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464854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单位:白云区金泉小学姓名:余志强日期:2013 年 12 月 28 日任务驱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与存在的问题【摘要】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目前,教学改革把教学模式作为教改的主要目标,是因为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较好地解决目前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确地实施“任务驱动”教学,能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在教学中,那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呢?【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2、 实施过程 存在问题【正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与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信任务驱动教学法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如何更好的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成为了很多教师思考的课题。本文根据本人几年的些许的教学积累和总结,针对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实施过程与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尤其是对于存在的问题部分,从以下方面进行详尽的解析。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有以下过程。1、设计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它将决定这节课中学生是主动地学

3、习还是被动地学习。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有综合性、实践性、要有吸引力、要有可扩展性,还要有差异性。比尔盖茨在未来时速一书中写道:“未来社会属于那些具有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能力的人”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中,要重视任务的设计,好的任务才能起到良好的驱动作用。要仔细分析教学目标,统筹兼顾,精心思考,这样确定出来的任务才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比如在学习图像的移动时,我结合教材布置了这样几个任务:1.帮小木棉仔爷爷的新家的收藏品放在合适的位置。2.帮小木棉仔将他最喜欢的玩具收拾好。3.小木棉仔的爷爷将新家布置好。每个任务学生都能积极并情绪高涨去完成,学生们既学会

4、了如何收拾家居用品,又学会了知识技能,还培养了乐于助人的好品质。2、确定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这是任务能否正确执行的前提。任务设计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否则又进入老一套的教学模式了,而是先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和引导。如在学习动物园探秘“曲线”工具的教学中,我就确定了如下的思路:让学生先观察动物园的情景图画,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发现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学教材知识,知道了曲线的三种使用方法,最后才指导学生开始完成任务。3、完成任务这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部分。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接下来学生就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法、各种手段去完成任务。学生可以围绕任务展开,查阅资料,尝试探

5、索。在果园丰收日“直线工具” 这节课中,在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并已经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给学生边讲解边演示,而是先邀请熟悉直线工具的使用的学生上台作介绍、示范,自己只是适当地做一些补充,并对介绍详细的、好的部分给予表扬。然后学生分组一步步完成设计好的任务,只是对理解慢一点的学生稍稍做一下指导,其他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则自主完成,完成后还可以当小老师去教其他未完成任务的学生。二、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虽然有很多优点,在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在教学中,也会经常发现一些问题。我认为,教学模式要灵活,不

6、能生搬硬套,每种模式都有特点、适用范围,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师一种重要素质。要不断总结经验,确定适合自己和自己学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经常会存在问题,在此和大家来共同探讨:1、关于学生完成任务的动机的激发不少教师认为是任务的趣味性才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容易让学生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当然这点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教师设计任务的眼光绝对不能仅仅停留于趣味这个层面。著名的“期望价值”模型提出:学习者愿意花在任务上的努力取决于以下两项因素的乘积:学习者对能够完成任务的期望和对成功后带来的回报的期望;学习者看重这些回报或参与任务机会的程度,

7、也就是对任务价值的评估。这两项因素的关系是乘积的关系,因为只要有一项不满足,那么学习者就不会投入任何的努力。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当中,应当很好的把握住这两个因素。尤其是在设计任务的时候最好确定那些更容易激励学习者关于这两方面因素的内容。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这个方面应当是具有优势的,但前提仍然是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正确把握上。所以,我认为在设计任务时,要考虑小学生姓“小” ,设计的任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最好要设计一些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事例为主要突破口,这样的任务,学生肯定会非常乐于接受任务,并且积极去完成任务。反之,如果设计的任务枯燥无味,不符合

8、学生的认知规律,那么整节课都会让学生在你的乏味的任务中渡过,他们的积极性肯定不会高,效果肯定会适得其反。2、关于任务的分配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小组协作式学习和自主学习。其中自主学习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有很多模块的都可以采取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协作学习,教师往往将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一个小组分配一个具体任务,然后规定时间让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习经验和成果的共享,也有利于学生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是协作学习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不明确。比如一个小组拿到一个任务,很有可能最终演变成一个人的

9、事情,小组内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可能会自告奋勇的承担全部任务,而动机不强或能力不够的学生更容易扮演南郭先生。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当在分配任务的时候就确定一套小组内部的任务分配方案,最终保证每个学生都各司其职。近年来,在教育界似乎大家一致都抨击着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比如:“填鸭式”教学、只能培养出高分低能的人、扼杀创新型人才等等,事实上,任何问题都有它的两面性和适用性,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中不光要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也要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对计算机教学内容进行了细致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我认为,对于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应用软件的学习,如 office 系列软件、Internet 操作等,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对于一些原理性的知识点的教学采用讲授法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一些具有清晰结构的知识通过讲解和演示就能被学生很好的掌握。如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等课程,则不宜采用。总之,教学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方法选择的目的是让学生实现意义建构。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也不例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