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郁达夫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10602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21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故都的秋郁达夫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故都的秋郁达夫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故都的秋郁达夫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故都的秋郁达夫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故都的秋郁达夫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郁达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故都的秋郁达夫(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o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骚人墨客。从古至今 ,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o有名篇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柳永的雨霖铃、毛泽东的 沁园春长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等等。o有佳句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廖,我言秋日胜春朝”、杜牧 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等等 。o不同的眼睛看到的秋景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对于秋有着不同的 感受,有人悲秋,有人颂秋。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秋风 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秋雨中,柳永读到的是凄苦。那么,郁达 夫笔下的故都的秋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故 都 的

2、 秋郁达夫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小结: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 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 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 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小结: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词中,作 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

3、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 绵悱恻,凄婉动人。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 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小结:这首词写于1925年秋,全词刚健遒劲,大气包举, 情采飞扬,表达出青年毛泽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 理想和乐观自信、魅力非凡的胸襟、气度,也显示出他诗 词艺术的充分成熟和高度成就。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小结:这首元曲小令描绘一幅 暮色苍茫、秋风萧瑟的晚秋 夕阳图,烘托出浓烈的思乡愁 绪。(特点:化景物为情思)秋 词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结: 自古以来,文人每逢秋 天,是悲叹秋的寂寥。作者却 与众不同,他一返常态,赞颂 秋天的美好,说美好秋日胜过 春天。表现奋发向上、积极进 取、豪迈乐观思想。解 题o“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 的眷念之意。o“秋”字确定了描写的内容,题目明 确而又深沉。郁达夫o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7岁入私塾读书, 1912

5、年考入之江大学预科,1913年留学日本,1921年参与 成立创造社,1931年9月18日后,由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 达夫避居杭州,写了大量的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散文。 故都的秋便是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的优美散文。 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参 加华侨文化界抗日宣传工作,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o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 露出颓废色彩。o主要作品: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整 体 感 知思考题: 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 的文眼。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 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

6、秋天的画面? 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 文章的基调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 章的文眼。 “清”清闲 恬静安谧 “静”细腻 幽远 幽静深邃 “悲凉”落寞 衰弱 萧条 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 。以“南”衬“北”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的特点南国之秋慢、润、淡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作者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o小院清晨 o槐树落蕊o秋蝉嘶叫o闲话秋凉o秋果胜景 描写了五幅画面味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区别在哪个 方面?用一个字来概括。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总起(第1、2自然段) (1) 写故都秋之感。清、静、悲凉令人向往。 (2) 写江南秋之感。秋味不浓

7、不让人满足。 第二部分:分写(第312自然段) 秋晨天空、秋之牵牛花 槐树落蕊而知秋 秋蝉残鸣而报秋秋雨淋人人知秋枣树秋色之奇观乡国有异的悲秋之感故都之秋的特别之处 第三部分:总括(第13、14自然段) 南国之秋,色味不如北国之秋浓。 故都之秋,我减少寿命也要留住。记叙议论深 入 研 读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 都的秋怎样的特点?清 静 悲凉牵牛花 碧绿的天色驯鸽的飞声 疏疏落落的衰草静对着槐花落蕊 扫街清闲 极细微落寞极柔软秋蝉残声 啼鸣 衰弱秋雨凉风 都市闲人息列索落凉悠闲缓慢 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 到了作者所谓的“悲凉”? o“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 下并且还觉得

8、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 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隐隐地透出悲凉的感觉和心境。o“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 ”作者听到的仿佛是悲凉之声,显然含有悲 凉之情。o“有些批评家说,中国的文人学士”这一整 段都带有悲凉之情,可以集中体会这些语句。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 ?“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o“形”故都的自然风物。o“神”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 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 感。o“结合点”“清”“静”“悲凉”。 小 结郁达夫在散文故都的秋中 为我们描绘了故都秋色,抒发了对北 国秋色的无限向往和挚爱之情,是散 文“形散而神不散”特点的表现充分的 典型之一。 补充资料o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 议论的作用是什么?o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 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 ,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o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o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 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 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 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 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