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第二单元课题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508712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下第二单元课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第二单元课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考与调整:第二单元 课题:5 卢沟桥烽火 第 1 教时 总 1 第个教案执教者: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词语。2、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3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扫除阅读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课前准备:录音机、小黑板预习导航:一、放开声音读一读1读准生字读音。2长句多读读,用停顿符号标出停顿。3用笔画出描写时间的词句,抓住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理清课文的脉络,给课文分段。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1想一想,查一查,写一写。2选择部分词语造句。三、相关资料查一查搜

2、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教学程序: 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听歌曲松花江上 。 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2、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3、揭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课题) 4、解题:指名读“烽”(fe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5、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有哪些启示?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思考与调整: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

3、)小黑板出示下列词浯: 烽火 妄想 哭爹喊娘凌晨 呐喊 歼灭 咽喉 震耳欲聋“开火车”读。 指名读。 齐读。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指导分段: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第 1 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第二段(第 2-5 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第 6-8 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第 9 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 面抗战的序幕。四、精

4、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学生质疑。 蚕食:像蚕吃桑叫一样;比喻逐步侵占。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咽喉:形容险要的交通要道: 3、这一段写了什么?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 出示地图,帮助学生理解“东北三省”及“华北”的位置 东北: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以及内蒙古自治东部。 华北:我国北部河北,山西、北京市、天津市一带。 通过看地图、朗读,体会日寇急于吞并我国的狼子野心。 指导朗读。 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本文中把什么比作“咽喉”?为什么这样比? 看地图帮助学生理解卢沟桥地理位置的重要。 (4)齐读第一段,小结: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

5、”的起因。 五、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各自识记生字。2、交流 3、 用钢笔描红、临写。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5 卢沟桥烽火 第 2 教时 总 2第个教案执教者: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复述故事的经过,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6、课前准备:小黑板预习导航:一、深入课文品一品抓住描述敌我双方浍的关键词语,反复诵读,用心体验,感情课文的思想内容。二、相关资料查一查搜集有关抗战的图片,制作抗战英雄谱。三、联系课文述一述按照时间先后顺序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讲述时昼用上课文中的词语。教学程序:一、复习导入1这是一座历经百年的桥梁,却经历了一场令国人刻骨铭心的战斗;这是一座历经沧桑的桥梁,却见证了一段令国人永世难忘的历史,它的名字就叫卢沟桥。让我们翻开那厚厚的历史长卷,一起去看看那(齐读课题:卢沟桥的烽火)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烽火”是(报警的烟火)那么卢沟桥的烽火,报的是什么警呢(信号)?那是日本鬼子全面侵

7、略中国的信号。这次事件的经过怎样,又有什么特殊意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通过对课文的语言去认清日本鬼子挑起事端妄图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去体会当时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思考与调整:二、品读感悟1理清脉络,了解经过:(1)那么,课文是如何通过有条有理的描写体现了日军的险恶用心和中国军民誓死卫国的精神的呢?自读课文 25 自然段,思考:按时间顺序,说说在卢沟桥事变中,我军共和日军发生了几次战斗,每次战斗中我军和日军表现如何,结果怎样?(2)读后归纳,完成板书:7 月 7 日深夜 日军挑衅开火我军立即还击众寡悬殊,失桥退守第二天凌晨节 日军发动攻城我军奋起还击同仇敌忾,杀退顽敌当天晚

8、上到 9 日凌晨 我军两面夹击日军鬼哭狼嚎全歼日军,胜利夺桥2边读边想,感知历史:(1)指读课文第二节,思考: 守桥的中国士兵是如何判定日本军官是赤裸裸的挑衅而不是搜查失踪的士兵呢?(划划,想想)(如果真要寻找丢失的士兵,也该在白天,不应该在“星光暗淡,万籁俱寂”的“深夜” 。日军到中国士兵的管辖范围来搜查,总该讲些基本礼节,可他们却是“全副武装” ,还“气势汹汹” 。部队的纪律很严明,日军竟然会丢失士兵,这是件丢脸的事, “家丑不可外扬” ,可他们却兴师动众地来搜查。失踪的只是个小士兵,应该没有必要这样连夜搜查。 )是啊,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妄图侵略的险恶用心。齐读“1937

9、年 7 月搜查”当遭到中国官兵的严词拒绝后,日寇又是怎样做的呢?【小黑板】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 “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的桥面上。这里又从哪里可以看出日寇故意挑起事端的险恶用心?(首先、密集、倾泻)指读齐读过渡:他们根本不是来找什么失踪的士兵,他们就是来挑衅的,就是要来侵略我们的卢沟桥,侵略我们的首都北平,侵略我们全中国!中国守军立即还击,但由于敌众我寡,只好暂时退守桥东的宛平县城。(2)自读课文第 4 节。一座小小的卢沟桥是满足不了日本鬼子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他们在第二天凌晨就发起了对宛平城的进攻。在守城大战中,中国守军和日本鬼子共交了几次手,结果又如何呢?思

10、考与调整:先自由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然后把我军守城的经过读给同桌听。一个读日军一个读我军。指读(一日一中)两对同桌 读后提问,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哪句话你最想读给大家听一听,为什么?(日军武器的先进,疯狂的进攻;我军的顽强,抗日的决心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讲一讲守城的经过(3)引读第 5 节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击退的来犯的日本鬼子,宛平城守住了!那么,还在鬼子手里的卢沟桥要不要夺回来?怎样去夺?引读第 5 节学习课文第三段1引读第小节思考: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从卢沟桥事变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 ) 野心,正因为如此,( ) 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 ) 。 (齐读课文第 7、8 节

11、) 2分析最后小节。 卢沟桥事变暴露了日本( ) ,点燃了中国人民抗日的烽火,拉开了 ( 最后一节)(齐读课文第 9 节) 三、链接现实,加深感知: 抗战胜利,时间也过去了快 58 年了,今天,我们又应该如何看待历史呢?大家看两篇文章。1 学者分析:日本为何再次篡改历史教科书 2有关“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整理资料。2、简单提示:有关靖国神社的介绍和参拜的历史意义。3、让学生对此发表见意。4、教师总结,落后就要挨打牢记历史振兴中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四、 检测完善 1完成补充习题 2收集有关抗战的小故事。板书日寇 我国守军1937、7、7 深夜 挑衅 开枪还击5、卢沟桥烽火 第二天凌晨 进攻 同

12、仇敌忾当天晚上 猝不及防 主动出击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6 半截蜡烛 第 1 教时 总 3 第个教案执教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词语。2、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 扫除阅读障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课前准备:小黑板预习导航:一、读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音,读通句子。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生词。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二、思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三、查1关于“勇敢”品质的相关成语

13、。2搜集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教学程序:一、凸现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板书课题。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 “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1)出示生率新词。思考与调整:蜡烛 伯诺德夫人 熄灭 遭到厄运 盯着 杰奎琳 楼梯 灯芯 摇曳(2)指读、正音后齐读。(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3指名读课文、正音。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附

14、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三、把屋文章主旋力 顺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提供句式:当_, (谁怎么做)_。_, (结果怎样)_。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段(l2 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第二段(第 3 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第三段(45 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第四段(6 一 7 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四、精

15、选课文一部分,细读研讨。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指导朗读第 2 节第 3 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五、指导写字1观察生词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2钢笔描红、临写。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1抄写词语。2朗读课文。思考与调整: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六年级语文学科教案第一单元 课题:6 半截蜡烛 第 2 教时 总 4 第个教案执教者: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教学重点: 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