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4640562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琴艺术 2009年 第09期《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中...(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钢琴艺术2009.9PIANO ARTISTRY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文|金 莱三、 夏理柯对广东钢琴音乐 文化传播的贡献在采访老一代钢琴教育家和查阅历史档案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个外籍钢琴家的名字夏理柯。夏理柯 (Harry Ore, 18861972年) ,立陶宛籍犹太人,毕业于俄国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同班同学。钢琴家马思琚曾说过,一生中对她影响最大的两位好老师,一位是她的三哥马思聪,另一位就是夏理柯。1936年至1939年间,马思琚在香港随夏理柯学习钢琴,她回忆到在跟夏理柯学琴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学过的有车尔尼 “740” 、肖邦 练习曲

2、、 船歌 、 塔兰泰拉 ,巴赫的 创意曲 、平均律 ,李斯特的 第六匈牙利狂想曲 ,贝多芬的第三、第五 钢琴协奏曲 等, 这样的进度在当时来讲是不可想象的。马思琚是这样评价夏理柯的:“他教得很好,弹得也很好对音乐执著、 认真, 又有灵性。在教学上既重视基础又善于引导启发,特别对学生充满了爱, 鼓励实践, 决不墨守成规。 ”我国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在一篇“关于创作的访谈录” 中也谈到了与夏理柯的关系:“三首舞曲 (钢琴曲:鼓舞 、杯舞 、巾舞 是我到北京后写的 (1950年) , 题献给夏理柯他在三十多岁就到了香港,一直在中国,教过很多学生,星海也曾跟他学过钢琴他曾演奏过我的 降b小调钢琴奏鸣曲 。

3、 ”除了教学,夏理柯本人还经常活跃在舞台上,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举办钢琴作品讲座。 1931年5月10日岭南大学校刊登载一条消息:“夏理柯以弹钢琴闻名,艺术精妙。今来校表演, 中西来宾到者甚多, 座为之满, 每次琴声再歇, 座中则报以热烈掌声, 秩序既完, 掌声更大震不已, 夏理柯复出再奏, 一而再, 再而三, 始能毕事, 可见其钢琴艺术之得人心欢迎矣。 ”1934年10月30日该校刊又登载夏理柯来校演出的消息,称赞夏理柯将所卖票取得之款捐给该校来购买钢琴之用。1946至1948年间他分别在香港、澳门、 广州三地巡回教学, 并在香港圣约翰大教堂弹奏管风琴,为教堂唱诗班伴奏。夏理柯还满怀激情地投

4、 入钢琴作品的创作当中。 其中 五首广东音乐改编曲 (Five South Chinese Folksongs, Op.17) 是为纪念孙中山总统而写的,它们是禅院钟声 (The Monk s Prayer) 、 汉宫秋月 (The Autumn Moon Seen from A Chinese Palace) 、 雨打芭蕉 (Raindrops Knocking at Banana Leaves) 、 饿马摇铃 (The Hungry Horse Rings the Bell) 、双声恨 (Song of Despair) ; 另外还有:钢琴曲两首 澳门摇篮曲(Macao Lullaby)

5、, 柳摇金 (Gold Rain from the Weeping Willow, 概述广东钢琴音乐发展之路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Piano Culture in GuangDong?China(中 )43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Lau Yu Kum) , Op.19 、拉脱维亚小曲两首 (Two Latvian Bagatelles,Op.21) 、 广东音乐改编曲 旱天雷 (A Thumderstorm in Fair Weather,Op.18, No.2) 、 日本民谣变奏曲(Variations on a Japane

6、se Song,Op.25) 和 狂想曲两首 (Rhapsody,Op.6、 7) 与为两架钢琴而写的 贝多芬主题变奏与赋格 (Variations and Fugue on a Theme by Beethoven,Op.10) 。这些乐曲分别在上个世纪的20年代和四五十年代于美国出版。从夏理柯的学生中,我们了解到他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在广州从事钢琴演奏及钢琴教学工作。夏理柯与列维婷夫人 (Mrs.E.Levitin,当年受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聘任为钢琴老师) 、查哈罗夫 (Boris Zakharoff,18881943年,当年受上海国立音乐学院聘任为钢琴老师) 同出一所音乐学院, 均受到良

7、好的系统的钢琴教育,然而不知是什么原因,他没有进入当时民办的广州音乐学院任教,而是教一些零星的学琴者,完全是业余的、分散的教学。即使夏理柯到处奔波,开讲座、 当面授课、 上台演奏却成效甚微,结不出丰硕的果实,直至40年代末50年代初之后, 夏理柯逐渐为穗港澳的音乐爱好者认识,学生不但数量增多,质量也有所提高。著名钢琴家现任香港钢琴音乐协会会长蔡崇力从13岁到17岁就从师夏理柯; 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培勋也在这期间成为夏理柯的高徒; 澳门钢琴家苏孝良也曾经是他的学生。此外他的学生李素心、蔡洁怡、 唐婉真、 王菊英、 赵碧珊都成为了解放前广州钢琴教学的主力。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他的学生在谈到夏理柯的

8、时候,无不称颂他的为人和对广东钢琴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纷纷表示对他的敬意。一百多年前钢琴伴随着颂扬基督和上帝的歌声漂洋过海,进入南中国沿岸。当初钢琴的零星出现只是作为宣传 “宗教真理” 的工具,根本无法与土生土长、 耳濡目染的本地文化、 民间音乐和戏曲相比,随着社会的进步,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和努力,欧洲古典音乐文化慢慢的普及传播开来,钢琴已从当初宣传宗教的单纯工具逐步渗透到学校及个别的市民家中,在这片土地上渐渐的扎根、繁衍起来。20 世纪上半叶广东钢琴文化的发展完全处在民间自发的发展途径上, 有心人默默地耕耘, 不少爱好者淡入淡出,只有极少数的痴迷者自始至终地坚持着,将钢琴的音符像火种那样

9、往下传递,他们相信,珠江河畔一定会激起迷人动听、五彩缤纷的钢琴浪花。我国已故钢琴家顾圣婴1962年在香港山顶别墅与夏理柯交谈 44钢琴艺术2009.9PIANO ARTISTRY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夏理柯创作的部分钢琴作品四、 站在历史新起点上1949年以前坚持下来的钢琴老师随着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的变更,有些转到国外或港澳,但仍有一部分留在广州从事钢琴教学工作 (在学校或在家里) 。 1957年10月成立的广州音乐学校是一所中专学校,学校招收初中程度及高中程度的学生共30人 (全部均以钢琴为必修课) , 办学的宗旨是培养小学音乐教员、群众音乐辅导干部及专业团体演员。

10、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这毕竟是个开头,有了这个开头才会有以后的发展,学校当时聘请了黄若媚 (任组长) 、李素心、赵碧璇三位钢琴老师任教。和全国艺术院校的情况一样,广州音乐学校在若干年中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冲击,摇摇晃晃度过了十多年,终于在1978年复校。 1981年升格为广州音乐学院, 1985年改为星海音乐学院。这期间使我们深受感动的是一位长期活跃在钢琴教育前沿的教育家李素心老师。李素心, 1923年出生, 6岁学琴, 师从过王瑞娴、 玛丽希坚 (英国钢琴家) 、夏理柯 (俄国钢琴家) 以及朱丽云 (香港钢琴家) ,在上世纪40年代她就活跃在广州的乐坛, 1957年担任广州音乐学校钢琴系主任直至1

11、987年退休。李素心热情好学、勤奋虚心、兴趣广泛且精力充沛,她不但善于吸收国内外同行的优点,还善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她组织教师赴北京、 上海学习教学经验, 也是她最早把国外专家的先进教育理念引进学校来。在李素心老师担任的二十多年的钢琴系主任期间,全程见证了广州开放改革早期钢琴教学的发展,为规范专业音乐学校的钢琴教学秩序打下了稳固的基础。李素心老师坚定不移的为广东钢琴的发展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由于她的突出成就, 多次被选为市人民代表、 政协委员, 多次受聘全国专业、 业余钢琴比赛的评委, 并聘为全国乐器演奏考级委员会、钢琴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在广东钢琴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李素

12、心老师默默耕耘几十载,播下的种子已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她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成为钢琴教学的骨干,如陈敏 (中国爱乐交响乐团) 、 涂碧娜、汤蓓华 (上海音乐学院) 、胡适熙 (中央音乐学院) 、熊道儿、黄天东 (星海音乐学院) 等人。回过头来,解放初期一些立志将钢琴演奏作为终生事业的青年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仍孜孜不倦的沉迷在钢琴的键盘上。 1950年以后, 中央音乐学院 (当时在天津) 和上海音乐学院 (当时为中央音乐学院上海分院) 分别成立,这些年轻人从向往到追求,以加倍的努力投奔到那两所学府学习进修。在50 年代从广东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及上海音乐学院的据不完全统计有二十多人, 这批广东籍的学生,

13、以其聪明、 灵活的头脑和刻苦用功的精神,45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在中国最高音乐学府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其中部分同学毕业后返回广东,在相当一段时期里,他们经历了中国历史最大的风波, 遭到不少的挫折, 但凭着对钢琴艺术的执著与追求,终于迎来开放改革的春天, 其中李淇、 熊道儿、 麦美生、 黄美德、 伍正文等人就是在百业待兴的改革浪潮中用自己的学识和魄力站在广东钢琴文化发展的新起点上。李淇, 钢琴演奏家、 教育家、 社会活动家,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就读期间获得罗马尼亚乔治埃涅斯库国际钢琴比赛第四名, 1965年返回广东, 分配到广州乐团, 1987年赴美国和加

14、拿大, 2002年回国定居。作为演奏家的李淇,是他最早(1970年) 在广东首演钢琴协奏曲 黄河 , 此外与作曲家宗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 渔乡情 在羊城音乐花会获得创作奖第一名,并在香港演出。我们摘录香港当时的评论一则:“李淇的钢琴演奏同样令人喝彩,他不仅在演奏 渔乡情 时挥洒自如, 发挥了音色变幻的表现力,在演奏圣桑的 第二钢琴协奏曲 时,更表现出全面性的技巧,从快速的跑句到强劲的和弦,都奏得干净利落, 力度和音色变化之后,处处显示出不凡的技艺。而曲中丰富的色彩性和戏剧性也作了很好的发挥。 ”作为钢琴教育家李淇,以他深厚的钢琴功底、坚实的文学修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生动的言语,培养出许多不同层

15、面的学生,不少学生或获得各项比赛的名次或成为专业的钢琴老师 (如杜宁武、 赵胤胤、 冼劲松、金莱等) 。目前被聘为星海音乐学院的客席教授,继续执教,为培养新一代的钢琴人才活跃在钢琴教育的第一线上。作为社会活动家的李淇,他在改革开放的早期,率先在广东钢琴界成立了钢琴学会,并且推动广东业余钢琴考级的展开,使广东成为中国第一个钢琴考级的省份。 1983年在广州举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珠江钢琴邀请赛” 以及全国钢琴夏令营中, 李淇作为首创人之一, 功劳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活动为广东钢琴文化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五、 珠江扬起钢琴花1982年夏天由钢琴家李淇 (当时为广州乐团团长) 倡议,协同中央

16、音乐学院校友创办了开放改革以来最早的业余钢琴培训班实验儿童音乐学校,在广州打开了少年儿童进入系统钢琴普及教育的一扇大门。著名音乐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沨在参观了当时的实验儿童音乐学校后激动地说:“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就应从这里开始。 ” 在十几个小孩中,后来走上专业道路的有赵胤胤、金莱、汤伟勤、 李穗荣 (钢琴) 、 谢楠、 汤伟剑(小提琴) 等人。事隔一年后,广州陆续成立了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三所业余1987、 1988年编订的考级书46钢琴艺术2009.9PIANO ARTISTRY教学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钢琴 (音乐) 培训中心,它们是: 1983年由李素心创办的“春燕艺术培训中心” ; 由星海音乐学院教师潘醒华、李自立组建的“广州少儿课余音乐学校” ; 1984年由广州钢琴工业公司与中央音乐学院合办的“钢琴培训中心” 。创办者肩负着历史的使命感,他们重新焕发自身的价值,把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