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02856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经济危机背景下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研究一、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一、经济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欧盟、日本、中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金融机构由于持有大量美国次级债券而损失惨重,经济增长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这次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更是陷入了持续衰退,实体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失业上升,消费疲软,需求的大幅下降和美元贬值的巨大压力把外向型发展中经济体也拖入危机的泥淖之中。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在危机面前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不能独善其身,北美、西欧、亚洲三大经济体都普遍出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趋势,世界经济笼罩在一片阴霾之中。20

2、09 年12 月的哥本哈根会议将世界目光聚焦于气候变暖问题,被看作是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哥本哈根给了全人类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人类文明将会受到严重威胁。众所周知,保护环境、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势必影响经济的增长,这无疑又给满目疮痍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防止经济衰退,保持经济增长,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发展还任重道远。21 世纪的前 20 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国经济需要持续高速的增长。

3、为了应对这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2008 年 11 月 18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四万亿的投资刺激计划,以维持经济增长速度 8%以上。2009 年 11 月 25 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 2020 年,我国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下降 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1。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做出的承诺。2010 年 3 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2010 年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说,

4、经济危机和低碳经济把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改变增长模式的最重要途径就是产业结构调整。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经济危机是产业调整的一个契机。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击,在危机面前,日本出台了相应产业政策,选择1 http:/ 年,京津冀地区共实现生产总值 33030.98 亿元,占全国的 11;人均GDP 为 33789 元,是全国平均水平 22640 元的 1.49 倍,三次产业结构为 6.87: 46.3 : 46.83,就业结构为 30.62:30.49:38.89,基本实现“三二一”的转变。从京津冀三地来看,2008 年北京

5、三次产业结构为 1.08:25.68:73.25,就业结构为 6.42:21.14:72.43,明显出现后工业化阶段的特征;天津三次产业结构为 1.93:60.13:37.94,就业结构为 11.79:42:46.21,其产业结构为明显的“二三一”结构,而就业结构中,二、三产业基本持平,说明天津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河北三次产业结构为 12.57:54.22:33.21,就业结构为40.2:30.96:28.62,同天津产业结构的情况相似,河北产业结构也具有“二三一”的特征,但是就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太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例过小2。(一)京津冀区域工业行业分析(一)京津冀

6、区域工业行业分析表 1 所示是 2007 京津冀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和产值比重数据。区位商3是反映某一产业部门专业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产值比重能够表征产业在区域产业群中的分量。从北京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和产值比重来看,2007 年北京地区占优势的行业有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2,6.24%)4,医药制造业(1.34,2.1%) ,专用设备制造业(1.32,3.44%)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4,10.9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5,27.60%)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2.24%)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9,11.07%

7、) 。2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9 、 北京统计年鉴 2009 、 天津统计年鉴 2009 、 河北经济年鉴2009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到。 3 区位商是指一个区域特定产业的产值占该区域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与全国该特定产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之间的比值。如果区位商大于 1,表示该产业的专业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反之,表示该产 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4 注:前者指区位商,后者指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下同。表 1:2007 年京津冀主要工业行业区位商和产值比重北京天津河北省项 目区位商产值比重区位商产值比重区位商产值比重煤炭开采和洗选业0.932.10%0.250.56%1.

8、122.55%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0.120.25%3.787.75%1.032.11%黑色金属矿采选业0.330.17%00.00%6.43.36%有色金属矿采选业00.00%00.00%0.230.13%非金属矿采选业0.130.04%0.310.10%0.590.20%其他采矿业00.00%00.00%00.00%农副食品加工业0.451.93%0.482.09%1.024.40%食品制造业0.971.46%0.731.10%1.392.09%饮料制造业1.031.29%0.821.03%0.811.02%烟草制品业0.270.26%00.00%0.480.45%纺织业0.160.73%0

9、.180.85%0.954.40%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490.91%0.420.78%1.112.0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0.050.07%0.240.30%0.81.02%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 草制品业0.190.16%0.190.17%0.520.45%家具制造业0.770.46%0.630.37%0.60.36%造纸及纸制品业0.430.67%0.360.56%0.821.28%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1.981.04%0.570.30%0.70.37%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330.17%0.740.38%0.150.08%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426.

10、24%0.220.97%1.024.5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53.30%0.775.12%0.835.51%医药制造业1.342.10%1.251.96%1.091.71%化学纤维制造业0.040.04%0.040.04%0.250.25%橡胶制品业0.260.22%1.070.92%0.920.79%塑料制品业0.360.72%0.931.86%0.71.4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72.68%0.381.47%1.134.34%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766.35%2.2118.42%3.6630.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160.69%0.421.88%0.281.2

11、6%金属制品业0.712.00%1.213.43%0.992.79%通用设备制造业0.793.60%1.014.58%0.652.96%专用设备制造业1.323.44%0.792.06%0.832.18%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410.96%1.6511.09%0.473.1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583.46%0.995.85%0.553.24%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8527.60%2.1921.20%0.060.54%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2.12.24%0.981.04%0.20.21%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110.93%0.520.43%0.20.17%

12、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190.03%1.460.25%0.220.0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6911.07%0.120.81%1.228.0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1.290.32%0.470.12%0.420.10%水的生产和供应业1.520.30%0.880.17%0.530.10%数据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 2008 、 北京统计年鉴 2008 、 天津统计年鉴 2008 、 河北经济年鉴2008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到天津主要优势行业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3.78,7.75%)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21,18.42%) ,金属制品业(1.21,3.43%) ,交

13、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65,11.0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2.19,21.20%) 。尤其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业化优势和产值比重都较高。河北主要优势行业有,黑色金属矿采选业(6.4,3.36%) ,食品制造业(1.39,2.09%)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3.66,30.42%)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22,8.00%) 。从数据来看,全省工业行业比较齐全,但除了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区位商(3.66)和工业产值比重(30.42%)比较大外,其它行业的比重都很低、较分散,专业化程度也不

14、高。2008 年河北工业增加值 7967.6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 6110.6 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 837.2 亿元和 512.5 亿元,虽然比上年增长 18.8%和15.2%,但是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13.7%和 8.4%5。整体上来讲,河北还未形成平衡、健康的工业体系和具有规模优势的主导产业集群。从京津冀主要工业行业分析中可以看出,2007 年北京地区煤炭,采矿,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电力等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30%左右,天津为 40%左右,河北更是超过了 60%,可以说京津冀工业行业中高碳行业所占比重很大。2007 年,全

15、国工业废弃排放总量为 388169 亿标准立方米,同期京津冀三地的排放分别为 5146、5506、48036 亿标准立方米6,分别占全国排放量的 1.33%、1.42%、12.38%,京津冀排量占全国排放的15.12%,而同期京津冀区域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 11.27%,河北生产总值只占全国的 5.49%。2007 年京津冀三地单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分别为 0.714、1.016、1.843,同期全国的平均水平为 1.167,京津能耗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是因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大,而河北由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特别是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比例较大,使河5河北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http:/ 数据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2008光盘版,表 1-10。7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2008光盘版,表 6-15;中国统计年鉴 2008光盘版,表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