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44696834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阅读解难——比喻与象征:把握你俩费思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中语文阅读解难高中语文阅读解难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象征与比喻:把握你俩费思量四川射洪实验高中 陈玖地 喻善平“初二之前,我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格的把握,觉得很轻松。到了初三,阅读中增加了象征的知识点,觉得它与比喻似是而非,于是往往张冠李戴。尤其是到了高中,经常在阅读中遇到区分象征与比喻的问题,令人十分头疼。 ”学生甲如是说“到了高中阶段,文章的深度增加了,特别是现代派文学作品, 象征是突出的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阅读时,对其更是捉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 ”学生乙如是说“其实,老师也给我们讲了象征与比喻不是一回事,我们也多次上网搜查,但还是不得要领。 ”学生丙如是说以

2、上学生透露的困惑,既是高中语文阅读中的一个难点。也是困扰我 们的一个教学难点。学生在阅读中常常把比喻和象征混为一谈,分不清何 谓比喻何为象征,更分不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感到难度很大。究其原因, 一是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对这二者的把握没有明确要求,二是比喻和象征本 身易混淆难分辨。特别对“现代派”文学作品中象征意义的解读,更是捉 摸不定,把握起来颇费思量。为此,就“如何区分、把握象征与比喻”的 课题,我们在近期加大了研讨的力度,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并在阅读指 导中加以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此,我们谈一点体会与做法,还望 同行指正。 一、引导学生从概念上弄清象征与比喻的特质及作用:象征重在一、引导

3、学生从概念上弄清象征与比喻的特质及作用:象征重在“神神 似似” ,作用是增强艺术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比喻重在,作用是增强艺术作品寓意的含蓄性与深刻性;比喻重在“形似形似” ,作,作 用是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用是增强文章的语言表达效果 1 1、要弄清象征和比喻的概念和特质。、要弄清象征和比喻的概念和特质。 从近年修辞学的研究看,一般把象征放在修辞学中进行讲述。如 杨鸿儒的当代中国修辞学 ,张志公的修辞概要等。我们则倾向于吴 士文先生的看法,象征是文艺创作中融情于物、藏意于象的一种表现手法。 它是“故意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 刻的寓意。 ”即“通过某一特定的

4、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 思想和感情(辞海 ) ” 。虽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有相似关系,但这种“相 似”指的是“神似” 。即二者之间内在精神气质上的相似。如松柏的“岁寒 不凋、索取少、予人多”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强、乐于奉献” ,二者在内 在气质上神似如斯,则构成了象征。除约定俗成的或点明寓意的特例外, 象征一般不会把意思直接了当地说出,往往借助暗示,使读者产生由此及2彼的联想,促使读者自己去理解,达到具体事物和抽象含义之间水乳交融、 难以剥离的境界。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 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意义则是通过联想和想象领 悟的。这种领悟的逻辑起

5、点是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神似”上的相似相近之 点。 比喻也称打比方, 辞海对比喻的解释是“修辞学上辞格之一。思想 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相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 叫比喻。 ” 比喻重在“比拟” ,强调“形似” ,是以物比物或以事喻理。比 喻常借助常见的易懂的喻体来打比方,除通过引述一个故事来打比方外, 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只是在文中某一句或几处文字中出现。一般而言,抓 住了比喻的喻体与本体之间形似点,抽象的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就鲜活起来。 像拿来主义的“大宅子” ,用它来借喻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的文化。 “大宅子”是实实在在的物,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这一抽象的事物 是不同类的,

6、但它们有相似点,都是人们继承和享有的财富,在作者设置 的具体的特定的语境中二者构成了比喻关系,从而增强了说理的形象性。 另外比喻是语言运用技巧,属狭义修辞,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文学作品与非文学文章中皆用;象征,是写作或艺术构思手段,属表现手 法,一般不出现本体,具有隐晦、含蓄的特点,大多应用在文学或其他类 艺术作品中。它比一般比喻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有的作品的艺术形象甚 至全用象征手法表现出来。 2 2、要分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要分清比喻和象征的作用。 比喻与象征的作用是有本质的区别的。 比喻是一种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 二:(1)用比喻来描绘事物,可使事

7、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并引发读者联 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2)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如“谎言是一只心灵的蛀虫,将人的心蛀得面目全 非;谎言是一个深深的泥潭,让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谎言是一个无尽的 黑洞,让人坠入罪恶的深渊万劫不复。 ”用“蛀虫” “泥潭” “黑洞”来暗喻 谎言,能更形象地突出了谎言的可怕性,比“谎言可怕”四字生动形象得 多。 而象征是一种含蓄的变平凡为深刻的表现手法。它集中描写某一特定 的形象,借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某种精神品质、思想感情,但又似此 实彼,让读者咀嚼品味形

8、象背后的象外之旨、弦外之意。运用象征这种艺3术手法,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还可以延伸作品的意蕴,增强作品寓意的含 蓄性与深刻性,达到一种艺术境界。如鲁迅药中 “分明有一圈红白的 花”是具体而常见的,但其在典型的社会环境中所蕴含的特殊意义是丰富 而深刻的。再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2 第一单元第 3 课囚绿记 ,作者陆 蠡就用生命力蓬勃顽强、向往光明和自由、固执的绿一株常春藤,象 征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争取民族的自由和解放、顽强抗争的中国人民, 文章立意高远,隽永深刻。 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讨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在不断比较中加二、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探讨方法,鼓励学生多比较,在不断比较中加 深体

9、会,产生顿悟,结合写作背景、人文环境挖掘象征潜藏的隐晦点寻找深体会,产生顿悟,结合写作背景、人文环境挖掘象征潜藏的隐晦点寻找 破解之法,并参考其它文学手法及表达方式作多元解读。破解之法,并参考其它文学手法及表达方式作多元解读。 1 1找准例子,结合特质和作用,从比较的角度加以辨别。找准例子,结合特质和作用,从比较的角度加以辨别。 区别比喻与象征,需要我们在阅读中不断积累。在积累中,对比喻与 象征的实例加以体会,从比较角度入手,更易把握。如茹志娟的百合花 中“枣红底,上面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的感情的花,盖上 了的脸上”与杨朔的茶花赋中“如果用最浓最艳的朱红,画一大 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

10、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这两段文字, “百合花”和“童子面茶花”谁是比喻谁为象征呢?首先我们指导学生抓 住各自的特质加以比较, “百合花”不是用来比拟新媳妇的美貌的(文本中 有此妇的直接外貌描写) ,而是着眼于该花“洁白无瑕”的色彩,与通信兵 和新媳妇的“纯洁”品质神似,并且 “百合花”在文中反复出现,只要结 合人物言行与构思、表现手法分析, “百合花”与象征意义之间的神似点就 显露出来了(且文中直接点明了特定的象征意义) 。 “含露乍开的童子面 茶花”生气勃勃的情态、美姿与祖国欣欣向荣的气象何其形似,本体和喻 体同时出现,形似上又特别充分,因而构成了生动形象的明喻。其次,从 象征与

11、比喻的作用看,茹志娟用“百合花”来象征通信兵与新媳妇心灵的 纯洁美好,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纯美的情感,优美圣洁的意境让人久久难忘。 而杨朔用“童子面茶花”比喻祖国的新面貌,直抒胸臆,赞美了祖国欣欣 向荣的气象,笔笔写茶花,处处赞祖国,即便文中明白用了“象征”一词, 也只能是比喻。2 2知人论世,从时代背景上把握。知人论世,从时代背景上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也是一种寻找。任何文学作品都会烙上时代的 印记,尤其是运用了象征手法的作品,往往和时代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 们引导学生分析高尔基笔下的海燕 ,整篇文章中虽无一字点明海燕象征 着革命者,但从象征的定义出发,品味作者对海燕这一有特定指向的形象4

12、的突出描绘,再结合时代背景,海燕与革命者不畏艰险的神似之点就凸显 出来了。这样,我们就不会误判海燕是构成比喻的喻体了。如阅读北岛的 迷途 ,诗中所表现的正是文革中受伤的一代青年,他们并不是一味的迷 惘和颓废,而是在迷途中苦苦的探寻和追求。而这种探寻与追求又体现在 思想、意象及语言的朦胧中,显然,象征手法的运用正得其宜。在课外阅 读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朦胧诗的特点再结合“文革”这一特殊背景 进行分析。就会明确作品不是用暗喻而是“运用象征手法,以哨音象 征天使般的召唤,以森林象征着遮挡日光的障碍因素,以蒲公英 象征共同追求的同伴,以湖泊象征追寻的归宿,其中你和眼 睛象征着理想,描写了文革后青年

13、在迷茫的境地里追求着理想中美好事 物的足迹。 ” 这样我们就可以抓住时代背景,准确把握象征及其作用了。再如阅读闻一多的死水 ,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的人生(情感)经历 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很难深入品味作品的内涵的。因此,我们在 深入分析前,要让学生明确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人,了解闻一多。他在 1922 年赴美留学,深切感受到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 情,强烈怀念和由衷赞美如花的祖国。在祈祷 、 我是中国人 、 七子 之歌等诗中,表现出同时代诗人罕见的民族自豪感。二是论世,了解作 品产生的时代。他 1925 年回国,看到的却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政治腐 败、经济凋敝的惨景,于是心

14、中的梦幻猝然破灭。他失望痛心,爱之深则 恨之切,面对路边一汪死水,心生灵感,于是融情于物,藏意于象,抓住 死水与旧中国的黑暗腐臭的内在本质,将死水作为象征体,构思吟成死 水 。同时也设置了不少生动鲜明的比喻,故意夸丑为美,为彰显象征意义 增色不少。并用“这里断不是美之所在” “不如让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 什么世界”等语句,倾注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愤激憎恶之情,这是用反讽配 合象征表达了祖国必将旧去新生的坚定信念,颇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 那种深切的弦外之意。这样,抓住了知人论世,对“死水”的象征意义的 理解就顺理成章了。 3 3从象征意义的隐晦性及与之相关的表达技巧上把握。从象征意义的隐晦性及与

15、之相关的表达技巧上把握。 象征作为表现手法,一般不像比喻那样通俗、直观、形象,而显得隐 晦含蓄,尤其是暗示性象征更是这样。因此,在阅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 学生抓住象征表意上的隐晦性,通过文中作者给予的暗示,运用联想和想 象,把作者不便或不宜直接表达的内心真实悟出来。如阅读鲁迅先生的 药时,要让学生明白尾段的作用,就必须引导学生弄清在万马齐喑的5时代氛围里,支持革命只能根据文体特点含蓄地表达。这样学生就会明白 此处坟顶的花环蕴含深意,它运用象征,隐晦地表达了不便明确表达的意 味:革命者是后继有人的,革命也是有希望的。这样学生就能准确把握尾 段的象征意义了。 19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16、70 年代,在世界文坛活跃着一个新的文学流 派“现代派” 。其作品为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困惑,探求人物的内心真实, 着重表现难以直接描述的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象征是被广泛采用的艺术 手法之一。现代派文学的出现使象征的内蕴呈现出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它 或象征作者自己的人格、情感等个体性的某些内容,或象征某团体、某种 族、某类人的某些内容。面对这类内蕴丰富的象征,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 象征体本身的性质、特征、文中的暗示及特定时空的人文环境等方面进行 揣摩,以求突破。如阅读卡夫卡的小说城堡 ,作品主人公为进入城堡, 千方百计想谒见城堡长官。然而,他费尽周折,精疲力竭,却根本见不到 城堡长官。 城堡中那座庞大的城堡分明看得见,却走不到,进不了! “城堡”在这里明显具有虚幻性、隐晦性的象征功能,闪烁着迷离恍惚的 意蕴之光,体现出类似于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设象写意、虚实相生的构思 之妙,与只是增强语言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