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491538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GB 7 附件 2 环 境 保 护 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环 境 保 护 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ICS 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5618201 代替GB 156181995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Soil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 for agricultural land (三次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发布 GB 15618201 8 目目 次次 前前 言言. 9 1 适用范围1 适用范围. 1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0 3 术语和定义3 术语和定义. 10 4 农用地土

2、壤污染物含量限值4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 10 5 监测5 监测. 12 6 实施与监督6 实施与监督. 12 GB 15618201 9 前前 言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防止土壤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林生产,维护公众 健康,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其含量限值,以及监测、实施与监督要求。 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地方农用地土 壤环境质量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 本标准于 1995 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 标准名称由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调整为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

3、标准 ; 更新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增加了农用地的术语和定义; 删除了一级标准, 自然保护区等依法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依据土壤环境背景值开展土壤环境 质量评价与管理; 整合调整了二级和三级标准,适用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等农用地的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 管理;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控制项目由 10 项增加至 21 项,并分为基本项目和其他项目两类; 调整了基本项目总镉和总铅的含量限值,并细化了土壤 pH 分组; 增加了基本项目苯并a芘的含量限值; 调整了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含量限值,并作为其他项目; 增加了其他项目总锰、总钴、总硒、总钒、总锑、总铊、总钼、氟化物(水溶性氟) 、石油烃 类总量和邻苯二甲酸酯

4、类等参考含量限值; 更新了监测要求; 更新了实施与监督要求。 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1995)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环境保护部环境标准研究所等。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 201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 201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GB 15618201 10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物控制项目及含量限值,以及监测、实施和监督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与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5、。 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14550 土壤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GB/T 17138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 491 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680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780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

6、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GB/T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土壤 soil 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表面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 3.2 农用地 agricultural land 指 GB/T 21010-2007 中的 01 耕地(011 水田、012 水浇地、013 旱地) 、02 园地(021 果园、022 茶 园) 、03 林地和 04 草地(041 天然牧草地、042 人工牧草地) ,其他农用地参照本标准执行。 3.3 阳离子交换量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指带负电荷的土

7、壤胶体, 借静电引力吸附溶液中阳离子的数量。 以每千克干土所含全部代换性阳离 子的厘摩尔(按一价离子计)数表示。 4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含量限值 4.1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基本项目含量限值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基本项目含量限值见表 1。 GB 15618201 11 表 1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基本项目含量限值 单位:mg/kg 耕地、园地、草地 序号 污染物项目 pH5.5 5.5pH6.5 6.57.5 林地 1 总镉 0.30 0.40 0.50 0.60 7.0 2 总汞 0.30 0.30 0.50 1.0 5.0 水田 30 30 25 20 3 总砷 其他 40 40 30 25 40 4

8、总铅 80 120 160 200 500 水田 250 250 300 350 5 总铬 其他 150 150 200 250 400 果园 150 150 200 200 6 总铜 其他 50 50 100 100 400 7 总镍 40 40 50 60 200 8 总锌 200 200 250 300 500 9 苯并a芘 0.10 注:重金属和总砷均按元素计;阳离子交换量5 cmol(+)/kg 的土壤,其含量限值为表内数值的半数。 对于水旱轮作地,总砷和总铬采用同一 pH 分区内较严格的含量限值。 4.2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其他项目含量限值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其他项目含量限值见表 2。

9、 表 2 农用地土壤污染物其他项目含量限值 单位:mg/kg 序号 污染物项目 含量限值 1 总锰 1200 2 总钴 24 3 总硒 3.0 4 总钒 150 5 总锑 3.0 6 总铊 1.0 7 总钼 6.0 8 氟化物(水溶性氟) 5.0 9 六六六总量 0.10 10 滴滴涕总量 0.10 11 石油烃总量 500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 10 注:六六六总量为-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六四种异构体总和。 滴滴涕总量为p,p-DDE、p,p-DDD、o,p-DDT、p,p-DDT四种衍生物总和。 石油烃总量为 C6C36 总和。 邻苯二甲酸酯类总量为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

10、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邻苯二甲酸双 2-乙基己酯、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六种物质总和。 GB 15618201 12 5 监测 5.1 监测点位和样品采集 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和样品采集等要求,执行 HJ/T 166 等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制定的国家环境监测规范。 5.2 污染物分析 按表 3 的要求, 采用相应的方法分析土壤污染物的含量, 或者采用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确认 的其他标准分析方法。 表 3 土壤污染物分析方法 序号序号 污染物项目污染物项目 分析方法分析方法 标准编号标准编号 1 总镉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

11、法 GB/T 17141 2 总汞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3 总砷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土壤质量 铅、镉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41 4 总铅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土壤 总铬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HJ 491 5 总铬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

12、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6 总铜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土壤质量 镍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9 7 总镍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土壤质量 铜、锌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7138 8 总锌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9 总锰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10 总钴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散 X 射线荧光光谱法 HJ 780 11 总硒 土壤和沉积物 汞、砷、硒、铋、锑的测定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 HJ 680 12 总钒 土壤和沉积物 无机元素的测定 波长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