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7127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实验)习题参考答案(二)必修必修专题七、八专题七、八(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321004)专题七专题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一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说一说说一说】P188 页 列宁论粮食税 读一读这段话,说一说你对它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提示:一方面列宁肯定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定作用,当时国家面临危急险恶的形势,小 农经济大量存在,政府实行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这是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 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

2、起来,保障军备供应,战胜国内地主、资本家的进攻, 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考到了它的局限,只能在特定时期临时实行,不能普遍而 长期实行,随着战争结束后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列宁已认识到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手段,需要进行 调整。【想一想想一想】: 如果你是俄共(布)的领导人之一,会同意继续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第一种:我不同意,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本身只是特定条件下的非常措施,没有普遍实 施的意义;国家垄断全部经济,取消商品生产,实行平均分配,不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触犯了广大 农民和工人的利益,因而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并且在实施中出现了许多弊端和错误,例

3、 如强行征粮已遭到农民反对,战争结束后的强化更引起农民不满;出现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威胁 到苏维埃政权,这不是理想的政策,急需及时调整。另一种观点,是同意,因为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看作直接向共产主义过度的手段,可以把经济灾难中的国家拯救出来,实现向共产主义过度。【各抒己见各抒己见】 有的同学说,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有使资本主义政策得到发展,重新走回资本主义道 路的危险;有的同学说,只要经济命脉掌握在国家手中,国家资本主义就可以受到控制,苏俄就可以 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根据你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我认为第一种观点的担忧是多余的,第二种观点比较有道理。在坚持发展社会主

4、义大生产 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实行租让和租借形式,是利用市场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公有制 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成分,在小农占主导国家里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是列宁领导建设社会 主义道路的伟大创造,是适合本国具体实际的。实践证明,新经济政策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 联盟,巩固苏维埃政权起到积极作用。而新经济政策的过早取消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自我测评自我测评】 从背景、目的、内容、效果等方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做一比较,你可以以你喜欢 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表格、知识结构图表等。项目背景目的内容效果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国内战争的急 迫险恶形势, 内忧外患要求采取非常措 施

5、,集中人、物、 财力战胜敌人余粮收集制 工业企业国有化 实物配给制、强制劳动军事上战胜敌人,巩 固苏维埃政权,存在 弊病,引起农民不满2新经济政策经济严重困难 苏维埃政权面 临危机调整政策,克服 经济政治危机, 探索社会主义固定粮食税,企业允许 私营,国家资本主义, 自由贸易,工资制调动积极性,经济走 出困境,工业化基础,巩固政权,有益探索【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P195 页 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 以上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列宁领导的俄共(布)是如何做的? 答案提示:反映了苏俄在 1920 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没有

6、及时取消反而强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形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为此,党根据列宁报告实行粮食税的决议,在农业、商业、工业等领 域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农业上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上改革国营企 业高度集中管理的作法,采取租让和租借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分配上废除 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二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说一说说一说】: 苏联的工业化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答案提示: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但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发挥了一定作用;形成了工业化方针政策, 制定了五年计划,选择优先

7、发展重工业策略;通过节约消费,增加积累,还增加税收、发行公债等吸 收资金;人民以饱满热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发扬了艰苦奋斗精神;苏联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利 用。【想一想想一想】: 从当时现实和长远情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 答案提示:斯大林模式具有现实的合理性,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因素,不能全盘否定,而是要客观、 全面和中肯认识。客观上是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及传统的政治、文化因素和西方的敌视封锁环境, 主观上是斯大林等人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甚至个人的性格和作风等,是国情、时代及个人的综合产物。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高度集中,体现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经济上的斯大林模式是 在苏

8、联工业化建设和农业集体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1936 年新宪法的颁布是确立的标志。正当西方陷 于经济危机阴影中时,斯大林模式却给苏联带来经济高速增长和人民生活的提高,能集中全国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办大事,一度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的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处于西方包围封锁和社 会急剧变革时期,在当时保证了党对新生政权的领导,发挥党的作用,维系了政局的稳定。这种模式 还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意志,防止了西方的渗透。 但从长远来看,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其弊端也日益暴露出来,取消了新经济政策, 所有制单一;“计划就是法令” ,实行指令性计划而排斥市场的调节作用,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片面有限发

9、展重工业而忽略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也影响了人民生 活的改善,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由于行政权力集中于党政机关和个人,造成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 严重的个人专权和个人崇拜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过于严厉的控制也不利思想文化繁 荣。最终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与斯大林模式的僵化与停滞相关。【自我测评自我测评】31、学完苏联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内容后,同学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学说,试成功 的;还有的同学说,所以是不成功的;还有的同学说,还有同学说,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富农 阶级被消灭,这是值得肯定的。这些说法队对不对?你能提出更合理、更全面的观点吗?试一试。 答

10、案提示:这些说法都不是很对。我认为农业集体化是必要的,而且取得了重大成就,引导农民走上 了社会主义道路,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但存在着严重问题,例如一哄而上,强迫命 令的现象;还从人身上消灭富农,过火行为虽得以部分纠正,但全盘集体化运动并没有停止。这对农 民生产的长远发展不利。其实采取粗暴做法消灭富农是不值得肯定的。2、学了本课内容后,你对斯大林模式有什么认识?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斯大林模式形成于 20 年代末、30 年代初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体制, 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它曾使苏联在二三十年代取得 了巨大的成就。既体

11、现了苏联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也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 积极作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为促进苏联生产力的发展,政权的巩固,打破西方的孤立政 策有所贡献;其中某些做法也为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伴随国力的 增强,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对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这 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但是,这种模式有它严重的缺点和弊端,没有妥善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运行中的一 系列根本问题。后来日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成为苏东剧变的历史根源;进而 对于照搬苏联模式的东欧和中国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所以

12、我们要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变化必须及 时改革。认清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的创造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为我国提供历史的借鉴。【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阅读与思考】P202 页 仔细阅读下表,尽可能多地获取一些历史信息,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几项重要产品指标完成情况(表略) 在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之前,苏联的经济发展情况怎样?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经济发 生了哪些变化? 从上表中,你发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的工业发展有什么不足?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实际完成数来看,初步方案和最佳方案哪个更切合实际?联共(布)十五大 上追加的指标有没有完成?这反映了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什么问题? 答案提示:第

13、一个五年计划前的 1928 年,虽然国民经济基本恢复,苏联还是落后的农业国,缺少工 业实力,几乎不能生产汽车和拖拉机,煤炭、钢铁和石油产量非常有限。但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的 1932 年,建立了齐全的工业体系,煤炭、钢铁和石油产量成倍增长,开始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重工业发展迅速,煤炭、钢铁和石油产量显著提高,但棉织品几乎没有增加,可轻工业发展缓 慢,经济结构很不合理。 初步方案更切合实际,比较符合苏联的生产力实际,联共(布)十五大上追加的指标没有完成, 反映了苏联计划指标过高,指令性计划不十分切合经济水平,反映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问题,同 时也与地方、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农业和轻工业

14、也拖了整个经济发展的后腿。三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想一想想一想】: 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成效如何? 答案提示:赫鲁晓夫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采取了改变过于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 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消减农业税,刺激生产积极性。然后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自 主权。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在苏共二十大上作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此后开展了4对斯大林崇拜的及其后果的斗争,并进行平反冤假错案活动,从而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揭开了苏联改 革的序幕。农业的初步改革使农业有所好转,首先注意解决粮食不足问题比较现实,符合苏联社会急待

15、解决 的政治经济矛盾。但因冒进思想的折腾加上恶劣气候,导致 1963 年的农业再度危机。工业体制上没有 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政治改革上没有触及个人崇拜的真正根源,重新陷入新的个人崇拜泥潭。 经济改革的理论上没有实质性突破,又缺乏全面的战略思路,工作作风急躁,改革总体上遭到挫败。【谈一谈谈一谈】 结合以前所学内容和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苏联解体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提示:是二战后两极世界格局存在的多种国内国际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 第一,直接原因是以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苏共改革失误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政治 体制改革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方向所造成的消极影响。纠正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

16、的失误, 其宗旨应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戈尔巴乔夫推行的路线和政策之所以造成混乱和苏联的最终解体,根 本原因在于其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方向。第二,根本原因 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停滞和僵化。导致国内政治体制僵化,缺乏民主,人民与政府和党的关 系疏远;经济上推行片面发展重工业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发展方针,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 到提高。第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 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尤其是执政党腐败变质和脱离群众。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主 要包括:长期存在的不适应商品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积重难返的突击发展重工业为核心 的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不健全;民族矛盾的隐患;对外霸权主义和与美国进行军备 竞赛的包袱。第四,关于外部原因。 “和平演变”战略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的一项长 期的战略,不能掉以轻心。归根结底是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提升综合国力。【自我测评自我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