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的困惑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474121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德育的困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的困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的困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的困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学德育的困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德育的困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德育的困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德育的困惑中学德育的困惑中学德育的困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十七大报告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放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首位,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尤其是德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中学德育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学

2、德育也面临诸多的新矛盾、新问题。加强德育科研,改进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效率,建设和谐校园,是当前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1、网络时代的新信息技术应用给德育工作带来新的困扰国际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方便了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交流信息。但是,不规范的“网吧”管理与不健康的网络信息传播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诸多隐患。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完全形成,意志薄弱,常常抵抗不住网吧的诱惑,不少人迷恋网络游戏或网络聊天,有些学生被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所俘虏。有些寄宿生形成网瘾后,深夜爬围墙外出上网,有些学生周末整天泡在网吧里。上课时,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头昏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等。他们不思学

3、习,思想容易走向堕落,由此引发了诸多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针对学生中的网瘾现象,我们的德育工作者除了苦口婆心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外,常常处于一种“临战”状态,不得不在学生宿舍、在校门口、在校园围墙边“严防死守” ,甚至与文化、公安等部门联合行动,深夜查探校园附近网吧。信息社会的现代教育已经不可能让学生远离电子网络,围追堵截式的教育管理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如何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电子网络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自觉抵制网上不健康文化的侵害,远离不规范和不健康的“网吧” ,不迷恋网络,是中学教育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之一。当然,规范网络运营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也是学校德育所期待的

4、。2、独生子女与“留守子女”问题堪忧当前,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例很高。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独生子女的思想问题归根结底是两个问题:一是来自“独生”本身的问题,二是来自“独生”导致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方面的家庭教育态度偏差与教育方式不当。独生子女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容易出现以下“溺爱孩子”方面的偏差:过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分关心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过分温和;放纵孩子的行为。反映在孩子身心发展上的表现主要有:孩子只知道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缺乏感恩、报恩意识;孩子唯我独尊而且十分任性,往往蛮横不讲道理;孩子缺少责任感和义务感,劳动观念淡薄;孩子消费超前,而道德滞后;孩子的依赖性强,

5、各方面独立能力差;孩子有孤独感,社交能力差。由此滋生的骄娇二气,使他们的耐挫能力下降,往往经受不住生活和学习等方面的挫折,败则自暴自弃,胜则骄傲自满,容易误入歧途。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成千上万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涌向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 ,或由内陆地区涌向沿海地区,其中大部分人长期与子女处于分离状态,由此便产生了“留守子女”问题,由于这些“留守子女”长期缺少亲情,其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孩子”与父母与的长期分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很少得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及时关心,在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响下,许多农村留守孩子因“情感饥饿”而产生了厌世自

6、闭、社会逆反、拜金主义等不良心理,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留守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学习上的指点与督促,学习状况也不容乐观。父母只满足于向孩子寄钱寄物。对子女缺乏正确的思想道德教育与学习方法诱导,导致留守子女有的成绩好,但表现差,有的成绩差,表现也差。据调查,90%的留守子女与外公外婆或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作为一个特殊的“隔代”监护群体,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差,特别是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孩子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与留守孩子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与品行修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是

7、连为一体的。家庭教育的偏差,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的信息渠道不暢,父母对子女的监管不力,增加了学校德育管理的难度。3、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的出现,让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往往难以判断谁是谁非,谁优谁劣。复杂的社会环境与多元的文化与道德价值取向让年轻的一代中学生思想越来越复杂,其世界观也呈现多元的特点。青少年学生的成长不可能超然独立于社会环境之外,其人生观、价值观必然深深地打上我们这个“多元” 社会、 “多元”时代的烙印。学校传统的道德教育内容、方式、手段在思想活跃的青少年学生中也

8、逐渐失去其应有的感召力。一些学生每周在学校接受五天的正面教育,常常抵挡不了周六、周日两天在社会和家庭生活中所受到的负面影响,形成的“5-2=0”或“52”等奇怪的德育数学模式。4、早熟少男少女的教育面临几多尴尬、几多无奈早恋是指未成年学生把对异性的好感用恋爱的方式来表现的一种心理活动形式。据调查,尽管中学生中早恋者为数不多,但对他们这一年龄而言,其比例还是让人感到吃惊,而且目前有早恋人数逐年增多、年龄愈来愈小的势头。中学生“恋爱”现象的发生既有当代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发育提前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各种刺激在起作用。中学生早恋是现实的、无法回避的德育问题。早熟少男少女出现早恋本是正常的心理现象。早

9、些年,只是因为学校与家长不允许学生早恋,学生早恋躲躲闪闪,常常从事“地下”活动,很少有公开谈婚论嫁的。那时,早恋学生因为怕被发现,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紧张等心理障碍,进而影响到学习成绩。近年来,随着学生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观念越来越更新,物质生活越来越好,性成熟越来越早,加上少数学生家长对早恋孩子也听之任之,导致少数学生不以早恋为羞,反以早恋为荣,有的还因早恋发展到在校外公开开房同居的程度。这样,学生早恋问题不但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问题,而且成为了学校德育一个极为棘手的校风与道德问题了。对于学生中早恋问题,我们的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感到“重说不得,轻视不得。 ”重说了,学生容易产生心理逆反,有时

10、还会诱发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如人权问题、隐私问题、自寻短见问题等) ;轻视了,学生容易理解为学校默认其做法,可能更加胆大妄为,严重影响校纪校风。5、应试教育让德育举步维艰我们的教育方针是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年来,各地轰轰烈烈开展的素质教育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两全”思想。新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要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基础。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德育的先导作用,智育的作用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终身发展就会受到影响。 勿庸讳言,当前,全国各地的应试教育实实在在地存在,且愈演愈烈。只要高考的指挥棒还在,那么高考的升学率

11、就必然是影响学校声誉,甚至是影响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学校一切工作就都得围绕高考的升学率转。德育往往会人为地同智育割裂,并被人们所忽视。 “一俊遮百丑” ,在很多人看来,一所学校只要其升学率高了,其它的方面都好说。社会各界往往只会关注某个学校的升学率,而很少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成果,更难得关注某个学校的德育过程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关心的也只是他的孩子能否考得上大学或名牌大学。由于德育的效率不是短期内可以看得见的,在一个十分功利的社会环境中,德育容易蜕变成可有可无的东西。在不少的学校,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德育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

12、,需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需要动用方方面面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需要有充足的经费予以保障,更需要社会和学校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理解与支持。由于开展德育活动需要占用学生“宝贵”的读书时间,学校有限的经费必须优先保证学生智育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这样,学校德育就有可能与学校的应试教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其结果大多是德育让步。6、德育管理机制与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滞后 按照现行的德育管理机制,校长是学校德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中学德育工作的具体组织者是在校长的领导下的学校内设机构负责人,即学生科,或德育处、政教处等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同的学校所设的德育机构名称不同,

13、但功能基本一致。其基本任务是制订和实施学校德育计划,开展学校德育活动,处理学生中偶发事件,调解学生中的各种纠纷。由于学校德育工作纷繁复杂,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每天起早贪黑,整天忙忙碌碌,但在很多人看来那是“在重复地做着诸多费力不讨好的事” 。学生违纪了,老师要对违纪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违纪学生都能诚恳地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些学生对老师善意的批评教育非但不感恩,反而与老师结怨。应该说,教育并非万能,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只能对愿意接受教育的学生起作用。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家长都能支持学校老师对孩子的严格要求与纪律约束。我们常常发现,越是违纪次数较多的学生对学校越有深深的叛逆,而这

14、些学生家长又往往与学校有情感上的隔阂。学校规模越大,学生管理的难度相应越大。在德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中,学校德育工作人员往往有做不完的事,而很难收获到成功的喜悦。德育工作不被人所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从垂直管理的层面上看,中学德育工作的上级管理机构应该是教育局的基教(股)科,而基教部门工作的重点是教务、学籍、考试、招生方面的工作,与学生德育管理基本上是不着边的。在很多管理者看来,德育是务虚的,智育是务实的,德育无关紧要。于是,从事德育管理的学校德育机构工作人员很少有机会与上级对应管理人员直接接触,有些学校从事学生德育管理的工作者一年都难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一次德育工作会议,

15、也就很难直接从上级主管部门得到有关学校德育工作最新信息,导致了学校德育工作信息滞后,至于德育工作的技能创新、手段创新、方法创新往往只是各自为政了。绝大多数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人员除了在大学里学习了教育学中德育工作的一般性理论之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只能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之后再用之于实践的,很少有人是经过系统的德育工作培训后上岗的。由于忙于应付日常学生管理,中学德育工作者常常缺少认真的理性思考与总结提高的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德育工作者德育知识老化、手段落后、观念陈旧、方法简单等问题。中学德育管理工作人员绝大多数是教学一线的老师,既要教好自己的专业课,又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虽说做学

16、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不能不做、不能不做好的工作,但却也是一项十分繁琐、永无止境的工作。不少老师因此身心疲惫。由于人事政策上的原因,中学德育工作者不能评上德育方面的专业职称(如政工师系列职称),其晋薪、晋职、工资、待遇也难以与其从事的德育工作挂沟,其从事德育方面研究的热情不能不受到影响。应该说,随着大学的扩招、中学的扩招,教育在满足大众需求方面成绩巨大。但也产生了师资短缺的问题,一些教师不得不被拔高使用,教师素质也就明显参差不齐,一些中学教师很难迅速适应中学德育工作发展的需要,有的甚至根本不适宜从事学校德育或班主任工作,中学德育工作队伍的力量有被削弱的趋势。7、财政困难,增加学校德育难度据对湘南某县 2006 年的调查,该县的可用财力不到 8000 万元人民币,而保全县教师的人头工资却至少要 1.1 亿元人民币, 财政困难可想而知。2007 年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但地方政府依然以发展经济为名,在财政预算中将教育经费置于弱势地位。于是,地方政府曾从 2000 年起,首先对高中财政断奶,不拨一分钱的财政经费,致使各个中学不得不在收费、招生等方面打政策的“擦边球” ,以弥补教育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