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506409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年人教版必修一雨巷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巷雨巷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意想及特征,并尝试新诗的写作。 2过程与方法 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 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进而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关心人民、 关注自我的意识和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品味意境美。 【教学难点】 探究“丁香

2、姑娘”的象征义。 【教学方法】运用课件,情境法、诵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 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面对多难的祖国,面对多难的父老 乡亲,诗人闻一多、艾青发出的痛 苦呼喊,今天让我们撑一把油纸伞, 一起走进戴望舒的雨巷聆听潇 潇春雨,感受世纪年代知 识分子的寂寞惆怅。老师投影雨巷图片以 及作者介绍了解整体 感知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戴望舒,他 的雨巷到底有何出众之处呢? 让我们闭起眼睛,在朗诵中体会诗 歌的情绪。 诵读诗歌,感音韵之美 教师示范朗读,完毕 后要求学生勾画出带 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词 语。思考 培养学生从文本提取 信息的能力互动 交

3、流重点研读 赏析难点探讨这种低沉、哀怨和无奈的体验是从 哪里来的?“我”的心情与活动的环境雨 巷有什么相通的地方呢? 在诗中,这些形象形式上各自独立, 但却使我们觉得形象之间有着某种 联系,共同具有某些东西。在这朦 胧的意象中,你能感受到作者究竟 想要说什么?作者为什么在雨巷徘徊?诗中有没 有表现作者心愿的句子。一个什么 样的姑娘? 这个“丁香姑娘”究竟是真实的还 是虚幻的?引导学生发分析诗歌 意象:油纸伞、雨巷、 我、丁香、姑娘、太 息般的眼光、颓圮的 篱墙 点拨 (板书)(从色彩基调来看, 雨巷属于暗色调) 雨巷:幽深寂静、细 雨迷蒙 油纸伞:古老、怀旧 篱墙:颓圮、衰败(板书)丁香一样的

4、 姑娘 丁香在古诗词的传统 意象中,往往跟忧愁 结合在一起,李商隐 的代赠诗中就有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 诗句,南唐李璟的 浣溪纱中有“青 鸟不传云外信,丁香 空结雨中愁”的句子, 更是把丁香与忧愁联 系在一起,还有哪些 地方体现姑娘的忧愁 呢? 中国传统意象中,丁 香象征着美丽、高洁 和愁怨。 学生讨论从意象得出 的感受回答 小组讨论,全班分享集体朗读第二、三、 四、五、六节主旨总结课后 拓展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 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 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 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 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 他们在黑暗中渴求

5、着新的希望的出 现,在阴霾中盼望雨后绚丽的彩虹。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 心境的反映。结束语:“李杜文章在,火焰万丈长”,诗人虽然远离我们而去,但诗的语言 正如星星的光辉,永远闪耀在天际。 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每当你彷徨 迷茫的时候,请你一定想起戴望舒 的雨巷,请你一定记得在那发黄的 诗中,有一位美丽而忧伤的姑娘。 阅读作业: 戴望舒的 望舒草选取一个意 象,写一段赏析文字,200 字左右 明确:雨巷整体 意境为丁香姑娘营造 了凄美背景。象征手 法是其重要艺术特色 之一。总结全班交流强化学生了解象征手 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通过动手, 得到更深刻的审美体 验 【板书设计】 雨 巷

6、戴望舒意象 感受 雨巷 幽深、寂静、 油纸伞 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篱墙 哀怨、凄凉、衰败 象征意义丁香般的姑娘 美丽、高洁、愁怨 我 彷徨、迷惘、寂寞 【课后反思】 雨巷是一篇抒情色彩浓烈的诗歌。没有直白的“情语” ,只有委婉的“景语” ,形 象丰富且具象征意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就要首先训练学生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而引导学 生去进行体验,最后达到认知形象意蕴的目的,用个别读、集体读、示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 反复体验,深入诗的意境,造成情感上的共鸣。从初步感知、体会诗的情感基调到深入品味、 强化感觉,对感觉和体验进行整理再到细节认知,从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知,另外, 置疑设问,集散有致。

7、雨巷教学设计中共设置了十几个疑问。力图使学生的感觉、体验、 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但这许多问题归纳起来只有三个:一是全诗有哪些形象;二是如何 发现、体验形象所蕴蓄着的思想感情;三是我们是怎样解读诗歌,进而解读文学作品的。此 外,运用适合文本特点的语体色彩是很重要的, 雨巷抒情性浓烈,且调子低沉,在教学 中,尽量采取诗化的语言并且始终保持符合该诗基调的情感色彩。讲课的过程中提到了两首 古诗词,可是并没有对这两首诗词进行分析,而是一带而过,使这两首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发 挥好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我也没有及时补充说明,也是我讲课的一个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力图避免上述这些问题,创造一个师生互动的生动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