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491612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3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32003 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年下学高一期综合练习【课内四基达标课内四基达标】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谬种(mio) 勾当(gu) 弹劾(h) 癖好(p) B.聒噪(gu) 脉膊(b) 缥渺(mio) 浅濑(li) C.涅(pn) 惴惴(zhu) 觊觎(j) 脂肪(zh) D.趑趄(c) 婉惜(wn) 凋蔽(b) 动辄(zh)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仆后继(倒下) 为之一新(都) 滥调文章(泛滥) 律己(约束) B.夸夸其谈(浮夸) 贻笑大方(遗留)鞠躬尽 瘁(过度劳累)清 洌(水清) C.一见

2、钟情(深) 怙恶不悛(悔改) 大放厥词(错误) 嗔怪(对别人言行不满) D.好高骛远(追求) 厚古薄今(重视) 按部就班(次序) 龃龉(比喻意见不合)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代表们认为,农民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却是加重了。 B.纯平彩电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因为此种彩管全被进口货垄断。 C.他们深为党中央对灾区人民的关怀而感动,大家一致表示要努力工作。 D.汉字改革的好处,对于每一个同文字打交道的人都是十分明显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不久前,这里曾_山洪,致使公路堵塞,桥梁被毁。 (2)他们肩负着新的使命,踏上了新的_,

3、去夺取新的胜利。 (3)简单交谈几句,他就知道了这位道士的_。 (4)刚检查时,这位病人的_只有 30 次/分。 A.暴发 历程 品位 心律 B.爆发 历程 品味 心率 C.爆发 里程 品味 心律 D.暴发 里程 品位 心率 5.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小李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 B.由于缺乏华夏文化背景知识,有些外国人翻译中国作品,有时会望文生义。 C.当中国足球队获得出线资格时,运动员们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D.他一天到晚地写,手不释卷,一写就是几万字。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政治课,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结合起来

4、。2B.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C.老年人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是由劳累过度、精神紧张、感冒等诱发的。 D.大开发势必带来投资,投资必然拉动市场需求,必然会为东部地区带来商机。 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大力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_;有利于教育人 民掌握科学方法,_;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_,也有利于人 民群众形成文明的生活方式。 (1)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2)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尚 (3)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A.(1)(3)(2)B.(2)(3)(1) C.(2)(1)

5、(3)D.(1)(2)(3) 8.下面几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1)横暴者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 (2)首先应该扫荡的是横暴者 (3)横暴者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A.首先应该扫荡的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的横暴者,因为他们小不 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 B.首先应该扫荡的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 名,而且重得可怕的横暴者。 C.那些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 别人的横暴者,首先应该扫荡。 D.横暴者小不如意就倚势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拉大旗作虎皮,包

6、着自己去吓 唬别人。首先应该扫荡的是他们。 9.两句话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1)这么说,难道非用你的方法不成? (2)这么说,非得用你的方法了? B.(1)他一句话没说,就为大家办了这件事。 (2)为大家办这件事,他连一句话都没说。 C.(1)长征路上,红军战士有谁没吃过野菜? (2)长征路上,红军战士真的吃过野菜。 D.(1)这种汽车具备许多其他汽车没有的性能。 (2)其他汽车不具备这种汽车具有的许多性能。 1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暮春三月,江南草长”,出自南北朝江淹的与陈伯之书 ;“闻道有先后,术业 有专攻”,出自唐代韩昌黎的师说 。 B.柳宗

7、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被贬为永州司马,写有“永州八记”。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写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琵琶行 ,与元稹 交好齐名,世称“元白”,又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3D.六国论出自宋代散文家苏洵嘉礻 右 集权书 ,其子苏辙也写有六国论 一文。二、默写题二、默写题 11.惯于长夜过春时,_。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怒向刀丛觅小诗。(为了忘却的记念) 12.悲夫!有如此之势,以趋于亡。 !(六国论) 13.而世之奇伟、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 。(游褒禅山记) 14.书曰:_,谦得益。_,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15.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

8、故 , 。(师说)【能力素质提高能力素质提高】 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 (一) 人间鲁迅 林贤治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 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理解得那么深,乃 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 “东方文明”,专制、 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如何进行 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在一生中, 他呐喊过也彷徨

9、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 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 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 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 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 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注。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 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

10、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 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 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 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 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4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 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

11、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注: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 都住在山顶。 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人类的主宰。16.指出下面的语句在文中的具体含义。(1)“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不超过 30 个字) 。(2)“铺垫与厚饰”:(不超过 10 个字) 。 17.为什么说“鲁迅是巨人” ,请简要回答。 因为鲁迅具有: (1) ; (2) ; (3) 。 18.从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相照应的语句。(1)“宗教式的膜拜”: (2)“最有份量的东西”: _ 19.下列对

12、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意思是:一个可以使人为它而生、也可以使人为它而死的时 代,是一个有志之士大有作为、创造辉煌业绩的时代。 B.作者认为:鲁迅的伟大早经他的作品表达无遗了,而后人为鲁迅所造的石雕、铜 像等纪念物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不能为他增添什么或减损什么。 C.鲁迅没有把一个充满光明、幸福的美好的世界描绘给我们,却以炽烈的革命战斗 精神感召着无数革命志士,他的思想成为鼓舞人们战斗的光辉旗帜。 D.本文多处采用对比手法,如将鲁迅与帝王、将军比,将鲁迅与奥林匹斯山的宙斯 对比,将平凡与伟大对比,从而表现了他的伟大的人格与思想。 E.题目“人间鲁迅”表达了作者的文

13、中的观点:世代为人所敬仰的思想家、革命家和 文学家鲁迅,是人而不是神。 (二) (1)香格里拉在中国!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才知道她的准确方位。半个多世纪 之前,英语辞典里并没有香格里拉这个单词。香格里拉就是从我们身边的一个寂静的角, 越过了横断山,越过了青藏高原,越过了亚欧大陆,越过了海峡和海洋,登上了北美新大 陆,从美国一位学者的考察资料里,走进英语世界,走进英语辞典里去的。 (2)香格里拉在哪儿?她是个虚构的乌托邦,还是确有此地?她开始被世人关注,是缘 于意大利籍的俄国导演顾彼得一九三七年拍的一部电影被遗忘的王国。影片中这个叫 香格里拉的地方,四周有高原雪山、蓝月亮峡谷、森林牧场牛羊

14、,还有与自然和谐依存的 民风。她激起了人们寻梦的热情。于是人们开始注意一本小说电影剧本是根据美国作 家詹姆斯希尔顿的长篇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改编的。小说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作者也没5有去过香格里拉的地方,他的素材的来源就成了香格里拉的线索。人们这才发现了一个名 字,一位学者、科学家的典范,一个不能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弗 兰西斯洛克博士。 (3)约瑟夫洛克一八八四年出生于维也纳,十三岁时自修汉语,一九五年去美国求 学,在餐馆里刷过盘子。后来掌握了七八种语言,能读梵文,在夏威夷学院任教,获得植物 分类学教授学衔,加入美国籍。一九二年他受美国农业部的委托,到东南亚寻找一种治 麻风病的大

15、枫子树。他从缅甸、西双版纳、思茅,走到了丽江。这一方水土立刻迷住了他, 一种亲情般的迷恋留住了他,他决定在此定居,把家就安在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纳西语叫 巫鲁克,雪山脚下意思。那时是一九二二年二月。 (4)从此他在大西南这片植物王国里,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用植物学家自然的心态, 从事当地民风、民俗、文化、宗教的人文科学的研究。 (5)后来西方世界称洛克为“纳西学研究之父”。听玉湖村老乡讲,来此地寻梦的人多 数是外国人。在洛克故居留言簿上,也多是勾勾圈圈的外文,汉字都写得歪歪扭扭,内容 都是表示敬意和赞扬他发现了香格里拉。 (6)洛克无疑是伟大的,是可敬的。但是香格里拉是一个客观自然的存在,洛克到来之 前,纳西就有了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