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92371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神话角度看日本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神话普遍产生于人类的童年时期。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 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神话的特点是由神话思维的特点所决定。而神话思维的特点是由 各民族的心理特质和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因此,通过神话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民 族的性格特征。本文根据古事记 日本书纪对日本神话的描述,试图找寻日本神话与 日本民族性格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强调正是日本人对等级制度的嗜爱,不依靠 心中的善恶判定而是依靠外界强制力行事的性格特点促成了日本人矛盾心理的形成。 关键词 神话 日本神话 日本人 天照大神 天皇 一、 研究民族性格的另一个视窗 神话,就是“关于神界的故事”,它产生于人类的史前蒙

2、昧时期,是他们在大自然威严的力 量面前感到迷惑和恐怖,又力图摆脱它的心理束缚,渴望支配自然力的矛盾产物。对现代 人而言,神话只不过是非理性、荒谬可笑的。但对古代人而言,神话不是“幻想”,世界的 起源和本来样态,就如神话所叙述的那样,神话即为他们的世界观。 既然神话被原始人视为“真实”,它就必定真实地表现了原始先民的真实的思想感情和精神 世界。而作为早期人类的一种信仰、一种世界观、一种文化基因,它沉潜和积淀在民族后 裔的心理、气质与性格之中,对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长久地发挥着自己独特的影响。因此, 对这种影响的探求,无疑会帮助人们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一个民族的 灵魂。 心理学中,通

3、过个体的儿时记忆和童年时期的研究可以了解某个体的性格、气质等特征及 形成原因,因为儿童毕竟是个人发展的原始阶段。因此,人类童年时期普遍存在的一种文 化现象神话应该是我们研究各个民族性格和心理特质不可忽略的途径之一。 在研究日本民族性格方面,本尼迪克特、土居健郎、中根千枝等前人已从不同角度得出了 很多精辟的结论。本文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日本神话这一日本民族发展的幼年阶段 的考虑以找寻日本神话与日本人性格之间的关系。关于日本人的最早资料见于公元前 1 世 纪之公元 5 世纪的中国古籍中。而日本最早的历史书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 , 古事 记是日本早期最重要的神话典籍,它记载了远自天地开辟直至推古天

4、皇间的“古事”。它 以古代神话与传说为开篇,描写了被人视为“万物之始”的世界的神秘生成和日本列岛、日 本民族的神话式起源。 日本书纪记日本古代直至持统天皇时的史事,其中第一、二卷是 神代史,但其中神话传说的份量不及古事记 。 二、 无为而无不为 按照神话传说中的记载, 古事记叙述的创世纪的三位神分别是天御中主、高皇产灵和神 皇产灵神。然而奇怪的是,天御中主神虽为主宰世界的地位最高的神,但在神道史中却没 有把此神作为祖神的氏族,在后来的神话中亦几乎难寻其迹。 “三贵子”神话中也有类似事情, 伊邪那歧为了净化由黄泉国带回来的污秽,在阿波歧原用水净身时依次生出了天照、月夜 见、素盏鸣尊,三子中天照可

5、御高天之原也,月夜见可配日而知天事也,素盏鸣可御沧海 之原也。神话描述了很多关于天照和素盏鸣作为一对矛盾极深的对立者出现的故事,但对 月夜见这位月神却未作任何描述。在种种对立中无论哪一方都不是中心,但正是无为的月 夜见却在中心存在着。或许正是完全无为、神秘的天御中主神和月夜见,才是符合存在中 心的。 中国的道家治政和修道常追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不私,故无名。无名故无为,无为 而无不为。 ”的最高境界。 “无为”不是一般人所误解的无所事事,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超凡 脱俗,顺其自然从而达到作为的最高效率。日本神话中的天御中主神和月夜见置于无争、 无职的超凡境界,其目的正是要树立起他们是究明

6、万物的无为而治者! 日本神话的这一特点反映到了日本世俗统治上来。日本天皇及天皇制已存在了一千多年。 在人们心中只是一种超越世俗权力的权威象征。天皇极少在民众前露面,其活动和仪式均 受严格限制,使天皇保持神秘脱俗的形象,成功达到因其“无为”和“无名而不为”,却“无为 而无不为”的最高境界。把天皇至于无为的位置而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这早被日本政治家 们所察觉,明治初期政治家制定的宪法中写道:“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天 皇乃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等。事实上天皇是日本国民统一的最高象征而不是负责的国 家元首。正是因为天皇从未作为实际统治者发挥过作用,因此让天皇继续充当后台统治者 并不

7、难。明治政治家们就是要全体日本人在思想上对天皇绝对忠诚,他们把天皇神圣化, 并以其政治上的无为来实现政治家们无所不为的野心。 三、 善恶交织 古事记中天照大神的弟弟素盏鸣尊,是“出云神话”的始祖。他不服从父亲让其管理大 海的命令,哭闹不已,引发了种种灾祸,其父盛怒之下赶走了儿子。素盏鸣于是去高天原 向姐姐天照大神哭诉,天照大神以为他要来夺取自己的国土,产生了误解。于是他们相互 立誓,以证自己真诚清白之心。起誓中素盏鸣取胜和天照误解了素盏鸣的访问意图等处, 向人们显示了天照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善的存在以及素盏鸣并非完全恶的事实。然而,素盏鸣 仗着发誓中取胜的势头,在高天原干了无数的坏事。最后被逐出高

8、天原下了地界。在这里 天照大神又作为善而素盏鸣最为恶者出现。但作为恶者而被赶下地界的素盏鸣,在地上杀 死巨蟒为民除害,又成了救世英雄和文化英雄。 日本神话中的天照大神并非像中国神话中的玉皇大帝那样永远都只是慈善和正确的唯一形 象,而素盏鸣尊也不像中国神话的妖魔鬼怪那样永远作恶而绝无善行可为。这与其说是日 本神话具有批判性的哲学意味,不如说这是与日本人无善恶界限有关。乔治桑塞 姆爵曾写道:“在整个历史上,日本人都似乎缺乏这种认识恶的问题的能力,或者说在某种 程度上不愿意抓住这个问题。 ”现实生活中日本人认为自尊自重的人,其生活准绳不是明辨 “善”、 “恶”,而是迎合世人的期望,把自己的个人要求埋

9、葬在群体的“期望”之中。他们相信 人有两种灵魂,是“温和的”和“粗暴的”灵魂,每个人、每个民族的生涯中都既有“温和”的 时候,也有必须“粗暴”的时候,并认为两个灵魂都是必需的,并且在不同场合下都是善的。 由于他们把衡量人格好坏的尺度和权利给了周围的人和集团。靠外部强制力来为人处事。 正是由于日本人心中“善”“恶”观念的模糊以及“小集团本位”促成了他们既崇尚现实又爱面 子重名誉的性格特征的形成。 总之,日本人认为他们的本性都是善的,正如一把新刀,只要随性而行就能显示原有的光 泽。因此,只要每个人都能遵循其真正的本能,那么每个人都是善良的。 四、 坚忍磨炼 日本神话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苦道修行的重要

10、性,并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灵魂和人格的 最高境界。被逐出高天原的素盏鸣尊身披蓑衣斗笠,孤独悲凉地踏上了漂泊之路,奔向根 国。 “神道观念认为从本质上看,这是灵魂的漂泊,只有历经种种磨难,灵魂才能得以升华。 ”据古事记记载,大国主神听从母神建议去根国找父亲素盏鸣尊,向父亲诉说自己受众 兄弟神迫害的事,素盏鸣尊设计了一系列磨炼他的方案。大国主神一次次度过难关,最后 素盏鸣尊安心地将国土交给了大国主神。 素盏鸣尊对儿子大国主神的多次考验,目的是出于使儿子锻炼成长,经历磨难能成为出色 的“苇原中国”的统治者。在武士时代,这种通过严酷的自我磨炼和自我克制来达到灵魂升 华以及对坚强意志歌颂的观念就已存在。

11、 为了履行对天皇和双亲的忠以及对主君的情义,日本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人幸福并经受 各种煎熬,这迫使他们必需培养自己的坚强意志以忍受各种义务带来的苦楚而它又恰恰是日本人最称颂的美德!为了天皇他们可以放弃个人的性命以及自己要负的其他一切义 务和情义。除此,奉行孝道便是最重要的义务。如果母亲要求儿子与妻子离婚,纵然他爱 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也得离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个人更坚强。同时对主君的忠诚 及回报也很重要。 日本人认为他们的心灵生来就闪耀着道德的光辉,犹如一把新刀,需时常加以研磨,使之 脱锈生辉。而研磨是指通过严酷磨炼培养坚强意志的过程,究其本质,实际上是树立起个 人放弃欲望、幸福和权利而实

12、现对上级、集体、和人际关系的种种牺牲为合理化的观念, 企图消除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埋怨和反抗。 五、 结束语 以上列举的日本神话反映出的日本民族某些方面的性格特点不是相互孤立而存在的!日本 的神话使他们迷信自己的皇帝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子孙,即所谓“万世一系”的皇室,相信他 们的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神选民族”。这种结论虽荒诞愚昧、自欺欺人,但我们在嗤之以 鼻的同时又不得不承认他们对自己民族持有的自信心和向上心,而这些又是一个民族的存 在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日本人对本民族过分膨胀的自信心的最好体现该是近代对国粹 和正统的神权历史观的推崇。日本所谓的国体精华和国粹,无外乎是神道和“君主神权”的 王统思想

13、罢了。日本国家的权力就是神道唯一信仰的表现,天皇就是最高神的表现,因此 忠于天皇就等于忠诚自己的民族和国家。虽然日本民族文化单薄又狭隘,但强烈的民族自 尊心使他们无论在如何强大的向外国学习的旋风中亦能脱身而出、反省自己、重申本民族 文化。日本人固有的优等民族观念、尊崇天皇和尚武的民族精神使日本人只会把适合于他 们思维模式以及国家目的的思想成分纳入自己的文化范畴中,而“舶来”的其他成分只限于 学者的研究和少数人的玩赏,不可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中国作为幅员辽阔又资源丰富的近邻大国,对日本这个军国主义思想浓厚的邻国的防备和 督促更是不可松懈和责无旁贷的! 参考文献 1 (美国)鲁斯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 商务印书馆 1990 年 2翟新著 日本天皇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2 年 3戴季陶著 日本论 九州出版社 2005 年 4邱崇华著日本民族意识中的悲剧精神 外国文学研究1999 年 5 尚会鹏著 中国人与日本人社会集团、行为方式和文化心理的比较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