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

上传人:luoxia****01809 文档编号:4495395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3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汇总)(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 A1A1 卷)卷) 课题: 风筝 班级:_姓名:_ 座号:_命题时间: 使用日期: 命题人:张绍刚 审题人:_ 审批人:_ 考点: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能利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 3、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一、课前检测一、课前检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 (zhn) 温 (xn) 丫 (ch) 寂 (m) 憔 (cu) 点 (zhu) 嫌 (w) (n)杀 2文学常识填空。 鲁迅18811936,现代著名 家、 家和 家。

2、原名 , 字 ,浙江 人。1918 年,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 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 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 1918 年到 1926 年间,他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 、 、论文集 、散文诗集 、散文集 等专集。其中,1921 年 12 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3选词填空。 (1)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 他,因为我以为这 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A 嫌恶 B 憎恶 C 憎恨) (2)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 着。 (A 蜷缩 B 瑟缩 C

3、 萧瑟) (3)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 的。(A 可怜 B 可恶 C 可鄙) 。 (4)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 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 。(A 哀痛 B 悲伤 C 悲哀) 二、当堂训练二、当堂训练 4、填空。给本文划分结构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2 段),。 第二部分(3、4 段),当年粗暴制止小弟做风筝给他造成的伤害。第三部分( ),时过境迁,“我”为当年的行为感到深深的自责。第四部分(912 段), 。 5. 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6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

4、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 这天空中荡漾了。()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 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 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三、课外练习三、课外练习 7找出下列对风筝一文分析不当的一项( ) A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 贵。 B作者对故乡二月风筝季节佳境的诗一般的描绘和着意渲染,既是作者追 求美的激情的一种表现,又是小兄弟追求美的激情的一种反映。 C风筝就是一篇用充满诗意的笔调,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严于自责和反 省的品格与情怀的优美散文。 D风筝主要运用描写

5、和抒情的表达方式,主题明确,思想深刻,情词 真切,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湛, 然而最喜欢风筝。 ( )改( ) ()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旨 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 ( )改( ) ()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怒,等他说,“我可是 毫不怪你啊。” ( )改( ) 9.仿照下面的话,借助对某一事物既肯定又否定的语言形式,写两句意象鲜 明又耐人寻味的话。 例句:孩子紧紧地牵着高飞的风筝,不,那不是风筝,那是孩子放飞的梦。 仿句: ,不, , 。 10.

6、某校初三(2)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 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 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 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 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反方: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 A2A2 卷)卷) 课题: 风筝 班级:_ 姓名:_ 座号:_命题时间: 使用日期: 命题人:张绍刚 审题人:_ 审批人:_ 考点: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能利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

7、。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 3、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一、课前检测一、课前检测 1选出各组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 )A嫌恶() 惊惶(hung) 模样(m) 憔悴(qio cu)B伶仃(ling dng) 决别(ju) 可鄙(b) 丫杈(ch)C什物(sh) 似的(sh) 落枕(lo) 苦心孤诣(y)D瑟缩(s) 既刻(j) 虐杀(nu) 掷出(zh) 2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3 3、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风筝选自散文集野草,回忆了“我”的一件少年往事,并由 此抒发了自己忏

8、悔、自责的思想感情。( )本文采用了倒叙的写法,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显得真切感人。 ( )“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 这一句中之所以用“无可把握”是“我”没有机会补过,这是“我”没有预 料到的,所以说这悲哀是“无可把握”的。( )文章一开始,对北京冬季放风筝的景色描写属闲来之笔,没必要。 ( ) 二、当堂训练二、当堂训练 4、 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为什 么?5、对“精神的虐杀”如何理解?三、课外练习三、课外练习 【课内阅读】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 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

9、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 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 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 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 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 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 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 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 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

10、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 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 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 了。 6、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点字注音。恍然大悟 _苦心孤诣 _7、按要求从文中摘录关键词句,填写下表。 人物细节描写内心活动 小兄弟 “我” 8、如果把“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改为“又将风轮扔在地下,踩 扁了”行不行?_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段的内容。并说说“精神的虐杀这一幕”指 的是哪一幕?_10、作者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阻止小兄弟放风筝?为什么后来又称之为“精 神虐杀”?_11、从小兄弟自己制作精美风筝一

11、事看,小兄弟具有怎样的可贵素质?_12、看了一本世纪末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_13、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这两节文字中作者 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_14、在文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的句子。_15、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_16、加点的“不幸”可以换成“有幸”吗?为什么?_ 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初一年级语文科练习题( A3A3 卷)卷) 课题: 风筝 班级:_ 姓名:_ 座号:_ 命题时间: 使用日期: 命题人:张绍刚 审题人: _ 审批人:_ 考点: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 2、能利用汉语拼音拼读汉字和词语。正确理解和运用常见词语 3、能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4、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一、课外拓展一、课外拓展: : 风筝与人生 明媚的三月三如期来临。然而,三月三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野外 风筝飘飞的轻盈和艳丽,而是奶奶用刀砍树的声音。 “三月三,砍枣儿干”每到这个时候,奶奶都会这么低唱着,在 清凉的阳光中,手拿一把银亮的刀,节奏分明地向院子里的枣树砍去。那棵 粗壮的枣树就静静地站在那里,用饱含沧桑的容颜,默默地迎接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