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474776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精品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病毒性疾病 v鸡新域疫(ND) v禽流感(AI) v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 v鸡传染性喉气管炎(ILT) v鸡马立克氏病(MD) v白喉型鸡痘(Pox) v传染性鼻气管炎 细菌性疾病 v鸡慢性呼吸道病(CRD) v鸡大肠杆菌病(E.coli) v沙门氏菌症(白痢、伤寒) v鸡传染性鼻炎(IC) v肺型葡萄球菌病 v鸡霍乱 v霉菌性肺炎(CE.cdi) v鼻气管鸟杆菌病发生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传染性疾病家禽免疫抑制 经常发生并发性呼吸道疾病:v 严重的大肠杆菌感染。v 由气囊炎或败败血症导导致的废废弃增加。 疫苗接种反应加重:v 疫苗接种反应不能自然消除。 药物治疗效果差:v 抗生素需与免疫系

2、统统共同发挥发挥 作用。v 如果发发生免疫抑制, 抗生素治疗疗效果欠佳。提示免疫抑制的一般迹象 高死亡率和生产效益较差。v 体弱导致死亡增加。 达不到预期的免疫应答。 非常见感染的发生率增加。v 坏疽性皮炎:IBH是一种免疫抑制时才见到的病。 病原是一种肠道病毒。当发生J型白血病病毒感 染时,可见到IBH。v 再生障碍性贫血:J-型白血病病毒感染时可见。提示免疫抑制的一般迹象 法氏囊早期破坏(早于2周龄)。 严重和或永久性胸腺萎缩(处于生长期的鸡)。 淋巴细胞总量严重减少 对抗原接种缺乏应有的应答。 疫苗接种鸡经攻毒显示无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免疫抑制的特征性表现 使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3、的症状病变不典型; 对特定疫苗的免疫反应下降或不反应;(如对新城疫的抗体滴度很低)。 继发性感染显著增加; 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诊断困难而被忽视; 对多数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无疫苗预防。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危害免疫抑制性病毒发生的客观原因 养禽场环境卫生条件差,忽略生物安全措施。 v 隔离、消毒、人员和物品往来的控制。 饲养管理不当,不重视鸡群“福利”:v 不同来源、品种混养,或连续饲养;规模化与散养并存; 蛋传病毒大量传播。 使用引起免疫抑制的药物:如氯霉素,盐霉素。 使用疫苗不合理:v 低质量疫苗和卵黄抗体。 v 免疫程序设计不合理。v 早期使用中毒或强毒的法氏囊疫苗。引起免疫抑制的传染性疾病

4、传染性法氏囊病并发或继发,引起免疫功能损害马立克氏病鸡贫血病毒感染部份呼肠孤病毒感染在鸡中检测到呼肠孤病毒不一定等于发 病。大部分的呼肠孤病毒株不致病。只 有部分致病毒株。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 毒感染由接种被网状内皮细胞增生病毒污染的 疫苗而感染J型禽白血病近年来被确认。临床现象有免疫抑制迹 象,但其机理还没明了。合并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免疫抑制性病毒v网状内皮增生病毒(REV)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 (CIAV)v呼肠孤病毒(REOV,传染 性关节炎病毒)v马立克病病毒(MDV)v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IBDV)蛋传病毒v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v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v呼肠孤病毒(REOV

5、,传染性关节 炎病毒)v鸡白血病病毒(ALV)v产蛋下降综合症病毒(EDS76)v鸡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AEV)v沙门氏杆菌v支原体免疫抑制性病毒与蛋传病毒 马立克氏病毒在肉鸡中有感染; 我国鸡群中有传染性贫血病毒(CIAV)感染; 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有感染; 我国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率高; 免疫抑制性病毒多重感染实例分析。我国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现状 用I型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鸡的羽囊提取物做斑点分子杂交,蒋玉雯等(1999)发现,在4-5月龄的三黄鸡中MDV的自然感染率可达23.1-26.7。 山东农业大学崔治中教授,在江苏省一个肉鸡屠宰厂,对从一群临床健康

6、的宰前商品肉鸡采集的羽囊样品用核酸探针做斑点分子杂交反应时发现,其对 MDV的感染率分别为25/80(31.3)。马立克氏病毒在肉鸡中的感染率 血清学检查:v 在出现免疫抑制的鸡群,48(21-71)的血清样品对REV抗体阳性反应,表明曾感染过REV。v 在健康鸡群,13(0-44)血清样品对REV抗体阳性反应,表明曾感染过REV(何勇群等,1998)。 核酸分子斑点杂交反应:v 20-23的胸腺或法氏囊组织检出REV前病毒CDVA, 表明正在感染REV(崔治中等,1999)。我国鸡群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感染率 血清学检查:v 40-80血清样品对传染性贫血(CIAV) 呈现 抗体阳性反应(崔

7、观兰等,1992)。v 表明曾感染过传染性贫血(CIAV)。 病毒核酸分子斑点杂交反应:v 40-60的胸腺或骨髓样品呈阳性反应(刘岳 龙等,1996)。v 表明正在感染传染性贫血(CIAV) 我国鸡群中传染性贫血病毒感染率单一感染:IBDV 13MDV 6CAV 1REV 0 二重感染:IBDV+MDV 11IBDV+CAV 3IBDV+REV 1MDV+CAV 1MDV+REV 1 三重感染:IBDV+MDV+CAV 11IBDV+MDV+REV 4IBDV+CAV+REV 1 四重感染:IBDV+MDV+CAV+REV 558个法氏囊样品中不同病毒的阳性检出率江苏 山东 时间: 1999

8、.08 1999.10 规模: 2500套后备鸡 24000套后备鸡 开始发病年龄: 30天 25天 检查时年龄: 55天 47天 已发生死亡: 400 4000 临床表现: 生长迟缓,不断零星死亡,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后,HI效价不 高;3次后,1:8-64 2次后,1:1-1:8 病理变化: 腹膜炎,肝周炎,心包炎: 6/8 10/20腺胃肿大: 4/8 8/20胸腺和法氏囊萎缩: 7/8 19/20 实验室检查:1、病毒核酸斑点杂交反应 对REV和CIAV2、病毒核酸PCR 对REV和CIAV3、血浆样品接种细胞培养 对REV和ALV-J江苏和山东二个父母代种鸡群的流行实例检 测 方 法 鸡

9、群 检测病毒 核酸斑点杂交 PCR 分离病毒 A REV 1/8 1/8 4/4CAV 7/8 7/8 未做 B REV 2/14 8/14 2/4CAV 14/14 12/14 未做分子:检测鸡数;分母:检出阳性数。分别在6-8周龄采样。 “” :样品来自相同两只鸡个体。免疫抑制鸡群对不同病毒检测结果1、鸡马立克病;2、鸡传染性法氏囊病;3、鸡传染性贫血;4、鸡网状内皮增生病;5、鸡传染性关节炎;6、J-亚群白血病。几种免疫抑制性病毒感染的特点 病 原:鸡马立克病病毒(MDV),一种疱疹 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呈严格细胞结合性。 症状和病理:可发生非典型症状急性死亡; 神经周围炎、一肢瘫痪;瞎眼

10、;内脏淋巴肿瘤。 易感年龄 :一般在三月以内(过去)亦可达六、七月龄。 易感品种 :进口的品种鸡、我国地方品种。1、鸡马立克氏病(MD)1、在细胞培养上严格的细胞结合性;2、MDV引起鸡发病的年龄依赖性; 3、鸡感染MDV后长期带毒排毒性; 4、MDV感染鸡后的二相性:病毒血症;潜在感染肿瘤。马立克病病毒的几个特性MD发病机理双相感染急性溶细胞期 肿瘤发生期(病毒血症) (潜在感染)1 2 6 7 8 感染后周数MDVB淋巴细胞感染 T 细胞 T 淋巴潜在感染 细胞肿瘤 B淋巴细胞死亡 刺激T细胞使T细胞对MDV易感 感染其它B细胞 MDV大量增值使 T 细胞死亡免疫抑制或急性死亡3-6周龄

11、MDV对鸡的感染和致病过程 肉用型鸡是否也应提倡免疫:早期溶细胞感染引起的 生产性能下降和免疫抑制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抗MD疫苗种类 及其性能比较III型火鸡疱疹病毒(HVT)冻干苗(常规冰箱保存) 价格 效果 III型火鸡疱疹病毒(HVT) 低 低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二价(HVT+II型SBI株)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HVT+II型301/BI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美国的I型R2/23株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I型CVI988/Rispens株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三价(HVT+SB1+I型R2/23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三价(HVT+SB1+I型CVI988/Rispens)细胞结合苗(液氮保存) 高 高母源抗体对CVI988接种后病毒血症的影响 (Witter, 1992)PFU 母源抗体阴性100 母源抗体阳性10110 20 3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