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七夕故事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501883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37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七夕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七夕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七夕故事(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 8 月 13 日星期二 责编 郭佳美编 陈巾帼城地理 CITY GEOGRAPHYA31“ 七夕是情人节”不准确关于七夕的来历, 在不同地域有不同 的传说。 但大体是一致的,认为其和牛郎织 女的爱情故事有关。 织女原本是天上的神仙,心灵手巧,生 得也美,绚烂的云霞都是她的杰作。 牛郎是个孤苦的放牛娃,某天,老牛告 诉他一个秘密,去湖边拿走一套红色衣服, 那个衣服的主人就是织女,会成为他妻子。 他就照做了,织女后来就和他成了夫妻,生 了一儿一女,男耕女织,日子过得很幸福。 但王母娘娘得知此事后, 觉得破坏了 仙界的规矩,很是震怒。 趁牛郎不在家,强 行把织女带回了天庭。 牛郎得知赶

2、紧乘上 牛皮挑上孩子去追。 王母娘娘就拿出金钗 划出一道天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就被隔开 了。 后来王母娘娘被他们的真情感动,就允 许他们年年七月初七这天见面一次。 华中师范大学民俗学教授陈建宪介 绍, 学界对七夕文化和相关神话传说的研 究成果很多,现在一般有据可查的,认为七 夕在汉代就已作为当时一个重要节日在过 了,虽然在不同地域有不同的习俗,但主要 都是以其织女手巧引申出来, 称其为乞巧 节,年轻女子会在这一天做些活计,或祭拜 织女牛郎星,以求使自己心灵手巧。 现在不少宣传,说七夕称为 “ 中国情人 节”,其实并不准确,是根据外国人的节日 来套搬的。 根据东晋葛洪的 西京杂记 记载: “ 汉

3、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 人俱习之”。 有学者认为牛郎织女的故事源 于人们对信星宿的崇拜, 也有认为是某个 时期抢婚风俗的影子。 神话故事本身在流 传中, 就不断地有变化和加工, 内容更丰 富。于是乞巧节更多的是人们借助织女这 个形象,使得自己拥有巧技。 七夕就被当做 一个女子的节日, 而织女是工于纺织的女 神,技艺超群,在农业社会,这是有重要意 义的。 所以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这晚,向 织女乞求智慧和巧艺, 加上有爱情神话的 附会,同时自然也会暗暗地许个愿,求赐美 满姻缘。一女不能二嫁, 织女变七仙女在民间,关于七夕的神话故事,在河南 南阳、湖南、湖北郧西等地,出现都很早,有 些地

4、方也称呼织女为 “ 七姐”。 于是,这就引 起不少人的疑问,织女是不是就是七仙女? 这两个神话故事,难道是同一个? 陈建宪教授认为, 一口肯定织女不是 七仙女, 或者织女就是七仙女, 这都不准 确。 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都经过口头加工 而流传下来的,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就有不 同的流变。 既然这种创造加工随意性较大, 也难有统一的严格的神话谱系来做个规 定。 只能说二者有渊源, 但在后来的流传 中,又出现了分化,所以出现不同看法,很 正常。现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是两个,跟七夕 有关的是 “ 织女牛郎”,另一个是 “ 董永和七 仙女”,在黄梅戏和山东等地的一些地方戏 里,都有 “ 天仙配”的段子,就

5、是根据董永的 故事改编的。 而二者的故事框架和形式,也 基本相似,都是凡人娶了神女,后来被更高 级别的神仙管理者棒打鸳鸯。 董永的故事最早见于 搜神记,山东 人董永卖身为奴葬父,欠下主人债务。 后遇 一女子, 愿意和他结为夫妻, 此女擅长纺 织,十日就为主人家织縑百匹,以还主人债 务。 而后, “ 女出门,谓永曰: 我,天之织女 也。 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 语 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 可见,在这个记载里,织女的角色其实 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七仙女。 后来到了东晋时期, 牛郎织女的故事 传说开始广为流传, 织女成了牛郎的妻子 了,而且天上本有织女牛郎星,如此搭配更 合情合理。 但

6、这样一来,董永遇到的神女是 谁呢? 一女二嫁当然不合规矩。 于是经过一 些流变, 最后董永的妻子就变成了现在我 们熟知的七仙女,传说她是玉帝的女儿,和 织女身份很不同。“ 天仙配”后来就成为歌 颂董永和七仙女真挚爱情的传统曲目,七 夕节则成了织女牛郎故事的载体。 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反映的都是人 们对自然现象的解读和对生活的美好想 象,而演变出一些节日,又增加了文化和历 史的积淀。到 2008 年 6 月 14 日,七夕节就 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告诉你所不知道的七夕故事记者周华 实习生郭晓芬“ 那时我十来岁,七 月初七都在暑假里,我 正好在乡下家家 ( 外婆) 那里住

7、,她总是问我,你 看, 我们地上都没有喜 鹊啦, 它们都到天上去 给牛郎织女搭桥去啦。 王母娘娘只许他们一年 见一回面。 那时的我, 觉得王母娘娘肯定是个 坏蛋! ” 回忆起幼年过七夕 的旧事,40 岁的李明秀 不禁有些向往。 虽然她 早已离开农村老家,随 父母在汉口宝丰路住了 多年, 婚后辗转到武昌 卓刀泉街住, 早就没怎 么再郑重其事地过七夕 节了,但在她看来,过去 的一些节日, 年轻一辈 们,已不了解了。制图陈巾帼七夕节祭拜织女 是古时女子 “ 标配”李明秀介绍,大约在自己能记事的 时候, 就听老人们讲过牛郎织女的故 事。 但以前日子清苦,真正把七夕当个 节日郑重其事地做些什么, 倒是不

8、多。 印象较深的是,如果七月初七那天天气 好,长辈会炒些花生瓜子什么的,还会 煮点甜玉米。 一家人可能就晚上一起聚 一下,打个牌聊个天,也没刻意说要过 节什么的。 不过大多是家里女性多的才 一起乐呵一下,大家说说笑笑,或者比 赛谁穿针最快,或者看看谁做的鞋垫好 看,斗巧也乞巧。 “ 小时候只记得吃,等年纪大些,对 长辈说的瓜架子下能听到牛郎织女的 情话的说法,就有了兴趣。 曾悄悄叫上 姐姐,钻到房背后的黄瓜架子下,结果 啥都没听到,还被蚊子咬包,被瓜叶子 把胳膊划出红印子。 不过也听说有特别 讲究的人家,会陈设香案,恭恭敬敬地 向天祭拜织女,希望得到护佑和巧技。 ” 关于七夕的民间习俗,最早有记载 的是穿针乞巧。 到南北朝时期,喜蛛应 巧则广为流传,在七月初七, “ 以小蜘蛛 安盒子内, 次日看, 如网圆正谓之得 巧。 ”到明清时代,则开始盛行 “ 投针验 巧”,即在七月初七, “ 妇女乞巧,投针于 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 女”。 至于祭拜织女,则几乎是不同地域 的年轻女性在七夕节的 “ 标配”。 有条件 的人家,还会专门制作巧果。 陈建宪教授也认为,像在湖北这一 带,对七夕节,不少有年轻姑娘的人家 还是很讲究的,这天会专门用彩纸扎一 个精致的拜月楼, 还要准备些瓜果,而 后祭拜, 祭拜完了之后将其烧掉“ 送 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