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8904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本科毕业论文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若干思考关于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若干思考摘要:会计电算化是审计变革的催化剂,它将大大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按照审计环境要求进行审计变革的进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对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实务都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必然对以会计为基础的审计产生重大影响,需要我们根据这些影响研究和采取相应的对策,以达到审计的目的,切实有效地防范审计风险。 关键词:关键词:经济效益;产品质量 1 引言 市场经济越发展,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就越严格。产品质量的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表达了产品质量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产品质量的好坏对于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2、要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讲必须提高产品质量。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没有质量就没有经济效益,产品质量既是数量的基础,又是经济效益的基础。企业只有搞好全面质量管理,才能取得好的综合经济效益。2 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概述2.1 产品质量的概念产品质量是指在商品经济范畴,企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产品进行规划、设计、制造、检测、计量、运输、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生态回收等全程的必要的信息披露。产品质量包括产品内在质量和产品外在质量。产品的内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内在属性,包括性能、寿命、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五个方面。 产品的外在质量是指产品的外部属性,包括产品的光洁度,造型,色泽,包装等,如自行车的造型、色彩、

3、光洁度等。 2.2 经济效益的概念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是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得更多的经营成果。2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了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比例关系。 2.3 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的主要使命是获取经济效益,效益与产品质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产品质量太低了或者太高了,都有可能不利于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所以产品质量的控制要适当。一方面,产品质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必须以提高经

4、济效益为中心。而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没有好的产品质量,就不会有好的经济效益。所以要能更好的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要加强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的定义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收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5。全面质量管理的根本目标是要做到质量高、成本低、服务好,这也正是经济效益中最核心的内容。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强调质量与经济效益关系的统一。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可以使得产品的使用

5、价值得到提高,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可以扩大产品的销量和市场占有率,由此可以给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第二,产品有质量上的优势,它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来出售,由此可以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第三,良好的质量管理,可以使得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第四,产品的质量水平高意味着更少的缺陷和更低的服务费用,意味着产品成本的降低,以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另一方面,在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关系中,产品质量过高、过低对经济效益都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起到的是削弱作用。质量过高或者过低,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企业成本的提高或降低,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质量越高,成本越高。质量要

6、求过高,必然会有更多的支出。在满足功能的情3况下,质量过高产生的多余支出就是浪费。反之,质量过低,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这样会给企业带来生产停顿、产品不合格、生产效率下降、质量投诉增加、竞争力减弱、市场萎缩等问题。无疑,这些影响最终都会反映在经济效益的下降上。质量与成本是相互影响、相互矛盾的。(1)过高的追求质量会提高成本;反过来说,质量不合格而进行修复或整改,也必然造成成本上升,最终也达不到成本控制的目的;(2)成本控制,应以满足质量为提前,如果产品应该保证的质量都达不到,就违背了成本控制的最初目标,成本控制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那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何谈起?所以说,成本控制就以满足质量为

7、前提,但又不能以追求过高质量为目标,应追求合格产品的基础上,做好成本控制,减少浪费,达到企业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状态。 3 协调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关系的若干建议3.1 强化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把产品质量切实放在生产经营的首位,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用户意识,法制意识,主动接受用户和政府的监督,把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种思想贯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积极开展质量兴厂的活动7。产品质量的提高不是一个人,一个车间,一个部门的事,而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它需要全员联合起来参与行动,企业的质量责任制要落实到每

8、个人,从而使每个员工在实际生产工作中,都能够严格地按照工艺规程操作,遵循质量管理标准,不断提高岗位技能和熟练程度,最终将产品的质量事故降到为零。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第一步就是对企业强化质量意识,提高产品质量,首先就要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的思想,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设计到产品生产直到产品包装、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这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把质量关8。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强化相关人员的质量意识的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通过会议或者其它形式来宣贯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强调人与产品质量的关系,每个人的工作不到位,都有可能会导

9、致产品质量的不合格。例如,操作人员4未按照规定操作;设备维护不到位,造成精度不足;产品生产环境维持不到位,导致洁净度、相对湿度等控制不到位;设计人员在产品设计时,对产品性能指标验证不足;未充分考虑产品的加工方法;作业指导书(或相应文件)编写不到位;原材料/元器件控制不到位等等。在宣贯过程中,如果能够穿插具体的实例,这将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可避免枯燥性9。第二,定期制作警示牌或者在现场拍摄图片将其制作成幻灯片,组织相关人员尤其是操作人员观看。第三,上岗前,对相关人员进行质量意识教育,必要时也可以签定质量责任书,以约束其质量行为。当然,最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知晓其所负的质量责任,并且对他们能完成相应质量

10、工作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价。3.2 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产品的高质量源于产品设计开发的质量10。可以说,如果产品设计开发存在缺陷,即使后续工作付出再多努力,也不会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甚至还会给后续工作带来误动作,因此,为了实现产品的高质量,加强设计和开发的控制无疑是头等重要的工作。为此,应掌握提高产品设计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抓源头,切实做好与产品设计有关的评审,并且需要满足产品质量标准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关注两方面的工作。首先,了解用户如何使用产品,在实际使用时是否符合产品所要达到的指标,以避免设计、检验指标与用

11、户实际使用情况出现偏差。其次,要让用户了解自己产品的特性,及时与用户取得充分的沟通,优化产品指标。既要考虑实际应达到的工作性能,同时又兼顾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寿命等。第二,严格执行设计和开发程序,但对于产品的交付进度等有特殊要求的,制作程序可以灵活多样一些,以不变应万变来解决特殊的要求。例如:充分借鉴成熟产品的设计思想,针对不同阶段进行重点的策划、评审、验证等。要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性,要与被评审产品特性相关,且应全面,避免对产品性能达到的程度所进行的评审不到位,也就是说避免不能够充分发现问题或者对发现的问题不能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例如:派设计人员到专业院校学习、请专业人士到承制单位授课、委托

12、相关专业单位对承制单位设计人员实地培训等等。增加产品评审力度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5首先,评审会的时间要足够充分,不能仅限于对会议文件的审查,还要对实物产品进行全面审查。其次,在评审过程中,还不能忽略下述三点:(1)将输出与输入的文件、产品进行一一对照,输入包括用户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或相应文件,同时对用户规定使用的原材料/元器件的规格、型号甚至是否在指定的供方购买等内容进行审查;(2)除了审查最终产品的性能外(毕竟只是抽样),还要对产品的形成过程的控制情况做重点审查,或者直接到操作现场进行审查,效果会更佳; (3)对解决产品质量问题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查,对是否出现过质量问题的信息,由评审组亲自向

13、用户询问,这样将更加真实可信。再次,除进行产品出厂质量评审之外,还应该加强产品生产前状态评审的力度,含原材料/元器件、设备、环境、加工方法、人员资格等方面,将产品质量控制点前移,尽可能地避免后续出现不合格品,而给承制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第三,对于生产定型,即使用户没有强制要求,各承制单位也应该做,尤其是对那些批量生产暴露出问题的产品。同时应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用户,共同寻求解决方案,避免带着问题生产,留下隐患。3.3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标准,严格的按照质量标准生产和检验每个产品是否符合合格的质量标准,在产品的生产制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质量标准组织生产,尽可能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数量。同时

14、,企业还要逐步按照严于一般质量标准的企业内控标准组织生产,以满足用户特殊的质量要求。质量是每道工序生产出来的,只有好好重视每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才能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水平。这就要求相关质量监督部门要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严格把好质量关。在精益生产过程中,实现产品质量零缺陷,还必须坚持三不原则,即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不接受不良品。这是对待不良品的基本原则,也是首先必须保证的原则,是具体保证品质零不良的基础。不制造不良品,这是每个现场生产人员首先必须保证的,只有不生产不良品,才能使得不流出和不接受不良品变为一种可能来实现。不流出不良品,作为操作者一旦发现不良品,必须及时停机,将不良品在本

15、工序截下,并且要在本工序内制定处置和防止再发生的对策。6不接受不良品,后工序人员一旦发现不良品,应立即在本工序实施停机,并通知上道工序。上工序人员必须立即停止生产,追查其产生的原因,采取应对对策,控制流出的不良品。具体来说,就是针对原材料的输入、验收、投入到产品的验收、入库、进入市场等每个环节,这每个环节都要严格的按照质量标准进行,将产品合格地输送到市场中去,让用户放心的使用。因为只有这样,产品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能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并牢固地占领市场,企业才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减少人员的流动性,尤其是对

16、那些以手工操作为主、特殊工序较多的产品更应如此,可以针对人员的工作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对工作出色的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提升工作岗位对人员的吸引力;也可以使用其它方式激励员工热爱本职工作。这比换人操作导致产品质量波动造成承制单位经济损失、声誉的降低而付出的代价要小得多。其实,现在的市场竟争,无疑是产品质量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是一个企业整体素质的竞争。一个产品质量的好坏,也是一个企业所有岗位技能的集中体现。所以,企业应把全员培训作为立业之本,追求全员卓越,以人为本的管理,首先要注重感情管理,感情与企业经济效益是密切企业中人与人,员工与企业的关系,树立群体精神,激励和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创造性。第二,减少产品的流动性。通过合理地编排研制、生产计划,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产品的流动性。一旦出现多个用户提出的产品交付进度重叠,那么就可以与用户先进行协调,尽量将交付进度错开。第三,加强操作人员的责任心。所谓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