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城市总体规划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89245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城市总体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000城市总体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000城市总体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000城市总体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000城市总体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0城市总体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城市总体规划(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则则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服从本规划,同时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城市建设必须服从本规划,同时 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大政方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任何单位还应符合国家现行大政方针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规范要求,任何单位 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 1.1.01.1.0 规划编制背景规划编制背景1.1.1 上版城市总体规划已执行到期,所确定的主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某省省城镇体系及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对某市的城市定位有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修编城市总体规划。1.1.2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某省“

2、一线两带”的建设的实施、某市社会经济发展面临重大的战略重构,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及节约型社会的建立,需要对城市的未来发展进行精心规划,统筹安排。 1.1.3 某市的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一批重大骨干项目的陆续建设、对外交通进一步改善,在某省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较大变化。1.1.4 将某县区纳入城市规划范围,连同某区形成南市区,某厂城市建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北市区亦将注重城市环境的改造提升,同时建设某重点镇某重点镇一线的城市绿色走廊和城市近郊工业基地。在新版城市规划实施中,形成某市新的城市形态及功能布局。 1.2.01.2.0 规划依据规划依据1.2.1 城市

3、规划法及相关的法律文件。1.2.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相关的法规文件。1.2.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相关的道路、给排水、防洪、消防等技术标准、规范和要求。1.2.4 某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一线两带”建设,实施关中率先跨越发展的意见 、 某省省城镇体系规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建规函(2004)75 号关于对某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的批复 、 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抓住“一线两带”建设机遇,实施某市经济跨越式发展规划 、某市国土资源及相关的规划、计划、 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纲要等基础资料及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评审意见。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21.3.01

4、.3.0 规划原则规划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以人为本,社会公平;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资源节约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准则;突出区域互动,城乡协调的一体化;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努力营造山水园林城市;遵循合理、经济、可行的方针,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益规划。 1.4.01.4.0 规划范围规划范围1.4.1 规划控制范围北起某名山关镇北界、某河家河乡冯家河村;南以某县区、某区南界为线,西起坡头镇西界;东到孙塬镇惠家塬。在某区及某县城区以北,以关庄镇塬面北界、寺沟镇苏家店为线。某重点水库水库为城市主要水源地,某景区、某景区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区,均划入规划控制范围,总面积约415 平方公里。远期争

5、取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城市对周边县域的控制范围。1.4.2 城市规划区范围北起新、旧某省道国道交汇处、某河家河某市矿务局华峰水泥厂和小河沟沟脑;南到某县区、某区南界;西起坡头镇;东到某名山。包括南市区(某市某区、某县城区) ,北市区(某 1 区、某 2 区城区) ,某重点镇镇区、某重点镇镇区、孝北、某名山、某水库水库、坡头镇区、某县窑遗址等,总面积 150 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 55 平方公里。 1.5.01.5.0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基准年:2005 年近 期:2005 年2010 年远 期:2011 年2020 年第二章第二章 城市发展战略构想城市发展战略构想2.1.02.1.0 城市发展的

6、优势条件城市发展的优势条件2.1.1 良好的地理区位位置;2.1.2 具有优势的矿产资源;2.1.3 有开发新型特色产业的基础;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32.1.4 地域经济分工处于全省重要的地位;2.1.5 便利的对外交通运输网络;2.1.6 富有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2.1.7 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2.2.02.2.0 城市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城市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2.2.1 市域面积支撑区域面积过小,经济总量不足;2.2.2 城市工业以“挖、烧、炼”为主,且多为资源开发型,科技含量及产品深加工较少;2.2.3 城市形态带状城市组团不清,功能模糊;2.2.4 城市污染仍对

7、投资环境有着明显地影响;2.2.5 城市科技实力不强,自主研发能力不足;2.2.6 地域特点既有依托大城市的优势,又存在着地区竞争的威胁。2.3.02.3.0 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城市发展的战略构想 2.3.1 确立某市城市竞争的新思路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优化组合城市地域空间,治理城市环境,使某市的经济、文化逐步增强。2.3.2 明确某市城市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利用山、河、沟、塬等自然条件,建设融山、水、城为一体的现代气息浓厚,建筑风格独特,基础设施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园林城市,以开放的机制,积极参与全国及全省的经济分工,建设发展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某省省中部区域中心城

8、市。2.3.3 重构某市城市经济发展产业路径产业发展要融于关中“一线两带”率先发展和陕北跨越发展之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改造提升煤炭、铝业、陶瓷、水泥、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电力、食品、医药、电源、旅游五大新兴产业,扶持壮大果、牧、药、菜四大特色农业、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体系,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2.3.4 新筑某市城市的总体布局依据城市布局形态,北市区重点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资源型传统产业,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4围绕城市分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某重点镇某重点镇的绿色走廊,在促进特有产业集约发展的基础上,加快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形成连接南北市区的环境走廊;在南市区

9、的某区工业园积极开辟高新技术和特色经济产业园区,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开辟坡头镇、孙塬镇、某重点镇铁龙头三类工业园区;利用“风景资源”及陶瓷陶艺文化资源,发展人文、生态旅游业,形成新的城市总体布局。第三章第三章 市域城镇化发展与布局市域城镇化发展与布局3.1.03.1.0 全市总人口预测全市总人口预测3.1.1 现状(2005 年)84.39 万人;3.1.2 近期(2010 年)95 万人;3.1.3 远期(2020 年)106 万人。 3.2.03.2.0 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市域城镇化水平预测3.2.1 现状(2005 年)城镇人口 43.88 万人,城镇化水平 52%;3.2.2 近期(20

10、10 年)城镇人口 52.3 万人,城镇化水平 55%;3.2.3 远期(2020 年)城镇人口 68.9 万人,城镇化水平 65%; 3.3.03.3.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城镇空间结构主要沿交通干线和资源分布带发展,形成“一主二 次”的城镇发展轴。即主轴沿某省道国道沿线发展,次轴分别为梅七 铁路线和 305 省道沿线。 3.4.03.4.0城镇等级、规模、职能城镇等级、规模、职能等级主次结构城市(镇)人口规模 (万)职能市域中心某市区55市域经济、文化、 政治中心重点城镇某 2 区城关镇、庙湾镇、广阳镇、 孙原镇、陈炉镇1-2工矿、商贸、旅游、 果、药加工中心城镇关庄镇、某

11、名山关镇、某 2 区镇、 太安镇、五里镇、红土镇0.5-1.5工矿、商贸、旅游、 果、药加工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5一般城镇寺沟、瑶曲、小丘、照金、柳林、 某河石凹、阿庄、彭镇、棋盘镇、 哭泉乡、高楼河乡0.5 以下工矿、商贸、果、 药加工3.5.03.5.0 城镇发展时序城镇发展时序近期重点发展南市区(某区、某县城区) ,改造提升北市区,加快绿色走廊建设。远期使城市各功能结构区一体化水平得到提高,形成 50 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并积极发展市域小城镇,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加强城镇之间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哭泉,高楼河为建制镇,使城镇成为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

12、6.03.6.0 城乡一体化格局城乡一体化格局以某市区为核心,加强某省道国道沿线城镇的建设和培育,形成北起某 2 区县城,南至南市区南沿,东起高楼河,西至庙湾镇的“十”字型城镇分布及发展格局,尤其是加快工矿、旅游、商贸城镇的提升和再生,发掘资源优势,倡导一镇一品,建设全市星罗棋布的城镇发展网络和生态环境良好的新农村,到规划期末使城镇化水平达到 65%以上。第四章第四章 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城市的性质、规模和发展目标4.1.04.1.0 城市性质城市性质某省重要的以能源、现代建材业为主的工业基地,开放型的产业城市、生态城市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4.2.04.2.0 城市规模城市规模4.2

13、.1 人口规模城市总人口:现状 39.02 万人,近期 45 万人,远期 55 万人。 (详见附表一)其中:北 市 区:现状 22.98 万人,近期 18 万人,远期 14 万人。绿色走廊:现状 5.17 万人,近期 4 万人,远期 3 万人。某县城区:现状6.25 万人,近期 7 万人,远期8 万人。南市区:某市某区:现状4.62万人,近期16万人,远期30万人。4.2.2 用地规模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6城市建设总用地:现状 3654 公顷,近期 4200 公顷,远期 5500 公顷。(详见附表二-表六)其中:北市区:现状 1185 公顷,近期 1160 公顷,远期 1

14、110 公顷。绿色走廊:现状 598 公顷,近期 590 公顷,远期 150 公顷。某县城区:现状538 公顷,近期538 公顷,远期750 公顷。南市区:某市某区:现状 1333 公顷,近期 1912 公顷,远期 3500 公顷。 4.3.04.3.0 城市发展目标城市发展目标4.3.1 总体目标规划期末将某市建设成为绿色城市、节水型城市、新型建材业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城市的现代化城市。4.3.2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依托某市资源优势,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 “十一五”期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以上,力争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30 亿元,经济实力迈上新台

15、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生活质量普遍上升。到 2020 年,全市 GDP 达到 300亿元。4.3.3 城市发展建设目标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在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优化城市形态,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市区建设,加强北市区改造提高,注重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加大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建设和棚户区、沉陷区治理力度及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建成区域经济特色鲜明,城市功能完善、产业集聚度高、辐射带动力强,使城市基础设施适度超前、生态环境良好、景观个性鲜明,建设融山、水、城为一体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区域中心城市。规划期末:人均居住用地:27.8 平方米;人

16、均道路广场面积:14 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1 平方米;城市综合用水定额:350 升/人日以上;某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2005-2020)7大气、水环境、噪声质量达到国家规定要求;废弃物处置及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城市安全系数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第五章第五章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城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5.1.05.1.0 城市发展用地选择城市发展用地选择城市向南发展。并在西侧开辟城市工业园区,通过对某区的重点建设,及对北市区、某县城区的改造完善,调整建设某重点镇某重点镇绿色走廊,促进“二区一廊” (南市区、北市区、绿色走廊)串珠式城市形态的尽快形成。随着某成电厂的建设,在某区西侧的坡头镇建设某市三类工业园区。 5.2.05.2.0 规划城市形态规划城市形态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