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合理养殖技术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498819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的合理养殖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的合理养殖技术(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鸡的合理养殖技术鸡的合理养殖技术鸡病的科学合理治疗及用药治疗疾病的方法很多,凡是应用各种药物,物理因素(温、热、水、光和电等) ,饮食及化学和生物制剂等,使家禽由病理状态转为正常的任何一种手段、措施、方法,都叫做治疗方法。但任何一种治疗方法都必须从两方面入手:1、提高机体抵抗力,2、去除病因。针对家禽治疗一般常用的有药物疗法、食饵疗法和特异性疗法。一、药物疗法药物疗法,同样是加强动物性机体的抵抗力以提高其防御机能,协助机体与病原进行斗争,促进家禽迅速恢复健康的一种手段。所以说我们治疗的不只是疾病,而是家禽整个机体。应用药物疗法时,决不能离开家禽机体,去单纯考虑药物的作用。同时,必须掌握家禽各方

2、面的情况,及时给予正确诊断。并要充分了解各种药物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药物治疗必须在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才能使机体迅速恢复健康。由于应用药物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而有病因疗法、病原疗法、对症疗法和药物预防方法之分。(一)病因疗法 提高机体反应性及保卫机能,使整个机体活动和代谢恢复正常的治疗办法,叫做病因疗法。(二)病原疗法 针对引起疾病的原因用药。以保持机体防御机能与病原进行斗争的治疗方法,叫做病原疗法。(三)对症疗法 也叫病状疗法。是根据病理过程中所出现的某种症状来应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以影响一定的病理现象,帮助机体恢复正常。(四)药物预防 预防可以分为为“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两方面的

3、内容,为防止某种疾病发生,平时喂给家禽一些相应的药物,这种方法称为药物预防。未病先防,又称无病防病,无病先防。是指在未发生疾病之前,充分调动机体能动性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能动地适应客观环境,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避免致病因素的侵害,以防止疾病的发生。既病防变,又可以说是有病早治,防止病变。家禽在患病之后,要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截断疾病的发展、传变或复发,同时注意疾病痊愈后预防复发,巩固疗效。尤其是对传染性疾病,更应防止恶性或不良性变化,以防止传播条件的产生,有效阻止或减缓疾病向不良方面转化。必须强调指出,单纯依靠药物预防往往是不易奏效的,还要更好地结合

4、加强饲养管理,不断提高机体抵抗能力,并从各方面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入,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二、食饵疗法食饵疗法又叫饮食疗法(包括饥疗法) 。就是在疾病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以满足病禽特殊的营养需要和良好的养病条件,促进病禽痊愈。为提高其疗效,必须掌握下述原则。(一)必须严格限制或禁止投给对病兽患病器官有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加重患病器官负担的饲料。如患肾病时,在饲料中应降低蛋白质的给量;患肝脏病时,则应在饲料中降低脂肪含量(二)根据疾病性质和机体的具体情况,可采用饥饿疗法。如发生胃肠炎或食物中毒时,多采用绝食疗法;消化不良或慢性胃肠炎时,常采用半绝食疗法。绝食时间长短根据病情而异,对绝食较长的机体应

5、给予葡萄糖、复方氯化钠或标准体液溶液等,以维持其生命活动。(三)在食饵疗法时,不仅要考虑饲料的种类和质量,还应注意到饮水和矿物质饲料。如患肾病发生水肿时,要限制饮水,不给食盐;在发生高热时,则应给予足量的饮水;当患佝偻病和骨质软化病时,在饲料中应给予足量的磷酸氢钙、骨粉、鱼粉及维生素 D 等,此外还应注意磷、钙的比例。(四)在采用食饵疗法的同时,必须把加强饲料管理和改善病禽卫生条件结合起来,给病禽创造安静的环境,使其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尽量恢复健康。三、特种疗法针对病原体应用具有抑制作用或造成不良条件甚而杀死病原体的物质进行治疗,叫做病原疗法,根据用药目的和使用方法、药物等不同,特异性疗法可大体

6、区分为抗生素疗法、疫苗疗法等。(一)抗生素疗法 利用霉菌所产生的物质制成抗生素进行治疗疾病的方法,叫抗生素疗法,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抗生素作用机理的研究还不十分充分,一般认为抗生素能破坏细菌酶的系统,使细菌代谢机能紊乱,特别是氨基酸代谢。例如青霉素可使葡萄球菌丧失利用谷氨酸的特性。临床上常用青霉素治疗革兰氏阴性菌病。但抗生素的特异性没有免役血清那样严格,有些抗生素抗菌谱很广。为提高抗生素的疗效,在应用中必须掌握如下原则:1.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疾病不能用抗生素。一般轻病例也不要随便选用抗生素,因为使用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但一时弄不请而又怀疑是传染病时,为了诊断目的则也可应用抗生素治疗。2.根据

7、致病微生物的不同,选用适当抗生素,不能盲目使用。3.为保证达到抑菌或消灭细菌的目的,必须根据抗生素的特性按时使用抗生素,以保证其在病禽血液中的足够浓度。例如:(1)青霉素G 钠或 G 钾禽类就不宜使用,青霉素内服后在胃酸中大部分灭活失效且溶于水后水解效价降低很快。一般达不到有效血浓度。(2)氨基糖苷类类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丁胺卡那、新霉素、安普霉素等)口服后胃及消化道吸收很差,大部分不经变化由粪便排出,只能作用于局部的消化系统感染,对全身及内脏感染和部分呼吸道疾病起作用很小。将这两类药物用于全身感染治疗时必须通过肌肉或静脉注射给药。4.抗生素虽然有效剂量和中毒剂量之

8、间距离较大,但也不应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否则,在某些情况下也能发生中毒现象和其他副作用。5.临床实践证明,对较严重的疾病采取几种抗生素联合疗法,效果较好。因不同抗生素能影响不同类别的物质代谢,从而达到消灭细菌的目的,如青霉素和链霉素常联合使用。由于有的抗生素在联合使用时对家禽会产生不良后果,有的则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不能随意联合使用。由于抗生素滥用现象严重,下面我们还要讨论一下抗生素滥用的危害1养殖户对抗生素认识的误区误区 1:价格贵的较好。抗生素绝对不是越贵越好,针对感染细菌的抗生素才是有效果的。误区 2:见效快的才好。使用普通抗生素一两天后见没有明显好转,换用其他的抗生素,或联合使用其他抗生

9、素。这样的做法将很容易导致抗生素耐药。其实对急性感染,抗生素一般要用 3 到 5 天才能起作用。误区 3:无规律使用。在病情有所缓解时,便自作主张将服用剂量减少。殊不知抗生素的药效有赖于其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如达不到,不但不能彻底灭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而那种为了尽快恢复健康而加大剂量的行为,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2滥用抗生素引起的恶果滥用的恶果 1: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有效的抗生素效果变差,或者完全无效。耐药性可以交叉耐药,细菌对某种抗生素耐药,同时亦可对其他抗生素耐药,而且耐药性还可以在不同的细菌、机体正常菌群的细菌与致病菌之间,通过耐药基因相互传播,使细菌耐药性复杂化。滥用的恶果

10、2:是毒副作用。任何药物都有毒副作用,抗生素也不例外,其中最严重的是过敏反应。(1)过敏反应。由于个体差异,任何药物均可引起过敏反应,只是程度上的不同。严重的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致动物死亡。易引起过敏反应或过敏性休克的药物主要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类、四环素类、氯霉素、洁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2)肝损害。通过直接损害或过敏机制导致肝细胞损害或胆汁郁滞的药物主要有四环素、氯霉素、无味红霉素、林可霉素等。(3)肾损害。大多数抗生素均以原形或代谢物经肾脏排泄,故肾脏最容易受其损害。主要有氨基贰类(庆大毒素等) 、磺胺类、头孢菌素类(尤其是第一代) 、多粘菌素 B、二性霉素 B 等。(4)神

11、经系统损害。多发性神经炎,甚至神经肌肉传导阻滞。多见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以及新霉素,多粘菌素 B 等。(5)呕吐、腹泻、消化道反应。较多见于四环素、红霉素、林可霉素、氯霉素、制霉菌素、灰黄霉素、新霉素、头孢氨苯等。(6)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甚至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引起机体提抗力低下。主要见于氯霉素、抗肿瘤抗生素(阿霉素等) 、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青霉素、头孢菌素等。(7)二重感染。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敏感细菌被抑制,而未被抑制的细菌以及真菌即趁机大量繁殖,引起菌群失调而致病及合并应用免疫抑制剂的多见。滥用的恶果 3:造成正常菌群失调,产

12、生免疫力下降和医源性感染。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生素既可以杀灭致病菌,也可以消灭机体肠道或鼻咽部的正常菌群,而正常菌群是维持正常功能和免疫力的卫士,它们减少到一定程度时,致病菌就会乘虚而入,或者体内原来的非致病菌也会引起感染,严重的甚至可以致死。滥用的恶果 4:是造成感染的病原诊断失效。由于长期就用抗生素,做病原诊断时常常就检查不出来。以致影响正确选用抗生素治疗,正是由于滥用了抗生素。结果造成恶性循环,临床上不能做出病原诊断,反过来又使盲目应用抗生素增加。(二)疫苗疗法 是利用某些微生物制成死菌(毒)或活菌(毒)弱毒疫苗,用以使动物达到预防和治疗相应疾病的目的。疫苗疗法对鸡是十分重要的。肉鸡由于集

13、约化饲养,常因发生传染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必须积极开展多种疫苗防疫工作,确保肉鸡饲养业健康发展。下面我们将对合理用药的原则进行详细的阐述。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可能产生多种药理效应,能对防治疾病产生有利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其他与用药目的无关或对动物产生损害的作用,称为不良反应。大多数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是药三分毒” 。药物不良反主要有以下几种;1副作用:是在常用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无关的作用或危害不大的不适反应。副作用一般是可预见的,往往很难避免,临床用药时应设法纠正。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而

14、引起的不良反应。某些药物在常用剂量时也会产生毒性反应,如:氨基糖苷类有很强的肾毒性。药物的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设法减轻和防止。3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药物刺激。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而引起的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药物过敏反应在动物时有发生,很难预知。4继发性反应:药物治疗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如长期用药造成动物肠道菌群间相对平衡受到破坏,以致一些不敏感的细菌或耐药的细菌大量繁殖,可引起中毒性肠炎或全身感染。这种继发性感染特成为“二重感染” 。5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时的残存药理效应。可能是由于药物与受体的牢固结合,或者由于药物造成不可逆的组

15、织损害。临床使用药物防治疾病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免对机体造成更大损害,同时还需考虑药物的配伍禁忌,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及排泄,也就是对药动学及药效学有深入的掌握,这样才能根据病情作出合理的给药方案。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科学合理用药的问题。一、用药过程存在的缺陷1盲目超剂量用药,多种药物齐用现在多数养殖户认为目前疾病难以控制,以为加大剂量治疗效果就会好。殊不知,这样盲目加大用药量,虽然当时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机体也往往造成很大的危害,同时也增加了用药成本。其危害有:1)重者造成急性中毒死亡,轻者造成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机体自身解毒功能下降,给

16、防治疾病用药带来困难。2)杀灭肠道内有益菌,破坏了肠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机体代谢紊乱,长期腹泻,生长停滞。3)细菌易产生抗药性。2药物配伍不当合理的药物配伍可起到药物间协同作用,但如盲目配伍则会造成危害,轻则造成用药无效,重则造成畜禽机体死亡。单一用药:不注意联合用药或药物的配伍,只用一种药物,疾病的并发症往往很难得到控制。3经销商不了解复方药物内的确切成分盲目用药现在厂家出厂的复方制剂不可能把制剂中的有效成分及含量正确标出或告诉经销商和养殖户,复方制剂的主要成分及其含量是一个厂家的核心技术只有厂家的研发部门和技术部了解。由于经销商对药品的不了解在用药时就会造成很多失误。如含有同一种成分而标签上没标识的两种产品中的同一种成分累加可能超过安全用量使鸡群中毒。或者造成同种有效成分的药品反复用,换了药名没换成分不仅浪费金钱而且耽误病情的治疗。二、科学合理用药的原则做到合理用药并非易事,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临床用药的实践经验,在充分考虑上述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正确选择用药,制定对动物和病情都合适的给药方案,这里讨论几个应该考虑的原则:1、用药要有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