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贫血(课程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489697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防贫血(课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贫血(课程教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预防贫血什么是贫血贫血的原因贫血的常见分类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 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 积低于正常低限,以血红蛋白浓度较为重 要。贫血常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 的疾病,各系统疾病均可引起贫血。贫血 的诊断标准及分类特点 如下描述:贫血的诊断标准贫血: 男性: 血红蛋白(Hb)120g/L,红细胞计数(RBC) 4.01012/L ,红细胞比积(HCT) 0.37。 女性 HB110g/L,RBC3.51012/L,HCT0.35。贫血程度极重度: HB 30 g/L重度: HB 3060 g/L中度: HB 6090 g/L轻度: HB

2、 90120 g/L(或110 g/L) 诊断的基本线索:病史症状体征外周血诊断的主要手段:骨髓其他血液病特殊检查贫血的原因 贫血的原因非常多,甚至有些原因至今仍不清楚, 但归纳起来贫血不外乎由三大类原因造成:红细胞 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加(溶血性贫血)、红细胞 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 按发病原因贫血可分为.造血不良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 .失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三大类 造血不良性贫血(红细胞生成减少 ) 造血器官也就是骨髓为什么会生成细胞减 少呢?如果把骨髓比喻为一个造血工厂的话, 我们就容易理解和分析了。 第一种 可能是造血的原料缺乏,造血原料 主要包括铁、维生素B12、叶酸、维生

3、素B6及 蛋白质;第二种 可能是造血工厂本身瘫痪、停产了 ,如骨髓因感染、中毒、放射线破坏,或被 其他细胞如肿瘤细胞占据等; 第三种 可能是使工厂机器运转的“润滑 剂”不足,也就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缺 乏,如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等。这类贫血中常见的类型有:缺铁性贫血 、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性巨幼红细胞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性贫血、铅中毒 性贫血以及肿瘤引起的贫血等。但有一种 特殊的贫血叫做“婴儿生理性贫血”,它是婴 儿出生后2-3个月发生的一种正常生理变化 所引起的短暂性贫血状态(详见“婴儿生理 性贫血”),不是病态,所以称为生理性贫 血。 二、溶血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寿命为

4、120天,每天 约有1%衰老红细胞从血中清除,同时又有相 应数量的新生红细胞从骨髓释放到血液中, 以维持红细胞数目的恒定。当红细胞寿命缩 短、破坏增加,此时虽然骨髓造血增强,但 尚不足以代偿红细胞的损耗,这样产生的贫 血叫做溶血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顾名思义,这是由于血液丢失过多引起的 贫血,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儿童中急性 失血少见,多为慢性隐匿性长时间失血。如 胃肠道对牛奶过敏、肠道畸形、肠道钩虫病 、产伤(如头颅血肿)、月经过多等可发生失 血性贫血。贫血的种类按照常规分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缺铁性贫血:缺铁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贫血, 见于营养不良、贫血、大量成长期小量出血

5、和钩虫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较容易患上缺铁 性贫血,这是因为女性每个月生理期会固定 流失血液 2.出血性贫血: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或外伤等)所引起的。3.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过度破坏所引起的贫血,但较少 见;常伴有黄疸,称为“溶血性黄疸”。 4.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缺乏红细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贫血 ,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红细 胞性贫血,多见于婴儿和孕妇长期营养 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是指骨髓中出现大 量巨幼细胞的一类贫血。 5.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 性贫血(AA,简称再障),是由多种原因 引起的骨髓干细胞、造血微环境损伤以 及免疫

6、机制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 竭,出现以全血细胞(红细胞、粒细胞、 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少女贫血的原因 1. 需铁量供不应求:青春期少女生长发育 旺盛,需铁量远远超出一般需要量,若不注 意增加营养,不及时额外补充铁质,就容易 发生缺铁性贫血。 2. 月经失血过多:青春期少女多已月经来 潮,每次月经周期约失血30-50毫升,失铁量 约15-25毫克。由于人体有代偿功能,能保持 体内铁质的相对平衡,一般不会因为月经而 出现贫血。但有些少女患有“青春期功能性子 宫出血”后,每次经量大或淋漓不尽,就会造 成贫血。 3.盲目减肥:少女对铁质的需求量 本来就较高,但如果为了追求苗条身材 而盲目

7、减肥,不适当地节制饮食,吃富 铁食物较少,甚至挑食、偏食,很容易 引起贫血。 4.生活无规律:学习压力大,精神 疲劳,体力消耗过度,睡眠得不到保证 ,使健康受到影响,也可促进贫血发生 。 5.长期剧烈运动:汗水中铁浓度可达40- 60微克/毫升,过度运动时人体出汗较多,铁 的流失增多;运动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相 应增大;此外,激烈运动也会损坏红细胞, 或是造成肌肉损伤致铁质过多流失,故长期 剧烈运动容易致机体缺铁。6.疾病影响:慢性腹泻及肠道功能紊乱等 均可影响铁的吸收。 贫血的一般症状,体征如下: 一、软弱无力: 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 出现的症状。二、皮肤、粘膜苍白:

8、 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 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认为睑结合膜、手 掌大小鱼际及甲床的颜色比较可靠。三、心血管系统:心悸为最突出的症状之一,有心动过速,在心尖 或肺动脉瓣区可听到柔和的收缩期杂音,称为贫血 性杂音,严重贫血可听到舒张期杂音。严重贫血或 原有冠心病,可引起心绞痛、心脏扩大、心力衰竭 。四、呼吸系统:气急或呼吸困难,大都是由于呼吸中枢低氧或高 碳酸血症所致。五、中枢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 均为常见症状。晕厥甚至神志模糊可出现于贫血严 重或发生急骤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六、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部胀气、恶心、便秘等为最 多见的症状。

9、七、生殖系统:女性患者中常有月经失调,如闭经或月经 过多。八、泌尿系统:贫血严重者可有轻度蛋白尿及尿浓缩功能 减低。贫血的防治(1) 去除病因营养不良性贫血应纠正偏食,进食富含 铁(肝脏、瘦肉、动物血、木耳、海带、香 菇等)及维生素B12素(心、肝、肾、瘦肉、 奶、蛋等)食物,加强易患人群防治与保健 。再生障碍性贫血应避免接触对造血功能 有影响的药物、放射线、农药、化工物质等 。溶血性贫血应慎重输血,或输注洗涤红 细胞悬液,避免感染等。 (2) 纠正贫血按照贫血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抗贫血药, 盲目用药无效。 (3) 食疗黑木耳、炒猪肝、瘦肉对营养不良性贫 血有效。枸杞黑豆大枣骨头汤对再障贫血有 效

10、。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虾及豆类等。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 新鲜的水果和绿色蔬菜,如酸枣、杏、橘子、山楂 、西红柿、苦瓜、青柿椒、生菜、青笋等。维生素C 有参与造血、促进铁吸收利用的功能。 富含铁的食物 鸡肝、猪肝、牛羊肾脏、瘦肉、蛋黄、海带、黑芝 麻、芝麻酱、黑木耳、黄豆、蘑菇、红糖、油菜、 芹菜等。铁是构成血液的主要成分,缺铁性贫血者较 为常见。 富含铜的食物 :铜的生理功能是参与造血,铜缺乏 也能引起铁的吸收障碍和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上述食物日常饮食中应注意调配,尽量做到食物 的多样化。在贫血期间如服用铁剂时,不要喝茶,以 免妨碍铁的吸收。推荐几样家常的补血食物黑

11、豆:我国古时向来认为吃豆有益,多数书上 会介绍黑豆可以让人头发变黑,其实黑豆也 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随各人喜好,如果是 在产后,建议用黑豆煮乌骨鸡。胡萝卜: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 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胡萝 卜素对补血极有益,用胡萝卜煮汤。 面筋:这是种民间食品。一般的素食馆、卤味摊都 有供应,面筋的铁质含量相当丰富。而补血 必须先补铁。 金针菜:金针菜含铁数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 了20倍,铁质含量丰富,同时金针菜还含有 丰富的维生素A、B1、C、蛋白质、脂肪及秋 水仙醉碱等营养素。 龙眼肉:龙眼肉就是桂圆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龙 眼肉除了含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

12、素A、B 和葡萄糖、蔗糖等。补血的同时还能治疗健 忘、心悸、神经衰弱和失眠症。龙眼汤、龙 眼胶、龙眼酒之类也是很好的补血食物。 萝卜干:萝卜干本来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维生 素B极为丰富,铁质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 起眼最便宜但却是最好的养生食物,它的铁 质含量除了金针菜之外超过一切食物。需要注意的是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贫血是因体内铁缺乏而影响含 铁血红素的合成导致的缺铁性贫血。营养因素是该 病发生的主要原因。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期,生 长突增,铁的需要量约比成人增加一倍。而我国膳 食中植物性铁摄入占7090%,而人体对植物性铁吸 收极低,同时维生素c缺乏也会影响植物性铁的吸收 ,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使学生的缺铁性 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 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 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因此有效地提高膳食铁的吸 收利用率是防治缺铁性贫血的关键。木耳黑豆桂圆金针菜枸杞子大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