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2163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2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成要件论 理论讲解(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构成要件论l第一节、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理论沿革l第二节、构成要件的种类和要素l第三节、构成要件符合性及其形态l第四节、犯罪的主体与客体l第五节、构成要件的行为与结果l第六节、构成要件的故意、过失与错误第一节、构成要件的概念和理论沿革l一、构成要件的概念1.来源中世纪的纠问程序(犯罪确证)一般纠问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特殊纠问对特定嫌疑人的纠问2.(德)克莱因犯罪事实(Tatbestand)证明客观犯罪事实的存在3.(德)施蒂贝尔应当判处刑罚的一切情况的总合4.(德)费尔巴哈罪刑法定犯罪成立的客观事实条件(犯罪构成的客观结构)5.(日)小野清一郎将违法、有道义责任的行为予以类型化的观念形象(定型

2、)6.(日)西田典之刑法中除去法律效果以外的部分7.(日)大谷实刑法中规定的违法、有责的值得处罚的行为类型l二、构成要件理论的沿革(一)德国的构成要件理论1.贝林构成要件犯罪类型的轮廓排除主观要素.价值判断2.M.E.迈尔违法性的认识根据具有违法性的推定机能3.梅兹格违法类型说违法性的存在根据包含规范要素.主观要素规范要素文化评价(ex.猥亵)主观要素行为人内心状态(ex.目的、倾向、表现犯)(二)日本的构成要件理论1.小野清一郎违法责任类型说刑法分则规定的特殊的、类型性违法的有责行为2.泷川幸辰违法类型说(三)前苏联的犯罪构成理论1.特拉依宁苏维埃法律认定具体的、危害社会主义国家的、犯罪的一

3、切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的总合2.契柯瓦则刑事法律所确定的犯罪行为,破坏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的行为第二节、构成要件的 种类和要素n一、构成要件的种类(一)日本学者关于构成要件的种类1.基本的 vs.修正的构成要件基本(刑分)既遂犯.单独犯要件修正(刑总)未遂犯.共犯要件2.积极的 vs.消极的构成要件积极表示犯罪成立的要件消极例外否定犯罪成立的要件 3.封闭的 vs.开放的构成要件封闭规定完整的构成要件开放必须法官的实质判断.补充ex.过失犯.不真正不作为犯(二)前苏联学者关于构成要件的种类1.简单的构成叙述简要.明确空白援引其他法律 2.复杂的构成选择只要有选择因素其中一个包括两个行为包括两个罪过形

4、式包含两个客体n二、构成要件的要素(一)构成要件要素的概念和种类1.概念形成构成要件内容的要素2.种类刑分各个犯罪的具体构成要素刑总犯罪共通的抽象一般要素(二)客观的 vs.主观的要素1.客观的要素表现在外界的现象行为一定的身体动静结果构成要件要求的一定结果因果关系行为与结果的盖然性行为的主体行为人(身分犯)行为客体行为对象的人或物行为的样态外部状况与条件2.主观的要素行为人内心的现象一般故意、过失特殊目的犯伪造货币罪倾向犯强制猥亵罪表现犯伪证罪(三)记述的 vs.规范的要素1.记述的要素外部可以感知的客观事实2.规范的要素必须进行评价的要素ex.猥亵.侮辱第三节、构成要件符合性及其形态l一、

5、构成要件符合性1.概念具体事实符合特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大前提刑分的特定犯罪规定小前提实际发生的犯罪事实结论构成要件是否符合2.概念的区别构成要件特定犯罪的观念形象构成要件事实符合构成要件的 具体事实构成要件符合性具体事实是否符合构成要件的判断 l二、构成要件符合性的形态1.基本的构成要件(刑法分则)单独行为人完全实现犯罪的要件2.修正的构成要件(刑法总则)对基本构成要件进行修正,扩大处罚范围第四节、犯罪的主体与客体l一、犯罪的主体(一)概念实施行为的人排除自然现象or动植物(二)作为犯罪主体的人自然人法人?lQ.法人犯罪主体?1.否定说法人没有犯罪能力处罚实施法人业务的个人2.肯定说有必要对法人

6、刑事规制财产刑对法人有实际效果3.法国法人是法律的现实财产刑、法人解散(三)身份犯1.概念行为人需要具备一定身份的犯罪类型2.日本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人的关系犯人的特殊地位、状态ex.男女性别、亲属关系、公务员资格3.分类纯正身份犯构成的身份犯 犯罪主体限于有身份者不纯正身份犯加减的身份犯身份是加重or减轻刑罚事由l二、犯罪的客体(一)概念1.前苏联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日本构成要件中的行为对象(客体)刑法所保护的利益(法益)3.意大利双重含义犯罪的法律客体法益犯罪的物质客体对象4.大陆法系行为所侵害的物or人(行为对象)(二)犯罪的客体与法益1.犯罪法益刑法所保护的利益、价值 (不可欠缺)

7、客体行为指向的有形之物、人(有时欠缺ex.脱逃罪)2.法益刑法保护的价值对象并非构成要件要素(三)法益的分类与机能1.法益的分类个人法益vs.普遍(整体)法益专属法益vs.非专属法益国家vs.社会vs.个人法益2.法益的机能刑事立法上的指导形象犯罪的分类机能指导刑法的目的论解释决定违法性的有无决定罪数的机能第五节、构成要件的行为与结果n一、行为的意义与机能1.行为的意义无行为则无犯罪排除身份刑法刑法不处罚思想 2.行为的机能界限机能事先划定犯罪界限统一机能包含所有的犯罪基本机能犯罪具体评价的基础结合机能结合构成要件、违法、责任n二、行为学说1.因果行为论身体动作说有意行为说2.目的行为论3.社

8、会行为论4.人格行为论n三、行为的基本形式(一)作为与不作为的概念刑法中的行为作为实施刑法所禁止的行为不作为不实施依法应实施的行为不作为的实行行为性不作为违反作为义务相同价值符合构成要件的作为(二)不作为犯不作为犯的概念和种类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主义不真正不作为犯的成立条件作为义务的体系地位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n不作为犯的概念和种类概念不实施依法应实施的行为分类真正只能以不作为实现构成要件不真正以不作为形式实现刑法规定的作为形式犯罪n不作为犯与罪刑法定主义Q.不真正不作为犯的处罚违反罪刑法定主义?形式有疑问实质符合社会观念文理解释作为犯包含不作为犯n作为义务的体系地位作为义务防止一定结果的发生不作

9、为犯的前提要件作为义务的地位因果关系说违法性说构成要件该当性说德日通说n作为义务的产生根据其他法律规定法律行为合同诚实信用告知义务习惯上保护义务管理、监护义务先行行为职务、业务承担义务紧急救助义务n四、行为的结果1.结果的概念和地位2.结果与犯罪分类实质犯、形式犯实害犯、危险犯结果犯、举动犯即成犯、继续犯、状态犯n五、因果关系论与客观归责论1.因果关系概说因果关系实行行为原因构成要件结果2.因果关系的理论条件说(等价说)原因说(不等价说)相当因果关系说3.客观归责理论风险的创造or提升第六节、构成要件的故意、过失与错误l一、故意论1.概说* 故意犯罪的意思认识构成要件事实意欲实现犯罪事实 2.

10、故意的体系地位责任要素说古典学派构成要件要素说目的行为论构成要件要素 + 责任要素说3.故意的认识内容构成要件客观犯罪事实的认识责任行为人的人格态度4.故意的本质认识说认识犯罪事实预见结果发生盖然性说认识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容认说认识 + 意志因素希望说认识 + 意志因素5.故意的种类心理态度希望直接故意放任间接故意对犯罪事实的认识确定故意不确定故意概括故意择一故意未必故意l二、过失论1.过失的概念过失不注意(违反注意义务)2.过失犯的例外处罚原则故意犯原则过失犯例外(特别规定)3.过失的理论旧过失论主观义务过失责任的形式注意义务结果预见义务行为人有预见可能缺乏集中意识责任非难新过失论客观义务

11、注意义务结果避免义务(行为)被允许的危险限制结果避免义务 社会生活上必要的注意义务信赖原则减轻结果避免义务信赖被害者或第三者会采取适当的结果避免行动新新过失论加重客观义务注意义务的前提预见可能性 对危险发生的危惧感 1960年代的公害问题理论问题未知的危险结果责任危惧感难以正确确认4.注意义务结果预见义务说主观结果回避义务说客观5.被允许的危险理论与信赖原则对社会的有用性危险被允许信赖原则信赖对方采取适当行动6.过失的种类有认识、无认识过失 对犯罪事实的认识单纯、重大、业务过失 刑事责任的轻重管理、监督过失间接防止型过失l三、错误论1.错误的概念和种类错误不一致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客观的实际情况种类事实错误犯罪事实违法性错误合法界限2.具体的事实错误同一构成要件范围内的错误方法错误攻击手段的失误客体错误攻击对象的误认因果关系错误* 判断标准具体符合说法定符合说3.抽象的事实错误不同构成要件范围内的错误方法错误攻击手段的失误客体错误攻击对象的误认* 判断标准构成要件符合说罪质符合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