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464177 上传时间:2017-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2013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广雅中学 2013 届上学期高三段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绸缪/荒谬 裙裾/拮据 脊椎/椎心泣血 攒钱/人头攒动B屹立/起讫 馈赠/匮乏 沉疴/百舸争流 间谍/间不容发C旋律/舷梯 置喙/姻缘 赡养/瞻前顾后 横行/飞来横祸D饯别/栈道 作揖/通缉 裨益/稗官野史 着装/不着边际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一夜之 间便洛阳纸贵。 购书 中心开门十分钟不到,上百本莫言作品存货被一扫而空。莫言是我国著名作家,获诺奖之前已经蜚声海内外,可是在获奖之前,他

2、的作品湮没于众多包装得美轮美奂的书籍当中,无人问津。对于因得奖而引发的抢购、 阅读莫言作品热潮,莫言很不以为意,他说:“ 我不希望出 现所谓的 莫言热,即便有,也希望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冷却下去。大家 该干嘛就干嘛。 ”A洛阳纸贵 B蜚声 C美轮美奂 D不以为意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近年来,广交会克服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带来的困难和挑战,不断提升组展质量和服务水平,为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平稳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B有人开玩笑说,如果你还不知道韩国歌手“鸟叔”的江南 Style,那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你们村里至今没通网络;第二种则是你是从古代穿越来的。C在自传直到世界尽头中,除了林丹剖白自己

3、的心路历程外,更书写了与教练、队友、对手的相处以及与妻子谢杏芳的感情,给读者呈现一个真实、立体的“超级丹”。D10 月 8 日零点,随着全国各地高速收费站的收费杆的落下,使持续八天的高速公路免费通行鸣金收兵,首次实施的重大节假日小客车免费通行政策首战告捷。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 ,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 , ,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 。“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试图 改变社会 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客观 地为“富二代

4、”正名也无可厚非只不 过社会 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对于 “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A B C D二、本大题小题,共 35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游虞山记 沈德潜虞山去吴城才百里,屡欲游,未果。辛丑秋,将之江阴,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未及登。丙午春,复如江阴,泊舟山麓,入吾谷,榜人 诡云:“ 距剑门二十里。”仍未及登。壬子正月八日,偕张子少弋、叶生中理往游,宿陶氏。明晨,天欲雨,客无意往,余已治筇屐,不能阻。自城北沿缘六七里,入破山寺,唐常建咏 诗处 ,今潭名空心,取 诗中意也。遂从破龙涧而上,山脉怒坼,赭石 纵横,神物爪角痕, 时

5、隐时 露。相传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说近荒惑,然有迹象,似可信。行四五里, 层折而度,越峦岭,跻磴道,遂陟椒 极。有土垤磈礧 ,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升望海墩,东向凝睇。是时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顷之,雨至,山有古寺可驻足,得少休憩。雨歇,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龈腭摩天,崭绝中断,两崖相嵌,如关斯劈,如刃斯立,是为剑门。以 剑 州大剑、小剑拟之,肖其形也。侧足延伫,不忍舍去。遇山僧,更问名胜处。僧指南 为太公石室;南而西为招真宫, 为读书台;西北为拂水岩,水下奔如虹,颓风 逆施,倒跃而上,上拂数十丈。又西有三沓石、石城、石 门, 山后有石洞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余识其言

6、,欲问道往游,而云之飞浮浮, 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沾衣湿裘,而余与客 难暂留矣。少霁,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自是春阴连旬,不能更游。噫嘻!虞山近在百里,两经其下,未践游屐。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而幽邃窈窕,俱未探历,心甚怏怏。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选自小方壶斋舆地丛钞,有改动)【注】 榜人:船夫。 椒:山顶。垤磈磊:垤,小土丘; 磈磊,成堆的石 块。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虞山去吴城才百里 去:离开 B余已治筇屐,不能阻 治:治理C山脉怒坼,赭石纵横 坼:裂开 D

7、余识其言,欲问道往游 识:体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 分)A辛丑秋,将之江阴 风之来冽冽,时雨飘洒B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今之其地矣,又稍识面目C取径以南,益露奇境 以剑州大剑、小剑拟之D沾衣湿裘,而余与客难暂留矣 自山之面下,困惫而归7下面的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登山所见情景的一组是(3 分)舟行山下,望剑门入云际 神物爪角痕,时隐时露龙与神斗,龙不胜,破其山而去 云光黯甚,迷漫一色,莫辨瀛海龈腭摩天,崭绝中断 水下奔如虹,颓风逆施,倒跃而上A B C 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沈德潜曾经先后两次乘船赴江阴,在中途路

8、过虞山时都很想登山游览,但由于船夫的欺骗,最终都没能成游。B同行的友人因天要下雨不想登山,而沈德潜却因对游览虞山渴望已久,于是不顾友人的阻挠,坚持独自游山。C在游山途中,沈德潜向山僧打听山上名胜并想游尽它,但由于连续二十多天都是阴雨连绵,只得遗憾地离去。D沈德潜游览后感到,天下胜景若未能尽览,留有余地,反而意味无穷;若一览无遗,有时反而觉得兴味索然。9断句和翻译。(10 分)(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 分)然天下之境涉而即得得而辄尽者始焉欣欣继焉索索欲求余味而了不可得而得之甚艰且得半而止者转使人有无穷之思也呜呼岂独寻山也哉(2)翻译下面的句子。(6 分)山后有石洞

9、通海,时潜海物,人莫能名。有土垤磈礧,疑古时冢,然无碑碣志谁某。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1)(2)题。(7 分)岁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 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 ,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 寂寞壮心惊!注本 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 末, 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 阆中) 。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 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 ,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3 分)(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 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

10、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则按前 3 题计分)(6 分)(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3)漠漠水田飞白鹭, 。 ,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4)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 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 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

11、教 ”的典型代表作。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 ,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 爱憎, 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 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 谈情” ,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 话 引申出一个“ 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 规律,皆属于 “理”。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 发展,其 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 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 变动。 这种“

12、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 废的,但作 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 否则结果是混乱、争 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 理”,少 讲“ 情”,用意是 顾虑“ 情”会泛滥, “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 ”。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 “情”在内主呢?比如,“ 无情的仁 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 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 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内证分明,不 难列举。书到第 58 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 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 情” 和“ 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

13、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 菂官在清明节这 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 烧纸钱, 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这是非理的做法。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 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 ”,以为夫妻死别,不 应从此独身自守,而 应续 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 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

14、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 ”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其次,再说与“ 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礼,居孔门“六 艺”之首,与“ 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 “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 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 是“ 异端”。孔子一句概括 “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 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 真 ”,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 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 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 的以情反理, 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 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 ”。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 际。此 处宝玉又有一段奇 论 “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 也和人一样 ,得了知己,便有灵 验。 ”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 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有删改)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