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495554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课堂沉默”的成因与对策学生随着年龄的长大,知识的增多,在课堂上,他们越来越不喜欢提问或不敢提问,使得课堂成为了“无声电影”。老师在上面“口若悬河” 、 “循循善诱” ,学生在下“万马齐喑” 、 “波澜不惊” 。对于教师来说,几乎没有哪位教师愿意面对沉默的课堂。面对学生的鸦雀无声,尤其是公开课,教师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啊!“课堂沉默”问题出在哪里?学生为何沉默?课堂为何静悄悄?这已成为广大老师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一、 “课堂沉默”的原因追寻课堂上遭遇沉默的尴尬境地,也许有人认为这主要是学生自身的问题,其实不然,它与多方面的因素相关,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矛盾现象。1、学生的因素:(1)、心理问

2、题,学生惧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进入青春期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个显著的心理表征就是心理闭锁性,他们将自己封闭起来,内心变得敏感起来,尤其害怕丢面子。笔者曾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有 66.7的学生表示害怕被老师提问,有 26.3的学生不喜欢和人交流。他们害怕自己的回答不为老师满意,害怕自己的表现遭到否定。久而久之,他们就很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力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的时候也就会更多了。(2)、缺乏主动,学生懒说有些同学没有养成主动参与和积极发言这种习惯,他们认为自己来到学校就是听老师讲课的,不是来发言的。于是课堂上稳坐泰山,似乎胸有成竹,却不举手发言。更有些老师见所提问题没有学

3、生举手,不是想办法引导,而是自己急于把答案讲了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就懒得说,哪怕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愿举手,逐渐养成了不发言的习惯。 2(3)、水平不一,学生不说课堂上老师们都喜欢那些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爱动脑筋,积极发言,敢于交流的学生。然而,课堂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和“听众”,表现沉默。他们有的没有发言的愿望,对于老师提的问题漠不关心;有的没有发言的内容,没有答案,当然也不举手发言。还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同学,感觉低人一等,即使听懂了问题,有了答案,也缺乏发言的勇气;中等水平的同学觉得自己的答案肯定不如好同学,与其出丑不如做一个忠实的听众。 2、教师的因素(1)、角色定位问题老师和学生每天都

4、在课堂上,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以自己为主体,这就形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同时,教师受“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的影响,产生了权威心理,认为自己是对的,要求学生的都要按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去接受,具有强迫性,从而压抑了学生的思想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2)、提问方式问题“课堂提问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的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师能否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观察发现,教师在提问的对象上有两种不良倾向:(1)喜欢提问好学生。(2)喜欢提问差生。此外,教师对“课改”的误解也导致了课上无效提问的现象

5、,教师对“开放式”提问把握不当也会导致学生无从下手、课堂“冷场”。 (3)、评价方式问题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具有反馈、调节、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在“我是怎样爱上语文的”调查问卷中 99的人是由于受了老师的表扬才爱上语文的。而有的老师喜欢就学生的回答与自己的“标准”答案来对号判断,并用“对”与“不对”来进行发言评价,甚至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否定,学生受到挫折,失去发言的信心;有的老师常常喜欢表扬优等生,而忽略已经努力思考、回答仍不够完美的学生的感受,这样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3、考试模式的因素 3中国的应试教育由来已久。这种制度只培养了学生的“背”的能力,背熟了随时都能金榜题名。“上课记笔记,

6、下课看笔记,考试写笔记,考后全忘记”,这十分恰当的描述了中国的应试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用的课本几乎是统一的,统一的板式,统一的材料,统一的权威专家编写,当然答案也是统一的。虽说有时标榜为参考答案,但答案基本上是不可动摇的。这样的情况下,任何层次的学生都会失去提问、答问的兴趣和动力。二、探求“课堂沉默”的有效对策1、关注学生心理,学会和你的学生沟通 前面说到处于青春期的学生,他们存在闭锁性的心理特点,因而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激励。想要改变这类学生课堂上的状态,我认为“心灵的沟通”是改变这种状况的一贴良药。引导学生发言交流之际,我们应当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与生活经验,以

7、良好的心态去接受学生的自由发挥,多加肯定与表扬,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甜蜜的微笑,对正在成长着的尚未成熟的思维都会有巨大的鼓舞和帮助。用“学生的情感”去表达对教学内容的喜怒哀乐,用“学生的眼光和大脑”去观察去分析教材内容与周围事物的密切联系,用“朋友的耳朵”去倾听学生的心声,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去探索知识的奥妙,用发展的眼光去解读学生的一切在情感上与他们融为一体。一旦成为学生们的朋友,得到他们的信任,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缩短,有利于和谐、民主课堂气氛的营造,为学生提供一个“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空间。良好的评价,正确的引导,学生会产生活动所需的自信心和力量,从而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如果达

8、到如此境界,学生就不会再沉默,课堂就不会再静悄悄,课堂活跃的气氛就有了希望。2变更教与学的方式,创设生命化课堂。在传统教学观念中,学生就像是银行里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我们实行的是“银行储蓄”式的教育。“银行储蓄”式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民主课堂气氛的营造,因而我们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课堂教学应该更多的是一种师生、生生的对话过程,而不是学生单方面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应该从“传道授业”的神坛上走下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让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时应始终保持儿童立场,将4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去领会、体验教材的编写意图,认真钻研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

9、材。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要面向全体,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学习活动,充分考虑到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都有“戏”可唱、有事可做,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式地学习。这时,教师更多地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促进者的角色,课堂教学成为了师生知识、经验共享与生成的过程,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3、讲究提问的方法,提高教学艺术 提问是课堂活动交流中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所占的比率高达 20%到 40%,通过提问,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互相交流和反馈信息。提问处理得当,就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相反,如果课堂提

10、问把握不好,则使学生的思维受阻,使沉默的课堂更沉默。讲究提问的方法,提高教学艺术显得尤为重要。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甚至,教师还应为学生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参与互动意识,问题的结果要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得到,不设深渊,它只

11、是挑战一个人的智慧,只是一时的“山重水复疑无路”,过后就是豁然开朗,就是茅塞顿开,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这样的课堂上,我们定能看到的是学生潜能的如花绽放,师生之间的智慧交融。4倡导新的评价方式,关注学习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被狭隘化,即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唯一的砝码。一个学生,只要最后考试成绩好,不管他(她)平时课堂、课下表现怎样,他(她)就是好学生!新的课程改革条件下,我们应该转变这种观念,从只注重终结性评价、质的评价过渡到以形成性评价、量的评价为主,把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也纳入考核范围之中,为每一个学生建立学习

12、成长记录表或者档案袋。当5前许多课改实验区都在实行档案袋的学生评价方式,处在摸索的过程当中,但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这种新的评价机制、观念具有引导和激励作用,关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他们平时的表现都会被记录在案,因而在课堂上他们定会积极参与并展示自己最精彩的一面,因为人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那种双目无神、呆若木鸡的状态应该会逐步退出我们的课堂。5、改革考试模式,促进分享交流纸笔考试,已经成为传统考试的唯一方法。这种单一的考试模式越来越严重制约着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多样化的考试模式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需要。其中笔试与面试并存的模式受到专家、老师们的关注。朗读与

13、口语交际是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两个方面,用笔试的方法考察,只能考察学生的理解,如“西湖这篇课文应该怎么读?”学生只能回答到:“应该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来读”。而“赞美和喜爱”又是怎样的呢?就应该进行面试;又如“口语交际”的考试,用笔试的形式,只能考察“知”“应该说什么?”而交际时的“情感与态度”只能通过面试。有些语文实践能力的考察,如“演讲”等都应采取面试的形式。有的学校创造性地提出并尝试研究了“听话、说话、朗读”+“读写卷面”考试模式(简称“3+1”能力评价模式)以弥补目前小学语文考试旧模式的片面性,用较完善的考试模式来调控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有了考试新模式,学生有了满腔热情,努力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学习的收获,课堂沉默局面有了喜人的改善。综上所述,学生在课堂上的沉默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部原因。教师应改变传统观念,针对现状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改进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突破学生的消极沉默,从而使沉默的学生主动开口,成为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者,使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沉闷单调,而是既热烈又和谐,并充满了个性化的声音,让我们的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