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 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470592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4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 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 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 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 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营销源, 重点突破, 办出自己特色, 力争在某一领域、 某一专业做“强” , 做 “精” , 成为某一专业的 “领头羊 “, 其竞争力才突显出来。 尤其更加注重校企合作,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四 ) 好产品也要吆喝高职院校品牌战略。 创建品牌是高职院校脱颖而出, 竞争取胜的法宝之一。高职院校的品牌是指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一所院校名称中的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社会认可程度。学校品牌可以从知名度、美誉度、 忠诚度三个维度进行评价。知名度反映一所院校的影响力; 美誉度反映了一所院校在公众心目中的坐标位置; 忠诚度是指家长和学生对院校的信任和追随程度。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一

2、些重大事件来树立自身形象并提高知名度。 如举办一些全国性会议; 与知名企业联姻, 开创工学结合办学新模式等。而美誉度、 忠诚度则非一日之功, 而是建立在先进的办学理念、 优异的办学质量基础上的, 依靠的是学校的整体实力。(五) 借鸡生蛋要善于与知名企业结亲。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培养具备实践操作技能经验的应用型人才的直接途径。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不少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地探索, 并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但距离真正理想的校企合作模式还有差距,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困难和不足。表现在校方与企业难找到长

3、期合作的 “共赢点” ,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择专业性强、 技术领先的企业合作, 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力能力和岗位技能; 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可以借助企业的影响力向社会宣传推广自我。(六) 另辟蹊径开拓海外留学生市场。当国内生源市场竞争激烈时,对一些部分专业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或国际交往中地理位置优越的高职院校, 可以另辟蹊径, 开拓海外留学生市场, 这不失为一种生存发展之路。 有必要促进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加大对留学生的吸引力,大力开拓高职教育国际市场, 以国际留学生弥补国内大学生源荒。参考文

4、献:1杨树兵 民办高校发展战略和政策需求研究M?南京:江苏大学出版社.2009.3.2 李亚子 谢延斌 浅谈民办高校的营销策略 2008 年 10月 20 日.3 贾彦玉 民办院校发展不宜“大而全” J 中国教育报2004 年 10 月 26 日.4唐伟尧 市场经济下的大学及其经营战略J 理工高教研究 2004 年 1 期5孙贵聪 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 比较教育研究 003 年 10 期6李延成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文化的变迁趋势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1 年 3 期教育园地一、 转型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意义当前,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一般说来, 社会转型主要

5、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社会形态变迁, 即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化,其中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 从专制社会向民主法制社会、 从封闭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历史变迁。 二是指经济体制转型, 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三是指发展模式的转型, 即由粗放的发展向集约的科学发展的转型。 这三种转型, 其内容都包含利益调整、 体制机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换。在社会转型时期, 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使人们的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 相互关系和价值体系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不可避免地, 大学生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思想冲击。 面对着接踵而至的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正处于身

6、心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期的大学生们, 思想观念、 价值取向尚未成熟或未完全定型, 政治鉴别能力不强, 政治坚定性较差, 在无孔不入的诸多的社会思潮选择面前,大学生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迷茫混乱。课堂有学到的马克思主义主流思想理论在现实生活中似乎派不上用场, 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遇到的种种现实问题, 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与个人的发展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动摇。 功利主义、 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滋长, 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中消极因素有所增长。 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要把信仰教育作为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来抓,占领高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江泽民说, 思想政治教育, 在各

7、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当前主要任务就是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使马克思主义内化为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二、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在价值多元化的当今社会, 高校必须坚持鲜明的方向性,也就是要在信仰教育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方面, 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方法对待各种社会思潮, 旗帜鲜明地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高校信仰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正视客观情况抓主要矛盾, 解决重点问题, 坚持主导方向。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发展、历史进程和现实需要中确立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

8、国的运用和发展过程, 同马克思主抓住中国转型发展契机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刘艳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32现代营销教育园地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紧密相连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坚持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被他们的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的科学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地位的确立, 是一个动态发展的、 与时俱进的过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现时代的主题, 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主题。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只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才能丰富其内涵

9、、体现其意义。因此,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就是坚持、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掌握这一理论体系的立场、 观点、 方法, 并用它来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从当前来说, 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能否对大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关键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大学生利益的相关性及其这种相关性之大小。 还要为大学生自觉了解、 接受和认同。 如何把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等切身利益更明确地、 现实地、 具体地结合起来, 让更多的人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合理性, 是有工厂待深入回答的历史和现实课题。

10、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普及活动,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这实际上是说,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指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 具体而言, 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普及,要达到的目的是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所要阐释的根本问题就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何实现向新的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就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社会实践的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让科学的理论贴近实际、 走向群众、 走进群众, 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心认同, 内化为

11、人民群众的观念、 信仰、 并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与实践。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曾有先例,五四时期, 青年知识分子发起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通俗化运动, 使马克思主义走向大众、 走进大众、 贴近大众、 服务大众, 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在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上,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7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作出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进步要求和人民群众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概括, 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实践特色; 要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 创造力、 凝聚力之中, 使当代中国的马克

12、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民族特色; 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敏锐把握时代特征, 准确反映时代要求, 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从而更好地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导。” 在这里, “三个鲜明特色” , 不仅深化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规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提出了具体要求,而且对促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当信仰教育脱离大学生的亲身经历,就难以获得其认可并扎根于内心深处。 远离了大学生就业、 生存和发展等切身利益, 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收到实际效果。当信仰教育的内容缺少了对大学生现实教育, 就会变成没有根基的空中楼阁、海市蜃

13、楼。 受到大学生的反感, 就会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情绪, 对信仰教育的冷漠、 厌恶, 采取 “冷处理”的方式对待信仰教育。 熟视无睹或置之不理。 由于信仰教育不到位,大学生在面对现实时孤立无助,很容易对生活丧失信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不能仅仅停留在抽象的理论上,必须实现由理论术语、 政治范畴向 “大众话语” 的转换, 要把抽象化、 体系化的马克思主义, 转化为人民群众自己的政治信念和行为准则; 信仰的确立都有一个认同、 觉悟到信仰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想在大学生中取得理想效果,首先要使他们对当前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 政治制度、 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认同。 因而

14、要考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研究他们乐于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方式,关注大学生成长问题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诸如, 恋爱问题、 就业问题、 选择发展方向问题等, 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 增强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从被动变主动,内化为内心的信仰, 并转化为自觉的实践行动。三、 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不仅需要正面的理论教育途径来实现。同时也需要靠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来实现。 社会补足促使大学生同社会接触, 增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了解国情民情, 理解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 认清形

15、势, 明确使命、 增强责任感。使学生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 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感受祖国城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通过社会实践, 大学生可以真切地内化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治观念、 道德规范和价值准则,把自己的未来归宿于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找到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价值, 加速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在内心深处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在实践中, 尽管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角度, 却大大增强了他们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实践作为高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直接感受到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理解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从思想上理解和支持党在现阶段路线方针政策, 树立起社会主义的自豪感, 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自觉地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大业中。深刻体会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 观点、 方法给对解决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问题带来的实际效果。增强认同度, 提高政治觉悟。2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