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4942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滨湖学校 张俊秀 启发式教学起源于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矣。”(出于论语 述而)其意是:当学生还没有搞通问题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明确思路,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未达到“愤”和“悱”的心理状态,教师不宜越俎代庖。只有在“心愤口悱”的情况下,教师才能启而发之,并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孔子这一论述,言简意赅,生动地描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精湛地阐述了教与学的关系,精辟地揭示出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规律,明确地提出了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启发式教学是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

2、原则。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呢? 一、研究教材、学生实际,融会贯通地驾驭课堂。要在一堂课中成功地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首先要求教师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备课。这个备课的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一)研究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梳理知识点的分布。1、教师要对整套教材有大略或更为具体的了解,熟悉各知识点在各册中的分布,了解初中阶段各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根据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总的目标要求,正确把握整2个初中阶段各学期的教学目标,在学期初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做到在完成教学目的任务的基础上,有效地进行启发式教学。在对整个初中阶段各学期的教学目标、任务有了整体的把握之后,更重要的是对本单元、本课的教

3、学目的要求,有一个清楚的“概念”,对本单元、本课的知识点要进行梳理。一篇课文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可能有很多,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 45 分钟中全部顾及,因此要敢于取舍。如果面面俱到,觉得这也重要,那也必须,舍不得放手,结果自然会变成“满堂灌”。在教学目标要求下,哪些知识点应重点突出,哪些可以一语带过,哪些必须反复训练,哪些甚至可以根本不涉及,这都是备课时应该明确的。要突出重点,就不能不有所舍弃。因此,初中语文课文的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强调“一篇一得”或“一篇两得”,不搞面面俱到。并且在教学时以教学重点贯串整个讲述,让所有的讲述紧扣教学重点,努力把重点讲深讲透。这样,由于教学的口子开得比较

4、小,就使学生在集中突破中获得强烈的效应;还由于每篇课文的个性与教学重点各不相同,使得每一篇新的课文的讲述吸引着学生进入新的思维天地。2、 教学目标和重点的确定还必须依照系统论的观点按教材的规定进行。每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必须在初中八册语文的大系统、每一册语文的子系统、每一个单元的小系统中恰当地“定位”,而不能搞主观随意性,不能跟着感觉走。这样我们在讲课文时虽是“一篇一得”“一篇两得”,但这篇是按计划3安排的这“一得”,那篇是按计划安排的那“一得”,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学初中语文第八册大自然的语言一课:从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来看,这一册重在帮助学生接受人文教育的同时,了解散文、诗

5、歌、说明文等文体,说明文安排了两个单元的内容。大自然的语言所在的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所不同,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则是一致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要求筛选信息等。结合课文的实际,对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我是这样确定的,除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外,我把重点放在: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优美、典雅的语言和清晰的条理把一门复杂的学科介绍清楚的。而奇妙的克隆一课,教学重点之一则确定为:说明的顺序和方法,尤其研讨“克隆鲫鱼出世前后

6、”一节,设置的问题是:这一节的说明顺序是什么?文中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只有这样确定各课的教学重点,才能使各篇课文的“辐条”指向了单元的“轴心”,使各个单元的“辐条”指向了整个教材的“轴心”。(二)研究学生划分层次,顾及不同程度学生。在备课中还应对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研究,脱离了学生的教4学是一种无目的的教学,是完全失败的教学。同一年级的学生的认知能力是相对接近的,我们在备课时就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的传授上、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语言方式的运用上,都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反之,往往会造成“启而不发”。但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学识水平、认知结构等都

7、会存在不同的差异,一堂成功课应顾及到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一堂课中既应让程度高的学生有所得益,也应让程度较差的学生有所收效,这样才能达到全面提高的目的,不致拔高了一些人却抛下了另一些人。总之,备课时做到“眼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就为成功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供了基础。 二、恰当设计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 (一)借助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思考,锻炼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索接收知识,而学生的思索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目标合到一块去,这就需要借助提问进行引导。但提问不能是乱问,必须有合理而科学的安排;由于学生对课文的教学目的及内容重点常常不能很好把握,因而必须使学生对讲课的

8、思路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抓出总的问题,以此去总领课文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编导读提纲时,教师要善于分解问题,有步骤地在各部分讲述前把小问题提出来,以此统领一个部分的讲述与学生的思考,总的问题与各部分的问题合起来,就形成了一条科学的思路,从而使学生5的思索合理而有效。导读提纲的编写要突出思考的主线。导读提纲全部问题的设计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重点确定,问题不能旁生枝节。要让学生的思考形成“阶梯式”的前进。不但要分阶段地设计出教学每一阶段上的问题,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要形成内在的深入与发展,从而使学生的思考造成一种“阶梯式”的前进。再者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少”指讲授的每一个阶段只宜设计一个问题

9、(可形成相关的几问),“精”是指问题要问到课文内容与艺术的“点子”上。导读提纲可在讲授的过程中分别由教师用口头提出。例如信客一课,根据教学目标编出以下导读提纲:1、在什么社会背景下出现信客的?2、文中讲了几个信客的事?主要讲的是哪个信客?3、体察信客的语言、行动和心理,看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格和精神?4、拓展延伸看看周围,有么有这种类型的人?由于有这样一个导读提纲,师生就能纽结在一起进入共同的思维空间,并且能使学生在这种思考的反复训练中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二)在导语中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讲授阿长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同学们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给鲁迅讲美女蛇故事的长妈妈吧

10、,她是鲁迅儿时的一位保姆,她不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实姓名都不为人所知,实在是普通得不6能再普通了,可是鲁迅却以她为主人公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 ,鲁迅为什么要写她呢?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以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性格,新颖有趣地导入新课。(三)以各学科知识的关联及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语文学科包罗天文、地理、历史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因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应注意,在一堂课进行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及,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知识的热情。例如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一文,涉及到地理方面的知识:如地球上温度带的划分;我国所处的主要温度带;经度、纬度;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对气温的影响;以至中国地

11、理轮廓,一些主要城市的方位等。师生可以在课堂学习中,一同回顾,也可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课下解答,这样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也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兴趣。再如学习沁园春 雪这一课,文中提及到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这几个业绩卓群,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王,怎样引导学生理解毛泽东对这几位英雄人物的正确评价,以及怎样理解作者作为革命家的伟大报负呢?可以利用一些时间,师生共同对这几位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作以简单的讨论,这样学生们对这些人物加深了了解,并把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融汇一起,使学生体会到各学科不是孤立的,知识是具有相容性、相互促进性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调动起了学生学习地7理、历史等其他学科的积极性

12、。 (当然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使课堂具有生动性、知识性。 )在课堂总结时还可提出有关下一节课内容的问题,激疑导新,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承接过渡,同样可以设计问题来启发学生。 (四)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善喻”,生发学生情境意识。要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教师还要善于打比方,善于创设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来得更为自然,而思想也会更为活跃,也更能激发灵感。要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就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其间,设身处地去理解里面蕴含的内容和丰富意味。如老王一课中, “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的镶嵌在门框里”为什么用“镶嵌在门框里”而不用“站在门框里”?这就可以让学生设想情境(也可

13、以找胖瘦悬殊的学生演示) ,像照片、纸张等比较薄的东西,才能“镶嵌”在镜框、门框里,在这里用这个词语突出说明老王瘦的已不成样子了,如同纸一样薄了,而用“站”就没有这种效果。这样学生就能开动脑筋,大胆想象,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学习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三、运用巧妙的板书展示,启发教学的思路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因此中学语文课文的启发式教学,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并且初中语文课文包含的内容丰富而复杂,初中学生常不能自然地把课文的内8容,合理地联系起来进行思索,这就需要巧妙地利用“物化”的板书进行诱导。如在讲大自然的语言时,第二课时研习课文,导入新课后,我给全班四个小组,每组分配一道题

14、,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要求每组自行讨论,从课文中找出本组题的答案,并找出相关段落。在学生们分组讨论问题的同时,我进行板书:物候和物候学大自然的语言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回答各自的问题,并找出了相关个段落,师生共同研讨各段落涉及的疑难问题如:说明方法、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等,师生讨论的同时,顺便补充板书,使它完整并清晰地反映出文章的结构层次,使学生对文章脉络一目了然。(补充后的板书如下)一、(13 段)引出物候和物候学。二、(45 段)

15、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大自然的语言 纬度差异三、(610 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经度差异9高下差异古今差异四、(1112 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由于讲课的思路与课文的有关内容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就很好地发挥了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启发式教学的板书必须科学而合理:一不能乱,整个板书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作通盘的考虑与安排;二不能多,初中学生笔记能力差,一般一堂课只宜写一黑板。四、教学的着重点,把思考引向规律性的认识注入式教学其落脚点在于把知识灌入学生的头脑,如果说有思考,也只是引导学生思考对于课文内容与艺术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既没有意义,又没有效果 -试想一个初中生学了近三百篇

16、课文,又怎能记住关于课文的那许多的结论呢?启发式教学其落脚点在于把学生的思考引向规律性认识。初中语文课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范文,因此课文本身不应是目的,目的在于讲清课文是如何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是通过规律性10的认识来显示的。语文是一种有规律可循的现象,“文成而法立”,“法”即规律,优秀的文章显示着语文规律,找出这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这是语文学习的根本。一篇课文的讲述成功与否,就看是否把这种规律性的认识讲清,让学生通过思考真正掌握,并进而能在实践中运用,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因此教师的所有讲述都要求紧扣这种认识,而学生进行的思考核心也就是认识这种规律性东西。怎样从所教的课文找出规律性的认识呢?要能透过课文中具体材料的现象与过程,把决定着事物面貌的本质的东西抓出来;既是规律就不仅只存在于这一篇课文中,在同类的其它课文中也能得到验证,它也不仅停留在已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