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必备知识点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4497049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必备知识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国考必备知识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国考必备知识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国考必备知识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国考必备知识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考必备知识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必备知识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由来: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 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实现了 我们党对发展问题认识的飞跃。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 方面需求和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 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 文 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

2、调发展、区域协调 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 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 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意义:科学发展观对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党和政府自身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实现可 持续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申论真题:2007 年下半年天津市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概括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 。2、五个统筹2003 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 问题的决 定 ,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要贯彻“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五个统筹”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也是对 科学发展观的最好注解。是对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具体诠释,说明了落实 科学发展观,具体要统筹哪五个方面、兼顾哪五对关系、解决哪五对矛盾。 城乡协调发展是社会稳定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基础,必须从统筹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高度来推进涉及“三农”问题的各项改革,这是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扭转地区

4、差距扩大的趋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 重大任务。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的和有力保障,改变目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不够协调 的状况,必须加快推进社会领域的各项改革。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必须努力保持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为我国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 的经济体制必须适应这种新形势,协调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006 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 定 ,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当代中国

5、的核心价值体 系只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克思主义指导 思想。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三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的时代精神。四是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必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2识,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八荣八耻内容: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以服

6、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申论真题:2006 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 2008 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弘扬感恩精神,促进社会公益事业良性互动和持续发 展 。 2008 年宁夏自治区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倡导正确价值观,坚持以直报怨 。4、四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 建设四位一体。2005 年

7、 2 月,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 班上,第一 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完整概念,并对此作了重要论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2006 年 10 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 题的决定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将 现代化战略目标由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2007 年 10 月,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

8、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立 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 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 策构成的基本纲领”。这是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现代化战略目标来论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基本纲领,并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作了全面部署。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得以完全确定。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党和国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随着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 的探索和实践,总体布局在理论上经历了由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的发展过 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全面改革、全面发展思路的实践中,坚持总体布 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来没有动摇过。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最终归宿, 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 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社会。具体

10、表现为农村与城 市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与经济和谐发展,政治与经济 和谐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和谐发展。 (1).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 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 善协调,人民内部矛 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 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 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 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

11、机制 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 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 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 现。3(2).和谐社会与三大文明的有机统一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 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 础,通过发展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 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 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

12、利的社会条件。(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工作方法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 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申论真题:2007 年下半年天津市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阐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 关系 。 2006 年山东省录用公务员申论考试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证人保护制度 。5、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临的新形 势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维护社

13、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是我国宪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其基本要 求有四个方面:一是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 方性法规、自治 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二是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 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以宪法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 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 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 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四是任何组织 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在继 续加强立法工作

14、的同时,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 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落实 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要求,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改革开放 29 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经过各方面共同的、不 懈的努力,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以宪法为统帅,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 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七个法律部 门和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三个位阶层次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 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上实现了 有法可依。加强宪

15、法和法律的实施工作,就是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使宪法 和法律真正成为推进依法治国的准绳,真正成为全社会一体遵循的行为规范。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依法执政。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依法执政,要求党的各 级组织和干部带头贯彻实施宪法和法律,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 全社会作出表率; 督促、支持和保障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在法制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保障公民 和法人的合法权益;正确处理重大决策、重大政策与宪法 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善于使党的 主张和人民的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善于运用国家政权处理国家事务。

16、 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 律范围内活动,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二是依法行政。就是要使政府的组织、政府的权力、政府的运行、政府的行为和活动, 都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都受宪法和法律的规范和约束。确保行政法 规、政府规章、规范 性文件和政策性文件同宪法和法律保持统一和协调,注重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和实施,充 分发挥我国法律体系的整体功能。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以尊重和保障人权为核心的现代行 政执法观念,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形成职责权限明确、执法主 体合格、适用法律有据、救济渠道畅通、 问责监督有力的政府工作机制。三是公正司法。司法权威是法制权威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以公正树权威,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司法的职能作用,维护公平,伸张正义。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 法,深化司法体制 和工作机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4制度,保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 权、检察权。加强政法队伍建设, 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四是社会主义法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