很好地承担,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一个月后教师可利用课堂时间,也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进行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探讨承担责任的重要意义,并交流承担责任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和掌握的方法。3应注意的问题应注意的问题(l)提示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的角色不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回顾和思考自己在不同角色中(如作为学生、子女、公民等)承担责任的情况。(2)引导学生体会承担责任的积极意义。在承担责任的

13、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会有各种体会和感受。教师宜引导学生认识到,承担责任就意味着要克服困难,体验酸甜苦辣。不敢承担责任、逃避责任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3)鼓励学生自觉承担责任,在承担责任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承担好自己的责任,需要一定的能力作为基础。教师宜启发学生认识到,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又一次地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鼓励学生勇于承担起责任,提高各方而的能力。第一课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责任与角色同在一、本课设计意图一、本课设计意图1、本课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责任的含义;知道的责任的来源;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

14、负有不同的责任;懂得每个人应该自己对自己负责;知道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了解不负责任的后果;懂得承担责任会得到回报,但同时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懂得有些责任即使不是自愿选择的,也应尽力承担好;了解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者的事迹。能力目标能力目标能够分清责任的来源;能够随着角色的变换,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能够为自己负责,也为他人负责;能够正确评估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同报,作出最合理的选择;能够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自己的责任有明确的认识,增强责任意识;愿意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对那些为自己、为社会承担责任的人心怀感激之情;有足够的勇气为自己的选择承担相应的责任

15、;以积极的态度承担那些不是自愿选择而应该承担的责任;崇敬那些不言代价与回报而无私奉献的人,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l)学生面临的问题社会越发展,越需要负责任的公民。个人的健康成长、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交往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都离不开责任感的支持。强烈的责任感是人们获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在培养责任意识方面,中学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责任”的概念模糊。一些中学生认为责任只是对成人或职业人员的道德要求,与自己没有关系:一些中学生对责任的范围认定比较狭窄,认为只有法律规定的才是应该承担的责任,法律没有明确规定的就不属于责任范围之内。二是不能全面认识承担责任所获得

16、的回报与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关系。一些同学在承担责任后获得回报时兴高采烈,一旦付出代价则垂头丧气一些同学面对责任采取能躲则躲、能逃则逃的态度,不能清楚地认识到逃避责任的后果,如失去人们的信任,受到谴责,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等。三是对承担责任所获得的回报斤斤计较,一旦不能如愿则怨天尤人。四是一些中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自由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片面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忽视或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没有勇于承认错误、自我检讨的勇气,是衡量中学生是否具有责任感的重要标志。中学生独立意识日益增强,希望摆脱成人的管束,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但自由与责任是统一的。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拥有更多的自由,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随心所欲,而是意味着负有更大的责任。一个人只有在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获得自由。例如,我们在马路上骑自行车,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自由地在马路上来往。一些中学生往往只强调个人的自由而否定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在犯了过失或错误时,缺乏承认错误的勇气。因此,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反省意识,是十分必要的。总之,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责任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