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01060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树林和草原树林和草原教学实录教学实录 教学背景:语文课程标准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应 该说“对话”是课堂教学的本位回归。所谓对话教学,不仅仅是以对话为手段的教 学方式,更是一种以对话为原则、以对话精神为主导的新的教学形态。它首先意味 着教学从知识传授走向知识生成,意味着“教学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之中创造的。 ” 那么该如何在课堂上组织“对话”教学呢?我认为:“对话”不是让学生自发的讨 论,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钻研课文,和文本、作者进行亲密 接触后,各自谈自己从课文中的所悟所得

2、,分享各自的收获的过程。教学设想:语文版七年级上的树林和草原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猎人笔记的 最后一篇。作家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俄罗斯草原独特的夏日风光。 屠格涅夫擅长描写自然风景,他笔下的景物总是在朴实的描写中散发出浓郁的诗意, 给人无穷的遐想和美的享受!托尔斯泰称赞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 的气息。 ”教学本文,可设计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和体验与 文本亲密接触,与作者对话,通过反复阅读、对话,来品味赏析文章的语言;从而 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思想感情;最后组织学生共同探讨作家 是如何使笔下的景物鲜活起来的。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根据

3、此思路,我 设计了“初识文本,谈原初体验再识文本,谈个性体验深入文本,凸现作 者透过文本,直面作者拓展延伸,读写结合”的教学思路。教学尝试: 一、初识文本,谈原初体验。 师 :作家杨朔说过:“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 ”优美的散文会让我们心动,令我们 陶醉。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用心品味美丽的语言,说说:初读此文,你读出了什 么?(学生自由朗读五分钟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 ) 生 1:我只想说一个字“美”! 生 2:我觉得俄罗斯草原的景物实在太神奇了! 生 3: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笔下的灌木丛非常奇特。 生 4:这篇文章,作者用了第二人称来写。我觉得这很棒!作者仿佛是一个导游, 我们读者仿佛是一

4、群游客。在他的带领,解说下,我们走进俄罗斯草原,领略到了 俄罗斯草原独特的美妙风光!读完全文,我们好象真的到了俄罗斯草原,有一种身 临其境的感觉,非常亲切! 生 5:我觉得作者笔下的俄罗斯草原有一种神秘的美感。因为在那里一会儿是火辣 辣的天气,一会儿就雷电交加,风雨迷茫!让人措手不及。 师 :这种时晴时雨的夏季天气,你能用一句诗来形容吗? 生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晴)却有情(晴) 。 生 7:我觉得也可以用一句民谚来形容: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这是学生与文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要给足学生阅读体验的时间。让学生接近文本, 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和文本进行直接对话。学生的初步

5、感知和理解会出 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有的比较到位,有的可能不着边际。但最主要的是让学生迈出第一步做到敢说会说。学生有了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他们便有了一种参与的趋向, 并使之在后面的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状态。二、再识文本,谈个性体验 师 :刚才我们新认识了一位朋友树林和草原 ,大家都谈了对她的初步印象,大 家愿意再走近看看她吗? 生(异口同声、兴致勃勃地):愿意 师 :树林和草原这篇散文描写了俄罗斯草原上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之后的美丽 的景色,可以说在屠格涅夫的笔下,每个时间段都是那么地吸引人。当然“一千读 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那么就请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时间段的景色吧? 生 1:我最喜欢夜幕降

6、临的时候。因为那时“月亮正在升起”,村子里灯火闪烁,景 色一定非常迷人!作者写道:“隔着窗子你可以看到铺着白桌布的餐桌、燃烧着的 蜡烛、晚餐”读到这里,我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家,感到十分温馨!夜幕降临, 给人一种宁静、安详、和平的感觉。 生 2:我最喜欢黎明时候的景色。因为那时的空气最清新,而且孕育着勃勃生机。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生 3:我最喜欢太阳越升越高之后。因为这段时间是最富有夏天的个性的。我们都 知道,夏天是非常炎热的。在作者的笔下,就充分渲染了这种炎热。如:“静止的 空气中发散出火辣辣的热气”;“你对面的丛林晒得火辣辣的,在阳光底下仿佛颜色 发黄了”。我们

7、知道:夏天的炎热之后必定跟随着雷阵雨。这就是夏天的另一个个 性。雷阵雨过后,一扫先前的酷暑,使人感到清爽!作者写道:“暴风雨过去了; 你走出来。我的天啊,四周一切多么愉快地闪耀着亮光,空气多么新鲜、清爽,草 莓和蘑菇多么芬芳!”。看到这里,我仿佛置身其中,呼吸着夏日雨后清新芬 芳的空气! 生 4:我最喜欢黄昏来临了的时候。因为每天的这个时候,劳作了一天的人们踏着 落日的余辉,纷纷走在回家的路上,使人感受到了劳作一天后的充实!而且这个时 候的景色是非常迷人的:先是“晚霞像火焰一样燃烧”, “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 一样”。接着“鲜红的光辉”在各种景物上投下的影子越拉越长,直至终于消失,然 后星

8、星在“落日的火海里发出颤抖的闪光来”最后, “夜幕降临了”。这个时间段 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景色的变换却非常快,我觉得作者笔下的大自然实在是神奇 了!读了这段文字,不禁使我想起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生 5:是的, “最美不过夕阳红。 ”夕阳很美,却一如昙花一现。 师 :“最美不过夕阳红。 ”这好像是一首歌的歌词,是吗? 生 6:是的,是中央电视台夕阳红节目的主题歌。 师 :你能唱唱吗? 生 7:(不好意思地)我唱得不好。 众生:唱吧,唱吧。 生 8 唱: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 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爱。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 师生鼓掌

9、! 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再次和文本进行对话,形成自己个性化的 审美体验和独特感受。师 :刚才大家都根据自己的体验,说了自己喜欢的时间段的景色。说得都很精彩!从黎明到夜幕降临,俄罗斯草原景色变化万千,各有情趣!可谓是“朝晖夕阴,气 象万千。 ” 那么如果要给文章配乐,你会选取怎样的一段音乐呢? 生 1:欢快的,活泼的。 生 2:舒缓的优美的轻音乐。 生 3:我觉得所配的这段音乐应该和天气的变化相应和。比如“黎明的时候”应该舒 缓一些,优美一些,使人感觉身心舒畅!“太阳越升越高”以后,音乐要随着天气的 逐渐炎热而加快节奏,给人一种“火辣辣”的感觉。酷暑难当的时候,音乐也应该表 现一

10、种烦躁、难耐的情绪!而当暴风雨来临这一段应该是整段音乐的高潮:先是 “风突然吹来,又急驰而去”;雷声轰鸣;乌云翻滚。这是暴风雨的前奏。接着,滂 沱大雨从天而降,痛快淋漓地敲打在人的身上。人们飞速地奔跑,躲雨!我觉 得音乐都应有所表现。暴风雨过后的音乐,应该是舒缓的,优美的,可爱的,温馨 的 生(情不自禁):鼓掌 师 :我听得都快入迷了!你对语言文字,对音乐都有着强烈的感觉。实在太精彩 了! 让我们抓住这些感觉,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三:深入文本,凸现作者 师:托尔斯泰称屠格涅夫说:“两三笔一句,大自然就发出芬芳的气息。 ”请你找 出你最有感受,或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说说理由。请从语言的角

11、度加以品味赏析!我们男女生来比一比,看看谁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更棒!好不好? 生(兴奋,跃跃欲试):好! 生 1:我觉得“过多的芬芳之气使得你头晕目眩”一句中“头晕目眩”,这个词非常精 彩。它形象地写出了早起散步的人们沉浸并陶醉于浓郁的芳香之中。从而夸张地写 出了“荞麦和三叶草的甘香”之浓烈,沁人心脾! 生 2:我喜欢“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 ”这句话中的“燃烧”“遮掩”这 两个词富有动感。整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方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富 有动感的黄昏夕阳图。 生 3:我喜欢这句:“它的前沿像衣袖一般伸展开来,像穹隆似的笼罩着。 ”这里作 者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乌

12、云在不断扩大的情景。 生 4:我觉得:“泉水上面,一棵橡树贪婪地伸开它那掌形的枝叶;银色的大水泡 摇摇摆摆地从长满细致柔滑的青苔的水底升起。 ”这句话中的“贪婪”“摇摇摆摆”这两 个词,用得很精彩!“贪婪”本是一个贬义词,似乎是讲一个人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在这里,作者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用“贪婪”修饰“伸开”形象地写出了橡树贪得无 厌,不知满足地生长,即写出了这棵橡树长得非常茂盛;同时也写出了这棵橡树所 处的绝佳位置,它是在泉水的上面。这也是它能够这般“贪婪”,长得如此茂盛的原 因!“摇摇摆摆”一词,则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大水泡从泉眼里涌出来的情景。读到这 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可爱至极的大水泡。

13、师 :想不到大家的品读都这么精彩,男生女生真是难分高下,可谓旗鼓相当!我 想屠格涅夫听到这些一定很高兴,因为他在中国竟然会遇到这么多的活泼可爱少年知音! 生(开心地):笑 在课堂对话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采取竞争性体制,让学生享受成 功体验,使整个对话教学过程在学生自我推进意识中得到完善,促使他们主动参与 教学过程。四、透过文本,直面作者 师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觉得眼前的景很美,就比如说我们的校园 吧,但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却连自己都感觉不到美。那为什么屠格涅夫却能写得如 此逼真,引人入胜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吧! 生 1:我觉得是因为屠格涅夫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进行

14、描写,而且还抓住了不同时间 段不同景色的特点。 生 2:我想是因为屠格涅夫善于观察吧。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此他才有独 特的视角和感受。 生 3:在观察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全身心地投入的。因为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他观察 的时候可以说是动用了所有的感官:触觉、视觉、味觉、听觉、还有味觉。 师:有道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准确生动地反映事物。 生 4:我觉得屠格涅夫之所以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散文,还因为他善于锤炼语言,擅 长描写。比如刚才同学提到的“贪婪”, “摇摇摆摆”等词语都用得非常准确! 生 5: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 反问等等,从而使文章的语

15、言生动形象,引人入胜。 师:老师把刚才大家说的概括起来就是: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长于描写。大家再 想想,要把景物写美写活,光靠这些够了吗? 生 5:我想是不是因为作者在写作中投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就是寓情于景。从字里 行间我们发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自由的思想感情,可说是无处不 在。景物是死的,只有投入人的思想感情,它才是活的。 师 :我同意。我们说:屠格涅夫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 融入了主观的情感。 “情”可以说是这篇散文的“神”和“魂” 。可见,一切景语皆 情语!“杨柳岸晓风残月”使人感到宁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则激人豪放;“念去去,千里烟波

16、暮霭层层楚天阔”则引人感伤;“山舞银蛇,原 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则促人奋起!千姿百态的自然美,给人以多方面的感染 与熏陶。我们只有用心去体会,才会赋予自然景物鲜活的生命与无穷的魅力!比如 说同是“花”这种景物:杜甫就曾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黄四娘家 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思想感情截然不同的诗句。由于作者的心境不同,所 寄寓的思想感情也就不同,于是同一种景物也就有了不同的情素!因此,我们在写 作时,仅仅做到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长于描写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 会,用心去写作! 这一环节在品味文章精彩的语言之后,意在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让他们 透过文本,直接和作者对话。读写结合,了解写景抒情类散文的一般写法。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一) 拓展延伸:出示烈日暴雨下的祥子第二自然段,作比较阅读。 1、比较两文修辞方法,描写角度,蕴涵的感情有何不同。 2、如果配乐应该选取怎样的乐曲?为什么?(二)读写结合 1、选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