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woxinch****an2018 文档编号:4470911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修二第三单元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第一轮复习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单元导语的五层意思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 侵入使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摧毁,自然经济逐 渐瓦解,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西方列强侵入的同时,也带来了先 进的生产方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诞 生。 3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帝国主义、封建主 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酷挤压的夹缝中奋力拼搏,创造出不 少令世人瞩目的业绩。 4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历程。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出现短暂春天;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资

2、本主义陷入绝境。 5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实业救国的道路是 根本行不通的。 第九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9世纪4070年代)此时期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指封建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1、自然经济的概念: 也叫小农经济,与商品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 态,男耕女织是其鲜明的写照。 自然经济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 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经济单位分散、生产 技术守旧、生产环境封闭等为特点。 自然经济在与之相适应的封建社会里曾发挥过重 要作用,直到我国封建社会末期仍占统治地位, 它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严重阻碍了社会的 进步与发展

3、。 2、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原因:第一,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 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第二,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 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国内市场的扩大,特 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 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表现:先是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接着是 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历史的进步。它准备了发 展资本主义所需要的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必要 的货币财富积累,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正如毛主席所说:“外国资本主义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

4、起了很大的分解作用,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经 济的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另 一方面,则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二、洋务运动 1、出现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太平天国运动 的打击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内忧外患),清政府统治集团 中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认为不能不调整统治政策,他们 学习西方,搞起了洋务运动,逐渐形成洋务派。 2、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张及目的: 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 代表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握有实权 的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这些人中李 鸿章所办洋务最多,时间最长,是洋务派最重要的代表人 物。

5、主张及目的: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 用西方的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其指导思想是“中 体西用”。3、洋务运动的内容: 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 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崇 厚创办的天津机器制造总局。主要特点:使用新式机器生产,出现了 新的生产力;生产力水平较高;都属官办。封建国家出经费;由封建 官吏采用封建的方法进行管理;产品由清政府分配给军队使用,缺乏 发展动力。 打出“求富”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创办的轮 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主要特 点是:创办的形

6、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属于官僚资本,但它 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客观上对外国经济侵略 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产品除供给国家和军队使用外 还投放市场。如,开平煤矿生产的煤逐渐取代了洋矿开采的煤在天津 市场的地位;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创办后,洋布每年进口减少约10万 匹;修卢汉铁路所用的铁轨也是由汉阳铁厂生产的。 筹划近代海防: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国出现了近 代海军。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近代教育的先河,从而为中 国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4、洋务运动的破产和影响: 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清军的惨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7、:第一,洋务派欲以先进的生产方式 维护腐朽的封建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第二,洋务派所建 立的近代工业,受制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和侵略势力的压迫 ,使洋务运动举步维艰,最后导致破产。第三,企业中近 代的生产力与腐朽的封建管理方式不相适应,使之不能长 久维持下去。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一,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洋务派想以此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也是不可能实 现的。 第二,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第一批近 代企业在中国出现了;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在一定 程度上推动了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刺激了本国资本主义 的发展;民用工业的兴办,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

8、一定的抵制作用。三、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产生的原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办厂。 2、概况: 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东南沿海(?); 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 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等。第十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9世纪末至民国时期)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原因: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加剧,在进行资本输出的 同时,商品输出仍在扩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 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 的发展提供了

9、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 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2、概况:略 3、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主要表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 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旨 在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辛亥革命,使中国 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提升到制度层面。二、短暂的春天(1912-1919) 1、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出现的原因: 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 阶级的社会地

10、位得到提高。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 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他们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 民生”为目标,反映了他们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 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 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辛亥革命后,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起彼伏。提倡国货, 使国内市场扩大,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一战”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相对减少;也因战争的需求,他们 的工业生产主要转为战争服务,减少了某些轻工业品的生产 ,不仅为中国民族工业拓展了国内市场,也为他们打入国

11、际 市场提供了契机,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外部条件。(主要原因)2、 19121919年发展概况: 发展概况:从办厂数量急剧增加、投资总额急剧增多两方 面概括。 (方法:数据调查与分析) 发展特点:明显地被打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印, 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 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 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 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 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结论: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

12、的 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不可能实现现代化 。3、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短暂”的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又 加紧了对华的资本输出和商品倾销。 进入19世纪20年代,大批民族工业或被外资控制 兼并,或因产品竞争力弱而亏损闭歇。整个中国 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4、影响:“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主革 命的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同时也促使中国无产 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三、曲折的发展(1927-1949)(20年间民族工业经过了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的曲折历程。) 1、19271936年民族工业较快

13、发展: 获得较快发展的原因:第一,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 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民族工业 得到国民政府的支持。第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很 快实现全国的基本统一。虽不同性质的战争接连不断, 相对而言仍属小规模的局部战争,对民族工业的破坏不 很严重。 概况:1936年民族资本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已经占据主导 地位,不仅超过了官僚资本,而且超过了外国资本。 1935193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创历史最高纪录, 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奠定 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经济日益萎缩: 原因: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在 沦陷区,仅1

14、937年8月1938年3月,在上海被 日军摧毁的工厂就超过两千家,损失超过八亿元 。 官僚资本的压榨。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 需要,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 和民族资本的萎缩。不忘历史:抗战爆发后,许多民族资本家 为使企业免遭日本的毁灭,历尽艰险迁往内地, 并尽快恢复生产,他们对大后方经济发展,对支 持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3、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 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 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第二,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 第三,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 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表现: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民族工业纷纷倒闭。 (理解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