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467217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教学网() 精品资料 第 1 页 共 27 页高考文言虚词复习高考文言虚词复习(3)(3)复习文言虚词,要善用“减法“文言文中的词语大体上与现代汉语相似,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部分,“实词主其义,虚词通 其气“.在文句中,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主要起通语法表语气的作用.汉语本身是 一个形态变化不丰富的语言,也就是说,形态变化不是汉语语法的重要手段,汉语语法的重要 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虚词在汉语语法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不同的虚词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法 关系,表达不同的语气.清代学者刘淇在助字辨略中说:“构文之道,不过实字虚字两

2、端,实 字其体骨,而虚字其性情也且夫一字之失,一句为之蹉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可见 虚词在文言文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考也把文言虚词的考查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高三的师生在复 习迎考的时候自然也很重视. 和实词相比,虚词数量要少的多,但是它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用法比实词灵活,往往一个 字有好几种用法,好几种解释,乃至分属好几类词.二是使用频率比实词高,许多常用的虚词,在 一篇中会多次出现.三是语法功能比实词强,实词往往要靠虚词的组合,连接,辅助而成为完整 的句子,体现不同的意思,抒发不同的感情,表达不同的语气.四是在汉语的发展历史中,变化比 实词大.迄今只有少数虚词在白话的某些特定语句里继续使

3、用,其余大多数已经不用,或者被 另一个说法代替,或者虽仍在使用,但是意义变了.因此,复习的难度很大,学生常常会感到漫无 边际,变化莫测,无所适从. 现在,离高考不过一百来天了,我认为,在对文言虚词进行复习时要善用“减法“. 第一步减去深僻的虚词,只讲,只练,只记常用,常考的. 那么,何为常用,常考的虚词呢 让我们来看看 03 年以来的历届高考试题中所考的虚词. 1“余得之矣“一句中的“之“是指代 .(03 年) 2 下列句中的代词,指代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项 是(04 春季)A.求之树下,不见 之(子胥)B.如是至再 是(歌而呼之)C.此吾前君之剑 此(前君之 剑)D.掩子之盎浆,无令其露 其(

4、渔父) 3 下列句中“相“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04 春 季)A.价直百金,以此相答 B.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C.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D.富贵莫相 忘也 4 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04 秋季)A.是为何谷 B.何为以公名之 C. 以臣为愚 D.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5 下列对句中加括号的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05 年 春季) 灵隐寺(为)尤/山树(为)盖 (而)撮奇得要/坐(而)玩之者 A.相同,相同 B.相 同,不同 C.不同,相同 D.均不同 6 下面句子中“以“的含义相同的两项是(05 年秋 季)A.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B.以谢平昔奖进 C.得以文字相

5、乐之意 D. 以成其德耳 7 下列各组 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06 年春季)A 余疑钓之不善 动而掣之则无有 B 皆 毕食以出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 无何,浮子寂然 晴碧泛然 D 亦知其趣焉 且焉置土石.分别 为“之,之,是, 此,其,相,为,为,而,以,之,以,然,焉“.由此可见,“之“为“以“其“而“等为常用,常考 的虚词.对这些虚词重点复习总不会错的. 第二步减去容易掌握,已经掌握和不需要掌握的义项. 从初一接触古文至今已有六年,我们学过数十篇古文了.文言虚词的复现率很高,应该说, 我们对大多数虚词和对虚词的大多数用法是熟悉的.中考时又曾经系统复习过,所以认真排下 来,我们

6、会发现,真正没有掌握的用法并不多.希望教师们帮助做一做这个梳理工作,以帮助学 生树立信心,完善知识结构.以“之“为例.其详尽的用法有以下这些.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一般作宾语,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有时 也可代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教学网() 精品资料 第 2 页 共 27 页例如: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代人) 至则无用,放之山下.(黔之驴,代物“驴子“)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师说,代事理) 君将哀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代人“

7、我“) (二)可以作兼语.所谓兼语,是指“之“既是它上面动词的宾语,又好象是它下面述说词(动 词或形容词,又称谓词)的主语. 例如:鞣使之然也.(劝学) 吏护之还乡.(童区寄传) (三)用作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此“,通常作复指性定语. 例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 (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如: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病梅馆记)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二)结

8、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例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 禅山记) “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游褒禅山记) (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 去.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四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用在被后置的定语之前,可译为“的“. 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五)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

9、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而为之泣.(触龙说赵太后)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七) 音节组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 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如: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之“字有时放在不及物动词下,形式像宾语,却不是宾语.一则不及物动词本不

10、应有宾 语,二则那不及物动词既不是意动用法,也不是使动用法,也不会有宾语.这“之“字毫无必要用 它,用它只是多一音节罢了.例如: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教学网() 精品资料 第 3 页 共 27 页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左传) 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诗经) 4.由“之“结合的复音词有“之类“之属“之徒“之流“等.这类词基本同义,“之“似有“这“之 义,可根据上下文翻译为“这一类“这一批“这一群“等. 例如: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11、师说)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六国论) 5.“之“字也有实词用法.如它常用作动词,译为“到去“. 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 (为学) 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五人墓碑记) 看起来很多.但用“减法“一“减“,你会发现,大概也只剩下“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组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等不多的用法了. 再如“其“字.其详尽的用法有以下这些. 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 (一)用作第三人称代词. 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 例如:见其二子焉.(荷条丈人)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

12、颇蔺相如列传) 且立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 一般代人时,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 语或宾语或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例如: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 庄宗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伶官传序) 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齐桓晋文之事)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二)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例如: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三)指示代词,表远指.作定语,可译为“

13、那“那个“那些“那里“等. 例如:用讫,再令药熔,用手拂之,其印自落.(活板) 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屈原列传) (四)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为之听.(弈秋) 2.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 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也可省去. 例如: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表揣测) 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子而思报

14、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勾践灭吴,表反诘) 3.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使“等;或表选择,可译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最专业的中小学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新课标教学网() 精品资料 第 4 页 共 27 页为“抑或“还是“.常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译为“是还是“. 例如: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呜呼!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逍遥游) 4.用作助词,在句中起调节音节作用,无实际意义,可不译. 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北风

15、其凉,雨雪其雾.(诗经) 让我们用“减法“一“减“,就会发现:1.用作代词时,复杂的用法只有“活用为第一人称“,“其 中的“等;2.用作副词时,复杂的只有“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另外,还有连词的部分用法. 这么一“减“,也就简单起来. 其他的虚词也是这样. 第三步,减去不容易设题的. 我们以“而“字为例.“而“字,很常见,用法也较复杂,特别是其连词用法.但是,“而“字的许多 义项,并不是都可以用来设题的.特别是设选择题,非此即彼,边界要求很清晰,难度是很大的.有 时理论上可以,实际上并不行.“而“字的详尽的用法如下.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和“等. 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冯婉贞)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例如: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石钟山记)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伶官传序)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例如: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鸿门宴) 渔公水师虽知而不能言.(石钟山记) (五)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