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0686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教学实效_从关注细节开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教学实效,从关注细节开始提高教学实效,从关注细节开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诸多看起来不起眼的细节构成了教学活动的和谐整体。教师们常常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教学过程的预设、教学方法的选用和教学媒体的选择上,而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研究不够重视,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教学活动的实效。一、 数据标注要考虑周全【案例】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制作步骤之后,出示 19842004 年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获得奖牌的情况统计图,要求学生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哪一年我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最多?是多少枚?(2)哪一年我国运动员获得的奖牌最多?是多少枚?(3)请预测一下,200

2、8 年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奖牌的数量。交流的时候,学生对我国运动员获得金牌数量最多的那一年意见比较统一,而对获得奖牌数量最多的那一年却有争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无奈,教师只得告诉学生每一届奥运会我国运动员获得金、银、铜牌的数量,总算平息了这场争论。【思考】教师设计问题的意图很明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根据已有的信息对事物的发展趋势作出简单预测的能力。然而,学生争论不休的表现却大大出乎教师的预料之外。为什么会出现争论?这样的争论有没有价值?能不能避免?答案很明显。究其原因,在于教师预设教学活动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细节。如果教师在预设教学活动时,能够对教学活动的

3、细节考虑得周详一些,多做一些预判的工作,就完全可能发现:因为统计图上直条的高度并不恰好是整格数,如果不标注数据,学生就只能根据条形的长短作出估计,无法确定奖牌的具体数量。因此,只需在统计图上标注数据,就完全可以避免无意义的争论。二、 设计板书要匠心独具【案例】笔者为参加全县小学数学优质课评选,执教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研讨课。在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过程后,形成板书。课后征求听课教师的意见时,有的教师认为这样的板书显得比较零乱,同时,教师的随意添加,也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建议采用如下板书:【思考】研讨结束后,我认真思考了听课教师的建议,虽觉得自己的板书比较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但

4、为了保险起见,我决定采用听课教师的建议。然而,从课堂上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实,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的探究,是经历了“初步感知比较归纳抽象概括理性思辨完善建构”的过程,学生的认知也相应地经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思维活动的层次逐渐加深,一开始的板书很好地契合了学生的认知进程。虽然看起来确实有些随意和零乱,但从试教中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同济大学教授陆敬严曾经深刻地指出:“教师的工作,一靠说,二靠写。”这里的“写”就是教师的板书。板书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书面语言,是学生注意和思维的“向导”。正确、形象、具

5、体、规范、工整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感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要求教师既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又要根据学生喜欢新鲜活泼的事物,对枯燥乏味的事物容易产生心理疲劳的特点,设计有新意的板书,切忌千篇一律,使板书有助于学生建构和完善新的认知结构。三、 习惯养成要潜移默化【案例】课堂上,教师要求同桌交流 202 108 的计算方法。话音刚落,学生们立即开始讨论,说话的声音此起彼伏,煞是热闹。过了一会儿,教师让一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只见这个学生怯生生地站起来,用很轻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看法,可其他学生仍自顾自地说话和讨论。最后,教师让一个学生板演 600134。

6、这个学生写的字很小,不要说坐在教室后排听课的我看不清楚他的计算过程,就连坐在中间几排的学生也大声说“看不清楚”。【思考】这样的情景,相信教师们都不陌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指名回答和板演,理解、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然而实际的情形却并非教师预想的那样。纵观案例中学生的表现,我们可以谨慎地推测:教师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却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只停留在教师空洞抽象的说教层面,而应结合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进行

7、熏陶。比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要提醒学生:“声音小一点儿,不要影响他人。”学生发言时,要提醒学生:“发言的同学,说话的声音响一点儿,让别人能够听清楚。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听清楚说了些什么。”学生板演时,要提醒学生:“把字写得大一些,让同学们都能看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四、 位置移动要“适可而止”【案例】现象一: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讲授新课,教室里中间几排的前十几个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讲,靠墙的几排和后面几排的学生有的东张西望,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睡眼朦胧而教师对此好像浑然不知,仍旧站在讲台上唱独角戏。现象二:教师站在讲台宣布教学内容后,就一直在教室里不停地走动。

8、从教室的前排走到后排,再从后排走到前排;从教室的左边一排走到右边一排,再从右边一排走到左边一排。如此周而复始,直至下课铃声响起,教师才停下走动的脚步【思考】案例中的两种情形,呈现了教师在课堂上自身位置移动的极端状态。第一种情形中的教师固守讲台这方寸之地,只顾完成预设的教学进程,很少甚至是从不顾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第二种情形中的教师“飘忽无常”,学生始终搞不清楚教师的脚步会迈向何方,只是眼前晃动着教师不知疲倦的身影。教师在课堂上位置的移动影响着学生的注意力。教学实践表明:如果教师固定地站在教室的某一个位置,就有可能使课堂气氛沉闷,并且会使部分注意不到的学生形成不良行为习惯;如果教师频繁地移动位置,

9、就有可能干扰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实效,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态势和学生的心理状态,选择好移动位置的时机、方式,充分利用讲台和学生座位的空间,有目的地移动,增加约束力,增强亲切感,吸引注意力。比如,总结强调某一教学内容时,可站在讲台中央;板书讲解时,可站在黑板前;与学生群体对话时,可站在讲台左右;对小组或个别学生点拨引导时,可站在学生身边。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教师可移动到相应的区域,提醒学生注意。同时,教师还要扩大注意区域,用眼神和学生保持沟通与交流,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五、 引导点拨要“惜言如金”【案例】“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在草稿本上计算 5985 35,同时让一个学生

10、板演。在学生紧张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不停地提醒:“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把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10 倍、100倍、1 000 倍,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同学们一定要想清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认真计算。”“同学们做题目的时候,要想清楚刚才老师是怎么讲的。”【思考】案例中的教师之所以苦口婆心地提醒学生,就是生怕学生没有记住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出现计算错误。也许这样做,教师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我已经尽力了,我已经把知识一遍遍地、很仔细地讲到了。而实际效果呢?也许和教师的愿望相悖。学生独立思考时,教师喋喋不休地讲解,干扰了他们正在进行的思维活动,

11、学生也很难有精力从教师的提示中获得有效信息。俗话说:话说三遍淡如水。教师的教学语言更是如此。教师的教学语言受特定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时间的限制,必须以最简洁的语言传递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为了强调重点、化解难点、辨清疑点而进行适当的重复是必需的。但案例中教师的语言实际上反映了教师对待教学问题所引起的紧张而形成的保护性语言习惯。教师的“不放心”,暗含着对学生活动的控制,甚至包办代替,结果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提高教学实效要求教师研究自身的教学语言,在净化、简化语言上多加思考,善于把教材语言、教案语言、预备性语言转化为恰当的教学语言,在“说得精、点得好、导得巧”上多下功夫。六、 课堂总结要名实相符【案

12、例】下课铃声响了,教师匆匆忙忙地问学生:“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学生齐声回答:“我们学了”教师又问:“有没有不懂的?”“没有。”又是大声齐答。“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思考】类似这样的课堂总结,我们在许多课堂上见到过。这样的课堂总结,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因为这是教师和学生都希望看到的“双赢”局面,也是师生之间“揣摩”彼此心理,长期“磨合”的结果。教师知道经过 40 分钟的紧张学习,学生的心中盼望什么,而学生也知道教师乐于听到什么样的回答。所以当教师问“有没有不懂的”,学生都不愿节外生枝,都会“投其所好”地说“没有”。这样的课堂总结看似圆满,而实际的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俗话说

13、:编筐编篓,贵在收口。课堂总结也是如此,它看似简单,其功用大有讲究。好的课堂总结既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总结评价,也是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鼓励评价,能够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提高。摆脱课堂总结存在的草草收兵、流于形式的弊端,提高课堂总结实效,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全面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面向全体,细心观察,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结果心中有数,使总结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第二,时间保证。为取得课堂总结的效益,要有足够的时间保证,少则两三分钟,多则四五分钟。第三,把握要点。教师要综合学生在回答、计算、操作、讨论、探究等数学学习活动中的反馈信息判断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否健全、完善,学习的情感与态度怎样,根据学生的情况,提出注意事项。第四,形式多样。课堂总结要注意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可以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的方式进行。课堂总结没有固定的模式,应根据内容采用灵活的形式:概念较多的内容可用复述法,规律性强的内容可用口诀法,技能训练的内容可用比赛法,需要辨析的内容可用图表法,难度较大的内容可用释疑法,知识点集中的内容可用概括法等等。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当的课堂总结方法。如低年级可用像游戏等趣味性浓的方法总结,中高年级可用阅读、探究等思辨性强的方法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