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08443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韩国_儒学发展之概况(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当代韩国儒学发展之概况 一、导言韩国现代史,以 1945 年为分歧点,可分为前半期和后半期。前半 期(18761945),是从韩末缔结江华岛条约(1876)到解放的 时期。后半期是从 1945 年至今,这一段时间里经过了南北分裂和韩 战(19501953),并从极为穷困的农业国家转变成为现代的产 业社会。前半期的韩国社会,在产业方面,大致上是一个相当落后的农业 社会。在这种农业社会中,传统的儒教价值观以及和它有关的众多 生活习惯,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在教育方面也是如此,西洋教育 尚未普及到全国,所以在乡村里依然通过书堂之类的传统教育机关, 施行儒教理念的教育,并藉此传播民族的主体意识和独立意

2、识1。不过,在韩国现代史的后半期,是按照西洋的教育体制改换其教 育内容。因此,曾经传播传统儒教思想的乡村书堂教育,完全消退 于历史之中。如前半期那样的儒学学派之传承和发展,再也看不见 了。南北韩之间在理念上或军事上极端对峙的状况,是后半期发展 的特色。在这种理念极端对立的过程中,儒教传统的命脉自然断绝, 然而儒教的传统文化,在韩国人的生活规范和意识里,不可能在一 朝一夕间消逝。本文针对从韩末到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现代史前半期,探讨韩国 儒学发展之概况。论述次序大致如下:首先说明与中国儒学发展过 程相异的韩国儒学,尤其是正统性理学之“尊华攘夷的小中华”意识。 然后叙述从韩末到 1945 年的韩国现

3、代史前半期韩国儒者的儒学思想, 并依据现实对应的方式,分为三部分叙述之。接着介绍基于尊华攘 夷的理念而与开化敌对的正统朱子学派之“斥邪卫正论”、受康有为 的影响而强调用儒教理念改革现实的“孔教运动”,以及稳健改革派 的“朱子学批判”和儒教改革思想。为了了解在儒教传统断绝的韩国现代史后半期中儒教的发展和变 化,首先查看初中、高等学校道德教科书的内容,由此途径,可能 更易了解传统的儒教观念,透过何种方式进行变化或传承。同时, 介绍在这种传统文化断绝的情况下,几位哲学家如何重新建立植基 于儒教思想的韩国自身的哲学思想。由此,我们探索重新诠释儒教 思想的可能性。要言之,本文将析论在韩国现代史中,传统儒

4、学的 抵抗、没落、以及重生的意义及其可能性。二、尊华攘夷的“小中华”意识和排他性的朱子学之发展在十四世纪末(1392)以性理学为国家理念而崛起的朝鲜王朝, 在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历经日本和满洲后金(清)之侵略, 壬辰倭乱(15921598)、丁卯(1627)和丙子(1636)两大胡乱,在社会文化上,受到无法形容的侮辱与野蛮的掠夺。在这种极端的 整体危机状况之下,领导朝鲜社会的儒生,对于在壬辰倭乱之际出 兵以助朝鲜而终为满洲族(清)所灭亡的明朝,在文化意识上多半 保持强烈的认同感。换句话说,为了克服日本和满洲族的侵略所引 起的耻辱感,在文化或精神层次上宁愿尊重已亡的明朝之所谓“中华” 文化,

5、且发扬之,而不是在功利层次在军事或经济上进行 社会改革。要言之,在作为高度中华文化之实体的明朝灭亡之后, 朝鲜儒者自以为朝鲜已成了真正中华文化的世纪代表。这种强烈的 文化自豪感是极为普遍的。由此而来的是,朝鲜儒者的“中华文化中 心主义”主导了十七世纪以后朝鲜的知识界,因此使得批判程朱学且 代之而起的阳明学和明末清初的考证学,从十七世纪以来难以在朝 鲜扎根。于是以士大夫文人之责任意识和义理作为天理的程朱学,十七世 纪以后在朝鲜比在中国还要受到尊崇,且其理气论或心性论的纯性 理学之题材被深入地讨论。依朝鲜儒者的看法,程朱学的正统性代 表朝鲜知识分子固有的华夷论式的文化自豪感或文化信念;也就是 说,

6、他们以为自从大明即大中华灭亡之后,大明的嫡系就在朝鲜, 朝鲜乃是小中华,满洲族所建的清国是野蛮的。由于这种文化心理上的特性,朝鲜儒者对已亡的明朝崇祯皇帝表 示忠诚。这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论,即以中国为中心的文化保守 主义或封闭主义,将强调“节义”的性理学之名分论予以合理化。反 之,有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十八世纪以后,逐渐脱离了这种文 化心理上的纠结。这些自主思考的激进的少数知识分子,吸收了已 传入清朝的诸多西方文物,即西方的科学知识和天主教的新理论。 因此,事实上这一些人批判当时可说是鄙陋的文化心理纠结,驳斥 保守性的华夷论,企图完全脱离以中国为中心的华夷论之世界观3, 并提倡既合于朝鲜情况

7、又具主体性和实用性的学问,即“实学”。不 过,进入十九世纪后,由于外戚专横,王权丧失了统合性,加上行 政官僚的整体腐败和彻底的民生榨取,朝鲜王朝已达到了自取灭亡 的地步。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禁止外来宗教,即对西学(天主教) 的镇压措施(1801、1839、1866),抗拒官僚腐败的民乱 (1811、1862)也到处发生,其中东学革命(1894)直接提出对朝 鲜王朝原有的矛盾进行本质性的改革之主张。在朝鲜社会的内在矛 盾逐渐深化之过程中,标榜文化保守主义的儒者,不得不面临西力 东渐的巨大挑战。封闭的朝鲜王朝,终于依照江华岛条约(1876),第一次对中国 以外的西方世界开放港口。少数开化派的知识分子

8、4要清算清朝与 朝鲜之间传统的主从关系,并主张开放政策,即以开放的日本作为模范,而致力于朝鲜之独立自主和开化。但是,保守派的大部分儒 者,因以儒学为正统,仍然依恋于过去的小中华意识,迷惑于华夷 论的世界观,因而反对任何开放朝鲜社会的政策。是故,他们针对 操纵朝鲜开化的日本帝国主义之侵略将朝鲜强制规定为日本的 保护国的“乙巳勒约”(1905)之后首先凭借老旧武器,以直接 对抗的方式展开义兵活动。此外,或以自杀的方式5,或以隐居的 方式6,展开了消极的抵抗,即拒绝与日本的任何妥协。这些人认 为:除了传统的儒家文化之外,所有的外来文化都是野蛮的,因而 强烈排斥之,并站在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之立场上,

9、试图通过教 育活动,来保存“中华”文化。于是,随着时代演进而吸收西方文明 的一切改革努力,他们均斥之为“社会上的恶”(邪),而只强调要 保卫“中华文化”(正)。要言之,他们从头到尾打着“斥邪卫正”的 旗帜,力图抗争7。然而面对开化政策和日本帝国主义之挑战,文 化保守主义的极端反应仍受挫于新文明的火力。照他们的预言,朝 鲜王朝将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灭亡。在旧韩末正统性理学者之中,除“斥邪卫正”派以外,另有改革派 的儒者活动,即受到中国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而标榜改良主义的 儒教理念。如同康有为一样,他们是属于将孔子视为改革家的今文 经学之儒者8。他们认为西方文明的核心就是基督教精神,同样地, 为了弘扬

10、中华文化,主张将儒教建立为国教。因此,他们积极参与 康有为等人所提倡的孔教运动,并在韩国展开了孔教运动。另有一些可称为稳健改革派的儒者。他们虽然与改革派的儒者有 相异之处,但是受梁启超之影响颇多。他们提出与中国不同、但适 合于韩国社会经济环境之儒教改革新论9。其观点颇有启蒙性,但 仍然奠基于传统儒教文化,因其文化主体意识深切而强烈。激进改 革派在西欧文明的巨大威力之下,主张完全抛掉传统的儒教文物制 度,以接纳西方的新文明。就此而言,稳健改革派亦不同于激进改 革派10。其立场既类似于中国提出“东道西器”(中体西用)的保守 改革论者,但又具有与他们不同的特性。三、“尊华攘夷”的斥邪卫正学派之两个思

11、想型态华 西学派(李恒老、柳麟锡)和艮斋学派(田愚)保守的儒者在“尊华攘夷”的信念之下,反对与新文明作任何接触 或建立新制度。他们自十七世纪以来即尊崇程朱学的哲学思想,并 强力提倡中华文化的末代传统儒学。根据其活动地区,可分为“畿湖” 系和“岭南”系。再者,由于主导人物之学术特性,“畿湖”系又可分 为华西学派(李恒老,17921868)、毅堂学派(朴世和, 18341910)、艮斋学派(田愚,18411922)、芦沙学派(奇定 镇,17981879);“岭南”系则分为寒州学派(李震相,18181885)、定斋学派(柳致明,17771861)、四末轩学派 (张福枢,18151900)、性斋学派(

12、许传,17961886)11。 作者首先以李恒老和柳麟锡为中心,简略地介绍标榜“斥邪卫正”旗 帜的华西学派思想,再介绍田愚的心性论和自靖论。后者隐居于日 本帝国主义统治所不及之岛屿(乘桴入海),专心研究性理学理论, 并致力于儒教理念的教育。这种方法与积极的抗日斗争方式(即所 谓义兵抗争)不同,可说是非妥协的消极方法。3.1 李恒老和柳麟锡之义理论与卫正斥邪论华西学派的宗师李恒老(号华西,17921868),继承了朝鲜性 理学中最保守的传统。他认为儒教的道统乃是由孔子而朱子而宋子 (宋时烈),在学问方面则宗主朱子,而在义理方面则宪章宋子。 他同其弟子们一起研究朱熹的著作,以编撰朱子大全答疑辑补;

13、 此外,他模仿朱子依春秋大义而撰写通鉴纲目,用纲目体融合 中国历史与韩国历史而撰写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论证朝鲜就 是“小中华”。他在四十岁时摆设“乡音酒礼”以振作士风,并教导众 多学生,专研经传和性理学。其门下有金平默(18191891)、柳 重教(18321893)、崔益铉(18331906)、柳麟锡 (18421915)。这些人在韩末“卫正斥邪运动”中扮演了主导的角 色。李恒老是一位性理学者,在理气论方面,提出主理论的观点。人 与物后生成,无不由理气。然而,“理为至善至中之准则,而气为偏 倚过不及之缘由。此则不可杂之说”12。他又说到:理者,一而不二者也,命物而不命于物者也,为主而不为客者

14、也。 气者,二而不一者也,命于物而不命物者也,为客而不为主者也。 13如此一来,李恒老提出“理主气客”说。所以依李恒老看,尊重中 华和排斥夷狄,即是穷究天地之理的大径(“尊中华,攘夷狄,穷天 地之大径”)14。随后,他论及孔子在春秋中所论“尊王贱霸, 尊周攘夷”的义理。朱子站在反对与侵占的金国讲和之立场,提 出斥和论,这代表在整个社会的危机状况下,发挥了义理论的精神, 坚持只有中华文化具有“天理”观点,因此撰写资治通鉴纲目。 同样地,宋时烈也提出“排清崇明”的义理。这都是属于“尊华攘夷” 的义理论15。如此,李恒老根据“中华文化中心的华夷论”主张:即 便朝鲜社会处于严重危机状况下,由日本或西方

15、所传入的新文明仍 是社会恶之渊源,所以必须坚决予以排斥,而只有中华文化才是朝 鲜追求的真正文化。他将中华文化标榜为“正”,并举起“斥邪卫正” 的旗帜。柳麟锡基本上继承了李恒老的义理论,并指出在面临国家变乱之际,儒者可采取三种态度:第一、发起义兵以扫清逆党(举义扫清) ;第二、虽然离开国土,也要守住旧制度(去之守旧);第三、奉 献生命以遂成其志(致命遂志)16。抱持这种信念的柳麟锡,带 头反对弑害朝鲜王后闵妃的乙未事变以来施行的断发令之类的种种 改革措施,并领导义兵活动。其义兵活动起初达到令人刮目相看的 成果,但 1896 年他终于逃到满洲(辽东)。1900 年他归国后,在 西北地区讲学。190

16、7 年为了建立海外的独立运动基地,他又前往俄 罗斯的海参威。1910 年他被推举为十三道义军都总裁,然而在未开 战之前,已面临羞辱的韩日合并,终于在 1915 年以七十四岁高龄病 死于辽东17。柳麟锡一生抱持“尊华攘夷”的义理思想,其理论依据是主理的世 界观。事实上,理与气之关系表现为理在上乘气,气在下载理。此 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18。柳麟锡接受了李恒老“理主气客”说, 指出:“其所本者理,所形者气,而理气元是帅役上下。”19这种理 气关系,即“理主气客”、“理帅气役”、“理上气下”等所活法,隐含着 为“斥邪卫正”论寻求其理论基础的意图。在这种性理学的理论背景下,柳麟锡以为儒教、儒理是绝对不可 否认的。他主张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之间的根本秩序 (即“五伦”)乃是天理,是不变的真理。儒教教育即根基于此天伦 而启发人伦的。然而西方的新教育只不过是追求形气以满足欲望, 所以它是反人伦性的,必须加以排斥。再者,女性教育和男女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